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隻要在前進,他就不可能避免挫折。因為幾乎任何一個進步都是挫折帶來的。正是因為過去的水平遇到了不可戰勝的困難,才讓我們意識到需要提高水平。隻有挫折才能讓我們意識到自我需要的提高,沒有挫折,人隻會停步不膽。所以進步必然是與挫折同在的。
有人曾說:“成功的次數隻是比失敗多一次。”也就是說,成功挫敗隻跌倒爬起的不斷更迭而已,而最後一次,如果能爬起來,就算成功了。
我們惟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那會讓我們莫名其妙地膽怯,會讓我們為前進所付出的努力付諸東流。
——哈佛學子,美國前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
哈佛心理訓練60: 係統脫敏法消除恐懼
一個人經曆過某些挫折後,容易導致恐懼情緒的產生。例如,一位男士在一次聯歡會上想邀請一位女士跳舞,但是遭到了該女士的拒絕。該男士覺得很“栽麵子”,經常回憶這件自己不愉快的事,從此以後每到這種聯誼的場合,都有一種無形的恐懼感,不願和他人說話,總擔心別人會取笑自己。這種不良情緒使得他與周圍人的關係疏遠,深感孤獨,他力圖擺脫困境,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恐懼感擊敗。
對於這種恐懼情張,可以使用係統脫敏法加以克服和消除。這種方法的原理是讓人反複接受恐懼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漸適應這種刺激物,習慣成自然了,便不再害怕這種刺激物。這種方法通常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學會身體放鬆。先坐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使上背、頸及頭有所支撐),所處地方要寧靜;然後慢慢深呼吸,讓全身都放鬆,再深呼吸一次,閉上眼睛;檢查全身是否有顯得僵硬或緊張的部位,想象自己沐浴在陽光之下,陽光溫暖了僵硬緊張的部位;如果還是感覺到全身有某些部位緊張,可以握緊拳頭,從一數到十,然後再放鬆。讓身體保持放鬆狀態20分鍾。
第二步:建立事件等級。當學會身體放鬆以後,就可以開始自己建立恐懼事件的等級層次表,即要找出使自己感到恐懼的事件,並用0~100表示出對每一事件感到恐懼的主觀程度。其中0為心情平靜,25為輕度恐懼,50為中度恐懼,75為高度恐懼,100為極度恐懼。然後將標出的恐懼事件按等級程度由弱到強依次排列。
第三步:進行脫敏練習。在建立好事件等級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脫敏練習了。進行脫敏練習的步驟是:放鬆—想象—放鬆—想象……如此進行。每次訓練時,先進行身體放鬆,然後在頭腦中逼真地再現那些引起自己恐懼的場合,從數值低的到數值高的進行。先想象第一個情景,想象的時候恐懼情緒就會出現,當恐懼來臨時,就讓自己放鬆,進行有規律的深呼吸,盡量放鬆肌肉,以減輕自己的緊張狀態,直至鎮定自若。然後再想第二個情景,出現更強烈的恐懼情緒,然後再放鬆,如此循環,直到恐懼情緒消失。
2. 困境中要學會忍耐
哈佛學子吉姆斯是美國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總裁。在一次麵對哈佛新生的演講會上,吉姆斯這樣告誡大家:“在困境中,要懂得忍耐,注重積累,看似折磨、煎熬你的環境,卻總能曆練出最後的強者。”
吉姆斯講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曆: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吉姆斯在一場招聘會上很走運地被一家石油公司看中。隨即被總公司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工作。
工作的第一天,工頭便要求他,要在限定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並將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頂層的主管手中。他拿著盒子,迅速登上又高又窄的舷梯。當他氣喘籲籲地登上頂層後,隻見主管在盒子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又讓他送回去給工頭。他一接到命令,連忙又快速地跑下舷梯,並把盒子交給工頭。但是,沒想到工頭草草簽完名字之後,又原封不動地交給他,要求他再送回去給頂層的主管。年輕人看了看工頭,卻又不知道要如何發問,隻得乖乖地跑上頂層。然而,主管這回同樣隻在盒子上簽名而已.便又要他送回去。
年輕人就這樣來來回回,莫名其妙地上下跑了兩次,心裏隱約感覺到,這一切似乎是主管與工頭故意刁難他。直到第三次,這個全身都被海水濺濕的年輕人,內心已經充滿熊熊怒火,不過他仍然強忍著怒氣。當他第三次將盒子送來給主管時,主管則說:“把它打開。”年輕人將盒子拆開後,裏頭居然是一罐咖啡與一罐奶精,這會兒他更可以確定,這是主管與工頭聯合起來欺負他。他憤怒地看著主管,但是主管仿佛一點也沒感覺似的,接著又對他說:“去衝杯咖啡吧!”這個命令一下,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用力把盒子摔到海麵上,氣憤地說:“我不幹了!”說完之後,他感覺痛快許多,因為一肚子的怒火全部發泄出來了!但是,主管卻失望地搖了搖頭,並對他說:“孩子,你知道剛剛這一切,其實是一種訓練啊!那叫做承受極限的訓練,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海上作業,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危險,因此,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有極強的承受力,才有辦法完成海上的作業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