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辛格遭到哈佛大學的拒聘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哈佛大學的務實精神。眾所周知,基辛格博士作為資深政治家、外交家,曾擔任過多年政界高級職務,政績不凡,大名鼎鼎,學識和學術水平不同凡響,有相當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哈佛大學卻隻看求職者的任職條件,不太拘泥於他的閱曆和資曆及社會背景,更不看他當年所擔任過的什麼高級官銜。不管你是誰,資曆再老,名氣再大,隻要你不給學生上課,不履行教授的義務,就不再聘任你。也就是說,哈佛大學不要虛設和掛名的教授和學者,也不用名人來包裝和修飾自己。對基辛格這樣的曾擔任政界要職的大牌人物,哈佛也照樣不給麵子。
泰國有個叫奈哈鬆的人,一心想成為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但是,他並沒有付出辛勤的勞動,而是相信煉金術會給他帶來財富。他把全部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都用在了煉金術的實踐中。不久,他花完了家裏所有的積蓄,一家人連飯也吃不上了。妻子無奈,跑回娘家訴苦,她父母決定幫女婿改掉惡習,於是找來奈哈鬆,對他說:“我們已經掌握了煉金術,隻是現在還缺少煉金的東西。”“快告訴我,還缺少什麼東西?”“我們需要3公斤從香蕉葉下搜集起來的白色絨毛,這些絨毛必須是你自己種的香蕉樹上的,等到收完絨毛後,我們便告訴你煉金的方法。”奈哈鬆信以為真,他回家後立即將已荒廢多年的田地種上了香蕉,為了盡快湊齊絨毛,他除了種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
當香蕉成熟後,他小心地從每張香蕉葉上刮下白絨毛,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則抬著一串串香蕉到市場上去賣。就這樣,經過時年的辛勤勞動,他終於收集夠了3公斤的絨毛。這天,他一臉興奮地提著絨毛來到嶽父母的家裏,向他們討教煉金術,嶽父母讓他打開了院中的一間房門,他立即看到滿屋的黃金,黃金中間還站著妻子和女兒。妻子告訴他,這些金子都是用他10年裏所種的香蕉換來的,聽了妻子的話,奈哈鬆恍然大悟。從此,他腳踏實地,辛勤勞作,終於成了一方富翁。
看了這個故事,也許有人覺得奈哈鬆的想法太不切實際,這世界上怎麼可能真的存在煉金術呢?但是,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犯了和奈哈鬆一樣的錯誤,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很多人寧願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也不願意腳踏實地的付出努力,存在這種想法的人不和奈哈鬆一樣嗎?他們不明白,一夜暴富憑借的是運氣,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那麼好運的;而腳踏實地的付出努力,不管運氣如何,最後都能夠取得成功。
霍華·休斯曾被喻為美國“飛機大王”,他曾是控製美國的十大財團之一的老板,也是美國環球航空公司的董事長。
這位董事長是有名的務實,為什麼這麼說呢?先看一個關於他創業初期的小故事。
有一次,霍華·休斯和另一位美國的大富豪福斯先生開車往飛機場去,他們邊開車邊談生意。福斯在滔滔不絕地談起一筆2300萬美元的大生意,並說要設法做成它。休斯聽了福斯的話,二話沒說,緊急將車停在路旁,因停車的速度較快,車上的人差點被甩出來,然而休斯卻並不理會這些,趕著往路旁的一間藥店走去。
福斯不知怎麼一回事,隻好在車上坐著等候。一會兒,休斯回來了,福斯困惑不解地問休斯幹什麼去了。
“打電話,”他說,“我把我在環球航空公司(他自己擁有的公司)的那張票退掉。因為我要陪您乘另一班機。”他答完後又接著說起福斯剛才提起的那單生意。
福斯笑著說:“我們正在談著2300萬美元的大生意,而您為了節省150美元的機票,一聲不吭地把我放在這兒下去打電話了,這麼急停下來差點要把我們撞死了。”
休斯卻認真地回答:“這2300萬美元的大生意能否成功還是個問題呢,但節省150美元卻是實實在在的現款。”
休斯的觀點和中國的一句古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這並不是人們說的小氣、摳門,而是注重效益,不浪費一分錢,正是在競爭中積小勝為大勝的道理,也是穩紮穩打,降低經營成本即增加收人的道理,是務實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