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
——哈佛學子,全球首富 比爾·蓋茨
哈佛心理訓練56: 保持心態平淡的10種方法
⑴學會寬恕。寬恕他人時,人的心理狀態頗似長者,以廣闊的胸襟將一切恩怨得失都包容進去,既讓對方有自省的機會,又讓自己放下沉重的心理負擔從容生活。
⑵體諒他人。適當程度地與人傾訴自己的氣惱和痛苦,對方也許加以勸解,也許隻是傾聽,但同情和關心所帶來的安慰以及由於宣泄所帶來的輕鬆感,卻可以減輕煩惱與痛苦。
⑶遇到讓自己耐不下性子的場合,放鬆心情,替他人解釋,有助於恢複正確看法。
⑷將心比心。在自己被對方激怒、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將心比心,可能理解對方的言行是事出有因。寬容之下,自己受到的傷害也就減輕了。
⑸自我控製,發脾氣總不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新的傷害,所以最好在氣頭上閉上嘴巴,往往在幾分鍾後,事情便會有了轉機。
⑹學會自嘲,有點幽默感,不僅可以使人際關係變得輕鬆,弱化他人對自己的攻擊性,而且使自己心情放鬆,擺脫煩惱。
⑺自我調節。工作中信任他人,少跟著操心,可以騰出心理空間,讓自己找到輕鬆的感覺。
⑻自我放鬆。矯正由於爭強好勝而產生的緊張感、敵意感;無論怎樣忙,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放鬆身心的時間;盡可能不將任何工作帶到周末和周日。很好地實行這條建議,疲憊的身體能夠鬆弛下來,還能因發現新的樂趣而更懂得生活真味。
⑼轉移注意力。心緒不寧時做一些有趣的事,或突擊性地完成一件工作,或幹脆放開自己享受休閑生活,或者做一些體力勞動、體育運動,可以轉移注意力,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也避免了直接麵對衝突可能導致的更大衝突。
⑽保持清醒。當憤憤不已的思緒在腦海中翻騰時,請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你才能避免短視,恢複遠見。
6. 活出一份自在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威迪安特教授通過社會調查和實驗發現,壽命長的人,是那些從容不迫,不願冒險的人。修煉有這種從容能力,並不比加強體育鍛煉、改良飲食習慣次要,從容處世的人會更加健康長壽。
過憂傷身,過喜傷心。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人如果過分憂傷,血液就會往上衝,刹那間臉紅脖子粗,旋即臉色轉為青白。而經常憂傷的人,心裏的鬱結不能解開,就會停留在肝裏,不及時排出來,會損傷肝髒及全身的健康。喜悅本來是對健康有益的情緒,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肯定會影響身心健康。“喜傷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暴喜”,突如其來的“驚喜”會給人一種強烈刺激,使交感神經立刻興奮起來,釋放大量腎上腺素,使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體溫上升……這些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甚至可能引起高血壓、心髒病等,嚴重者可發生血管破裂、心髒驟停。範進中舉,因大喜過望而精神失常;牛皋活捉金兀術,過喜而喪生……這些都是活生生的“喜極生悲”的案例。所以,千萬要掌握好喜悅和悲傷的度,學會從容。
世間長壽者,大都性格開朗,從容處世。從容可使人心態平靜寬容,凡事順其自然,不背思想包袱,擺脫心理壓力,避免情感失調。從容還可使人思考問題周密,處事審慎謀劃,善於自我應變。
何謂從容,顧名思義,即心態舒緩、謙和、泰然、恬淡。通俗地說,就是做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對待任何環境都能不慢不怒,不驚不懼,不暴不棄;遇到挫折不沮喪,取得成功不猖狂。從容,表現的不僅是一個人的氣度、修養、性格等,更是一種符合惹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有節律的、和諧、健康、文明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心態從容的人往往能夠健康長壽,所以從容也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最早提出從容養生這一觀點的是明代養生學家呂坤。他在《呻吟語》中告誡人們,“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並說:“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