二要保持一顆責任心,不忘有為有位。
“有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為”。大家走上領導崗位,既是組織的關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領導幹部沒有強烈的責任心,不僅誤了自己,更是誤了群眾,誤了黨的事業。鄉鎮領導幹部做到“有為有位”,
一要知責。鄉鎮領導幹部是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擔負著領導、管理、組織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基層穩定的重任,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骨幹力量。鄉鎮幹部必須立足區位條件、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實際,發揮優勢,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思路,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增強主動性、打好優勢戰,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二要盡責。要圍繞“富民強鎮”目標,立足本職崗位,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勤幹小事,把小事辦好;善幹難事,把難事辦圓;敢幹急事,把急事辦妥,盡心盡力抓好分管的各項工作,努力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保一方平安,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要擔責。勇於任事,敢於擔責,是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應有的從政品質。領導幹部工作有失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擔心工作出錯而寧肯按部就班、畏縮不前,從而錯失發展機遇。當前,一些幹部存在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工作中怕動腦子、怕擔擔子,學“南郭先生”,當“撞鍾和尚”,做“維持會長”。大家一定不能當太平官,要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敢於改革創新,敢於承擔責任,決不能錯失發展機遇、貽誤發展良機,給黨和人民的事業、給當地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要保持一顆事業心,不忘真抓實幹。
真抓實幹是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領導幹部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胡錦濤同誌講要“察實情、講實話、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習近平同誌講“關鍵在於落實”。鄉鎮是聯係廣大農民群眾的直接紐帶和前沿橋梁,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縣委、縣政府的絕大部分工作要靠鄉鎮去落實到村組、引導到群眾。
真抓實幹,重在攻堅破難。當前,全縣在改革和發展中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如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低,項目建設進展慢、大項目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項目不多,人均財力水平低、財政供需不足,征地拆遷進展慢,影響城市建設進程,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迎難而上,敢於麵對並認真探索解決之策。如果回避矛盾,遇到困難繞道走,見到難題就躲避;如果報喜不報憂,有了矛盾推責任,出了問題捂著拖著,那麼抓落實就有落空的危險。
真抓實幹,貴在持之以恒。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抓落實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與缺乏經常抓、反複抓、持久抓有關。如果抓一陣子鬆一陣子,熱一陣子冷一陣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麼能把工作落實好呢?抓落實,一定要防止虎頭蛇尾。目標確定了,任務明確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
真抓實幹,勝在注重細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最能衡量一個部門和單位,工作認識到位不到位,功夫到家不到家,舉措落實不落實;細節最能體現領導幹部作風深入不深入,工作負責不負責,行為在不在狀態。然而在現實工作中,細節因其“小”,容易被人忽視,掉以輕心;因其“細”,常常使人感到厭煩,不肯用心。這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細節,在工作中不能大而化之、眼高手低,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一件件實事做起,跟蹤問效,一環扣一環地去抓,解決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精。
四要保持一顆包容心,不忘團結共事。
懂團結是大智慧,會團結是大本事。要做到團結共事,一要有容人之量。班子成員各有長短,要容人之短、容人之異、容人之才。對待差異,要用胸懷來包容,在相互包容中求同存異。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創造,尊重不同的意見,互相支持不爭權,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配合不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