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用腦子而不是用手賺錢
美國知名財經雜誌《福布斯》曾經評出了產生億萬富翁最多的美國14所大學,其中哈佛大學以擁有50名億萬富翁校友而名列榜首。進入榜單的美國知名大學還有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
在《福布斯》最近評出的469位美國億萬富翁排行榜中,其中50名曾在哈佛大學就讀。代表人物包括微軟前總裁比爾蓋茨、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紐約市市長萬克爾布隆伯格、媒體巨頭維亞康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石樂等。由於億萬富翁校友數量最多,哈佛也成為美國得到捐款金額最多的大學,達350億美元。與名列第二的斯坦福大學相比,哈佛所擁有的億萬富翁校友數量要多出20位。
據一項對眾多億萬富翁發家史的調查研究表明,那些頭腦靈活,敢作敢為的人,遠比那些擁有高學曆卻頭腦死板的人更要有前途。很多億萬富翁的第一桶金,都是源於頭腦中的靈光閃現。
在一個企業或單位裏麵,為什麼管理層的人工資總比基層的人要高呢?要知道基層的才是最辛苦的,一勞動就是八個小時,有時候還需要加班加點,相對而言,那些管理層的人則要輕鬆得多,但是他們拿的工資總比基層的人要高,這聽起來似乎很不公平,但事實就是這樣的,並且,也不存在不公平的說法,因為,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重要,用腦子賺到的錢比用手賺到的錢要多得多。
同樣,在經濟方麵取得成功的人士都懂得,賺錢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腦子,投資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是一種腦力活動,所以,在投資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怎樣將自己的聰明才智變成金錢,這樣才能有大的收獲。
在廣東省,有一個普通農民青年。1980年,年僅20歲的他,在一家木材加工廠做學徒工,一線生產工的工作又苦又累,拿的錢也不多。不久,他就認為一輩子做工人沒有什麼前途,於是開始把自己的工資一點點的攢起來。五年後,他在他攢夠了一萬元錢後,他回到家鄉,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辦起了養雞場。當時,山地雞養殖在他所在的那個鎮上還是剛剛起步,沒有什麼成功的經驗可以用來借鑒,很多村民認為他是犯糊塗,將他們眼中的一筆“巨款”用來打水漂,但是他並不這樣想,因為他相信,隻要靈活運用自己的腦子,就一定能夠賺錢。
萬事開頭難,對於從未接觸過山地雞養殖的他來說,要把養殖場辦成功並且賺錢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每一次他都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問題解決了。找不到現成的大麵積場地,他就靈活的將山坡地變為養殖場地,沒有足夠的資金,他就跑政府,跑單位向上申請資金扶助。經過他的努力,養雞場終於有了一定的規模。
為了摸索養山地雞的經驗,他除了每天認真做好觀察和飼養記錄,還購買了大量的養雞技術書籍閱讀。並且,每次隻要有家禽公司派技術人員到雞場指導,他都認真聆聽,耐心詢問。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4年11月,由他養殖的第一批11000隻山地雞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麵,那一年,他的總收入就達到了28萬,純利潤近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