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實現財務自由——投資理財要學財商心理學(2)(1 / 3)

3. 誠信效應:信用就是一種財富

有這樣一個故事:

水果市場中有一百多個攤位,城裏人最怕到個水果市場購買果品,這裏太多的欺騙。看上去好好和一箱蘋果,很可能箱底滿了爛蘋果。

後來,有一個陳姓攤主決心改變這種局麵,他在自己售出的所有箱子和方便袋上都用圓珠筆寫上自己的聯係方式和市場投訴電話,告訴人們可以隨時監督。他的生意最好,所有老客戶一進市場就衝著他的攤位而去。到最後,他成為市場中的總代理,相鄰的攤位都以此為借鑒,然後波及整個市場。

電視台在播放這則新聞的時候說,這位陳攤主挽救了整個市場。這些年市場中果品銷量連年提高,其中的原因是經營者都從他的經曆中知道了隻有誠信才會有出路。

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誠信效應”。 誠信是一麵鏡子,可以照出一個人心靈上的陰暗麵,也可以像一種化學反應,產生許多有益的副產品。

哈佛學子愛默生曾說:“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在哈佛,每一個學生都懂得,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切美德和能力的基礎,如果失去了誠信,將失去一切。

2005年,哈佛大學商學院取消了119名申請者的入學資格,理由是這些申請者在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之前,利用一個在線申請軟件的安全漏洞侵入了學校網站,使用“黑客”手段侵入學校網站偷看錄取結果。

哈佛商學院院長基姆·克拉克對此發表聲明:“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這是對誠信的嚴重違背,沒有辯解的餘地。任何申請者一經發現有此行為,將不予錄取。”克拉克還說,商學院培養學生的標準是:品格正直、判斷力準確且道德高尚。

上海市民王先生來到上海的一家銀行,詢問他已申請辦理的買車貸款事宜。但他被遺憾的告知申請沒有通過,並且告訴了王先生沒有通過的原因:他拖欠住房貸款的事進入了個人信用聯合征信係統。兩年前,王先生用住房貸款買了房,後來因為生意不好手頭偏緊,曾經有幾次逾期不還分期付款,也為向銀行作出合理解釋。

為什麼銀行會知道王先生拖欠住房貸款的事,並且拖欠還貸還影響到他的買車貸款呢?原來,上海建立了一個個人信用聯合征信係統,這個係統記錄了任何一個人的所有不良信用記錄,當你向銀行貸款時,隻要你的信用記錄良好,貸款申請就可以通過,反之,它則幫助銀行把住大門。工行上海市分行在實施個人消費貸款前,都會通過上海市個人聯合征信係統來查看申請人的個人信用記錄,並根據借款人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借款金額和還款計劃。

其實,在國外,很早就開始重視個人的信用記錄了,在西方的一些國家,誠信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第二身份證|”。在美國每個人都有一個社會保障號碼,也可以說是每個人誠信的具體表現,這個號碼與人們的所有經濟活動有關,比如領工資、納稅、儲蓄等。而國家也專門設置聯網電腦記錄這些資料,每個人的納稅情況,與銀行的交易情況紀錄都可以在這裏查到。並且,銀行根據這些個人信用信息來決定是否提供貸款及貸款額度為多少。因此為了使自己的信用更值錢,很多人都會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以免被列入銀行的黑名單,影響到以後的生活。

所以,誠信不僅僅是一項個人的美德,失去了誠信,在這個社會甚至會寸步難行。相反,不管是商家還是個人,擁有了誠信就意味著擁有了良好的信譽,意味著擁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些甚至是金錢都不一定能夠買到的。

一位美國女記者基泰斯在日本東京奧達克百貨公司買了一台電唱機,準備將它送給自己的東京婆婆作見麵禮,售貨員以日本人特有的彬彬有禮的服務態度,精心為她挑選了一台未啟封的電唱機,基泰斯為售貨員熱情的態度所感動,高高興興地帶著唱機回家了。

當基泰斯回到住所拆開唱機來試用時,卻意外地發現電唱機是空心的,根本無法使用。她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售貨員笑臉的欺騙,怒不可遏,當晚就趕寫了一篇新聞稿件,題目叫《笑臉背後的真麵目》,並當即傳真到了她所供職的美國報社。

不料,次日清晨,奧達克百貨公司的副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便找到了基泰斯的住所,他倆一進客廳便俯首鞠躬,表示歉意,然而,對於他們的到來,基泰斯感到十分吃驚。

那位經理講述了大致經過。原來,前一天下午檢查商品時,他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顧客。這件事對商場的信譽至關重要,於是他迅速召集全體公關人員商議,想盡各種辦法,終於從顧客留下的一張美國某報的名片裏發現線索,根據這張名片,該商場的負責人打了35次越洋電話,最終總算從美國紐約得到了基泰斯東京婆婆家的電話號碼,並找到了她的住所地。說完這些,經理親手將一台完好的電唱機外加唱片一張、蛋糕一盒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