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斷地勸說人們到底特律健康-意外傷亡保險公司投保。他從底樓一直跑到頂樓,逢人就說,終於爭取到兩位客戶。盡管成果並不理想,他卻非常高興,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當推銷員的成績呀。
從那以後,史東對自己的推銷才能產生了信心,相信有一天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推銷員。他接著幹下去,隨著經驗逐漸豐富,他成功的比率也日漸增加。有了成就感,史東喜歡上了推銷這一來。隻要是空閑時間,他就跑出去拉生意,有時一天竟能做成10多筆生意,甚至最多的時候能做成20多筆。這樣,他這一天的收入就相當可觀了。
正當他為已經取得的成績而高興的時候,有人帶信來:校長叫他去一趟。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推開校長辦公室的門,校長對他說:“你知道自己違反了校規中哪幾條嗎?”史東說:“我不知道。”校長說:“你是個很有本事的人,你現在收入已經比我這個校長還高了,知道嗎?”“不知道!”史東聽出對方是在奚落他,他不能忍受一轉身走了出去。他就這樣退了學。
退學以後,史東一身輕鬆,毫無牽掛地到密執安州各地去,為他母親所在的那家保險公司服務。他的成績顯著,每天可以拉到30多位客戶,多的時候能拉到40多位。
在他剛滿20歲的時候,他來到芝加哥,設立了自己的保險代理公司,給這個公司起名為聯合保險代理公司。實際上,公司成員隻有他一個人。公司開張的第一天就生意紅火,拉到了50多位客戶來投保。
隨著公司經營範圍的不斷擴大,客戶的增多,史東開始感到人手不足是個主要問題了,於是決定招兵買馬——雇傭兼職人員來為他幹活。在這以前,他一直認為,隻要自己的力量還可以承擔。事業剛剛起步,多一個人就多一份開支。可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開始感到,要想進一步擴展事業,就非得要增加人員不可。他通過征聘的形式,從眾多的應聘者中選擇了幾名推銷員。
在那些應聘信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比如有來自印第安納州和威斯康星州的,盡管他沒有錄取這些人。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讓這些踴躍應征者在當地為他所代理的保險公司拉生意呢?他立刻將這一想法付諸實施,在那兩個州雇傭一些人,幫助公司展開業務。
從這以後,他由點到麵,四麵擴展,相繼在其它州也征聘推銷人員,覆蓋麵愈來愈大。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他的保險推銷人員已有1000多人了。他的經營局麵已基本打開,這時他還不到30歲。
正當史東的保險代理公司蓬勃發展之際,卻出現了全國性的經濟不景氣。許多工商企業紛紛倒閉,這對保險事業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人們大多數已無錢投保。
麵對這樣的現實,保險公司的許多推銷人員都失去了信心。史東心裏也著急,不過他覺得這個時候必須給下麵的人鼓鼓氣。他對他們說:逆境中也是可以獲得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你自己必須是樂觀向上的,你一定不能失去信心和決心。推銷員的悲觀與樂觀都可能影響客戶。為了使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他親自示範,到紐約州去推銷保險。事實證明,盡管市場不景氣,他仍能達到20年代升平世道的水平。
經過這次波折,史東自己也發現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經濟上升時期,做什麼都容易,對手下的推銷人員不必操過多的心;可一旦遇上困難時期,麵臨真正的考驗,許多人就承受不了了。由此可見,提高推銷人員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他決定大力向他們灌輸自己的那一套積極的精神態度,並開展首次推銷訓練運動。
在訓練運動中,他親自深入到第一線視察,與工作人員交流,並表演示範。但是1000名推銷員,到後來隻剩下1/35仍堅守崗位。這也是一種自然淘汰,留下來的200人個個都是好樣的,能接受史東的經營思想,工作效率也很高,到了全國經濟複蘇的時候,他們甚至創造了遠遠超過1000人時的輝煌成績。
到30年代末期,史東已經是年輕的百萬富翁了。
這時,他成立獨立的保險公司,自己當老板,不再給人家當代理。要想自立門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還得等待機會。
機會不久便降臨了,曾經興旺一時的賓夕法尼亞傷亡保險公司因為經濟不景氣的局麵下,生意蕭條停業。這家公司的所有者巴的摩爾商業信用公司願意以160萬美元出售,正在尋找買主。
史東決定抓住這個機會,但他手頭一時抽不出這麼多錢。他找到商業信用公司的老板,對他說:“我想買下你的保險公司。”
對方說:“可以,你得拿出160萬美元。”
“我暫時還沒有這麼多錢,不過我可以借。”
“向誰借?”
