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準確地進行自我定位。就是把握好自我的人生價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標的設定等等。這些看似與解決煩惱心態無關,其實對我們的影響卻是十分巨大的,對很多憂慮心態的反思最後往往都要歸結到這個方麵。卡耐基說:“我非常相信,這是獲得心理平靜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而我也相信,隻要我們能定出一種個人的標準來——就是和我們的生活比起來,什麼樣的事情才值得我們去做的標準,我們的憂慮有50%可以立刻消除。”
再次,珍惜今天。《時代周刊》上登過一篇文章,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個士兵在戰役中被炮彈碎片刮傷喉嚨,輸了7袋血。他寫了張紙條問醫師:“我會活下去嗎?”醫師回答說:“會的。”他又問:“我仍可以講話嗎?”他又得到了肯定的答複。於是這個士兵在紙上寫道:“他媽的,那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確實,生命沒有危險了,那還有好擔心的呢?隻有珍惜已經擁有的,才不會對生活奢望更多。
那些不能記住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複過去的曆史。
——哈佛大學哲學係教授 喬治·桑特亞那
哈佛心理訓練74: 立即行動法消除憂慮
當你明確了自己將要做什麼的時候,60%的憂慮就消失了。在你付諸行動之後,剩下的40%的憂慮也可以得到消除,也就是說,采取以下四個步驟,就能消除掉沒有必要的憂慮:
⑴清楚的寫下自己的擔心;
⑵寫下解決這些擔心的辦法;
⑶從這些辦法中選擇最可行的;
⑷馬上就照決定去做。
8. 悲觀心理:徒勞無益的心理負擔
悲觀是一種對人身心有嚴重危害的心態,如果人的思想被悲觀占領,就會整天唉聲歎氣、牢騷滿腹,甚至怨天尤人。今天挨老板罵了,就覺得自己工作能力太差;明天和女朋友吵架了,就覺得世上沒人理解自己;偶爾和朋友鬧點不愉快,又覺得自己以前的真誠友好都白費了,結果沒有一天心情愉快。並且,悲觀的心態還能對人體健康起到負麵影響。
有一個美國醫生皮爾叟就曾做過一個研究。
200名參加宴會的賓客在吃過了同樣的食物之後,其中一半的人食物中毒,但另一半人卻安然無恙,一點中毒的跡象都沒有。他覺得好奇,於是極力了解其中的奧秘,結果發現那些未中毒的人生活態度較積極,對事情較看得開,處事較有彈性,自我價值極高,用一句精神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他們的心靈的力量,也就是他們心能較大、較強,換句話說心能越大,人越健康,因為他們的免疫係統比另外的那些人強。而那些中毒的則多是平時較悲觀,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
悲觀者除了唉聲歎氣,除了給自己增加徒勞無益的心理負擔,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一個有積極心態的人被大水困住,隻得爬上屋頂,一個鄰居漂過來對他說:
“約翰,這次大水真可怕啊。”
“不,它並不怎麼壞。”約翰回答說。
“你怎麼說不怎麼壞,你的雞舍已經被衝走了。”鄰居有點吃驚,就反駁道。
“是的,我知道,但是我六個月以前養的鴨子在附近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