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實驗證實,消極的自我防衛,會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難和挫折的威脅上,因而往往難以用於“創造性的適應",使自己有所作為。這是自卑的消極方麵。自卑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礙,是一條束縛成功的繩索,是成功最大的敵人。
自卑的人總是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進而悲觀失望,嚴重者甚至會與成功失之交臂。1951年,英國人弗蘭克林從自己拍X射線的照片中發現了DNA的螺旋轉向。她準備發表一次演講,向外界公布自己的發現,但是因為她是一名女科學家,在當時那個有著嚴重性別歧視的時代裏,她由於自卑心理作祟,最終放棄了演講。1953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裏克從弗蘭克林拍下的照片中發現了同一現象,並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假說,這一假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標誌著生物時代的到來,後來二人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而弗蘭克林則與該獎項擦肩而過。如果弗蘭克林沒有自卑,而堅信自己的假說,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這個偉大的發現肯定會以她的名字載人史冊。
自卑心理還會讓人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從而不思進取,破罐子破摔,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很多研究資料表明,引發失足少年犯罪的罪魁就是自卑心理,他們會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別人,從而產生的消極情感,喪失前進的信心和動力,最後對產生對社會有害的行為。
自卑是一種如此普遍而又有巨大危害性的心態,我們應該怎樣戰勝它呢?
第一,自我認知法。自卑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特別看中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且不自覺的特別注重別人對自己的否定評價,因此常常形成“別人說我不行,那我一定不行”的錯誤思想,這就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不戰自敗的結局。要改變這種心態,首先應該靜下心來分析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卑的心態。
第二,以勤補拙法。自卑者常常會覺得自己某些方麵不如別人,如果能夠主動的用勤奮去改變這種現狀,拉近與別人的差距,就能夠克服自卑心理。
第三,轉移法。將注意力轉移到你擅長的領域,因為在這一領域,你有著比別人濃厚的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並且,你擁有比別人豐富的經驗,你可以很快地取得優異的成績,這對自信心的提升很有幫助。
第四,交際法。人一旦有了自卑情緒,就會將內心封閉起來,不願與人相處。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輕視自己,缺乏建立正常人際關係的信心。但是越是封閉自己的人,越會被人誤解,從而導致進一步的自卑,自卑者一旦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就很難走出來。嚐試著與周圍的人交往,學習他們的積極心態,從他們讚賞的言辭和行為中尋找自信。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訓練71: 如何消除自卑
⑴重新書寫內心的對話。
將以“不要……”開頭的話改為以“務必……”開頭的話,將“不可能”改為“必須”……將所有消極的語言改寫成為積極向上的語言。
⑵自我鼓勵。
當麵臨某種情況信心不足時,不妨給自己壯膽:“我一定可以成功的!”“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5. 拖拉心理:隻會浪費生命
做事拖拖拉拉,這種不良心態存在於很多人的身上,如果你把“等一等,再看一看”,“等時機成熟一些再說吧”經常掛在嘴邊,那麼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因為,很有可能你已經把拖拉變成了一種習慣和一種生活方式了。
著名作家劉墉在他的作品《肯定自己》提到:“拖,應該是人的本性,它的基本原因是‘懶’”,所謂懶惰,是指因主觀上的原因而無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顏氏家訓》說:“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在所有失敗的案例中,因困難而失敗的隻有十分之一,因懶惰失敗的卻有十分之久,可見懶惰的危害性實在不可小看。而拖拉作為懶惰的一種表現,對我們的生活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