史東說:“向您借。”
聽起來似乎有點滑稽,向對方借錢,買對方的東西。但史東卻有他的道理:商業信用公司是向外提供貸款的,隻要史東有較好的信譽,他沒有理由不貸款給他。經過一番洽談,買賣成交了。
史東買下的這家保險公司就是後來的美國混合保險公司的前身。日後,在他的一手經營下,迅速發展壯大,業務遍及全美國,接著又延伸到國外。到1970年,公司的保險總額達到2.13億美元,職工5000多人。他們個個工作出色,待遇優厚,其中有20多人已經跨入百萬富翁的行列。
史東除了經營保險業以外,還將自己的觸角伸向其它領域。
50年代中期,曾有個年輕人向史東借錢辦化妝品公司。史東聯想到自己當年也是靠借錢買下保險公司的,所以很願意支持這個年輕人。他出麵作擔保,向銀行借貸45萬美元,成立了阿波特-柯維爾公司,史東在該公司占有1/34股權。後來這家公司發展很快,到60年代末,史東的股份已價值3000萬美元了。
當時,史東並沒有直接把自己的錢借給那個年輕人,而是用別人的錢來支持他,自己也從中獲利。他這是用活了金融的道理。
在規模浩大、持久的戰爭中,國君與將帥的關係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為領導要充分信任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發揮每個員工的才智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作為一個員工要懂得責任和團隊意識,做好本職工作。
6.荊棘叢生 堅毅麵對
再英明的國君也隻是國君,而不是統兵打仗的將帥,因此,對軍事行動,就不應該進行幹預。作為親臨前線的戰爭將帥,也就不應因為國君對一場戰爭有什麼要求而拘泥於國君的說詞,而應該隨機處理一些重大軍務,不能讓不了解前線軍情的國君的一些決定幹擾了自己的決心。麵對困境更要有勇於挑戰的決心。
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他曾擁有Bofors軍工廠,主要生產軍火;還曾擁有一座鋼鐵廠。在他的遺囑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各種諾貝爾獎項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諾貝爾命名的。
1850年,17歲的諾貝爾,便以工程師的名義到了美國,在有名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裏實習。實習期滿後,他又到歐美各國考察了4年。在考察的四年裏,他不知疲倦,深入了解各國工業發展的情況。
1854年的夏天,本來身體就不好的諾貝爾病情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他隻好放下工作去醫治。可是,沒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學習了。
諾貝爾的父親1859年搬回瑞典。當時,許多國家迫切要求發展采礦業,加快采掘速度,炸藥不能適應這種需要,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大問題。了解各國工業狀況的諾貝爾,堅定了改進炸藥生產的決心。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了:法國發明了性能優良的炸藥。其實,這個消息是不確切的。原來,法國有名的軍械專家皮各特將軍,在研究改進子彈的射程和速度時,發現用現有的炸藥,不可能有更好的結果,必須改良炸藥。於是,陸軍部組織力量,著手研究炸藥了。
聽聞了這件事,諾貝爾開始全力以赴研究炸藥。他的父母明白搞炸藥的危險,對他改變專業很擔心,希望他把精力放在機械的研製和發明上。但是。諾貝爾已經下定了決心,他認為“改進炸藥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在生產上,就會給人類創造極大的財富。”
1863年秋,諾貝爾和他的弟弟在斯德哥爾摩海倫坡建立了一所實驗室,從事硝化甘油的製造和研究。經過多次的試驗,諾貝爾終於他發明了雷管來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1864年,他取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
獲得初次成功的諾貝爾就遭受了一個巨大的挫折。1864年9月3日,海倫坡實驗室在製造硝化甘油的時候發生了爆炸,當場炸死了5人,諾貝爾的弟弟也不幸在災難中去世。
發生爆炸後,周圍的居民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裏製造硝化甘油。諾貝爾隻好把設備轉移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馬拉倫湖。幾經波折,1865年3月,諾貝爾在溫特維根找到一處新廠址,在那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硝化甘油工廠。
在諾貝爾前進的道路上,荊棘叢生。世界各國買了他製造的硝化甘油,經常發生爆炸,慘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國對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國家,甚至下令禁止製造、貯藏和運輸硝化甘油。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在反複試驗中發現:用一些多孔的木炭粉、鋸木屑、矽藻土等吸收硝化甘油,能減少容易爆炸的危險。最後,他用一份重的矽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製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業炸藥。這就是諾貝爾安全炸藥。
不久,諾貝爾建立了安全炸藥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銷這種炸藥。他做了許多實驗,改進炸藥的製造方法。諾貝爾的安全炸藥又安全可靠,所以銷售量直線上升,逐漸風行全世界。1867年賣出11噸,到1874年,就賣出了3000噸。 經過長年累月的測試,1887年,諾貝爾把少量的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膠中,發明了無煙火藥。
直到今天,在軍事工業中普遍使用的火藥,都屬於這一類型。製造炸藥,一要爆炸力強,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隨時爆炸。諾貝爾製成了安全炸藥、無煙火藥,又製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決了這三大難題。
人們稱諾貝爾是炸藥大王,他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研究炸藥,始終重視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上去。他認為:隻有在生產上取得實際效果的發明,才是有用的。所以,他的發明能很快應用在生產上,並且立即得到實在的經濟收益。
1866年,諾貝爾製成了安全炸藥,第二年就投入了生產。3年後,年銷售量由11噸增加到424噸,7年後,激增至3120噸。諾貝爾開創了科學研究成果迅速地應用於生產的先例。
諾貝爾生前曾說他不喜歡經商,說他厭惡那些爾虞我詐的經濟紛擾。然而他可確實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生前在各國創建的諾貝爾分公司,可以說是現代跨國公司的先驅。
第一步是在一艘廢棄在梅拉倫湖畔的平底駁船上邁出的。1863年10月14日,諾貝爾在瑞典獲得硝化甘油引爆物的專利後,想立即建廠投產。由於市政當局的禁令,他在市區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廠址,隻好在“船上化工廠”著手投產。此後,在瑞典諾貝爾開辦過4家工廠。
1865年,諾貝爾在德國漢堡開設了德國的諾貝爾公司;1873年至1891年遷居法國期間,法國諾貝爾公司所屬的工廠開辦到7家;英國的諾貝爾公司所屬的工廠曾發展到8家;到70年代,諾貝爾已成工業巨富。
後來各國的公司和工廠被改組為兩個國際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從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間,諾貝爾跨國公司已遍及21個國家,擁有90餘座工廠,雇工多達萬餘人,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諾貝爾跨國公司實際上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工業帝國。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更要堅定地自己的信念,敢於聽進他人的建議,以大局意識調配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