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直麵壓力,愛拚才會贏(1)(3 / 3)

唐朝有位大文學家蘇,他小時候不知為什麼當宰相的父親不喜歡他,總認為他沒有出息,兄弟們也討厭他,沒人跟他玩。蘇得不到家人的愛,就常和仆人們玩,甚至同他們吃住在一起。這樣,父親就更不喜歡他,讓他睡在馬廄裏,像對待長工一樣對待他。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沒有自暴自棄。兄弟們在書房裏念書,他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在馬棚裏發奮讀書。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別人都睡了,他卻仍然在昏暗的燈下苦讀。

夏天蚊子咬,冬天北風吹,他從不間斷學習。

有一天,母親偷偷到馬廄裏看他,看到他寫的文章,忙拿給他父親看。

蘇的父親看了,覺得比其他兒子寫得強多了,又聽了蘇勤奮讀書的蘇頲(670-727)字廷碩,唐朝大臣、文學家。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弱冠敏悟,舉進士第,調烏程尉。武後朝,舉賢良方正異等,除左司禦率胄曹參軍,遷監察禦史,轉給事中、修文館學士,拜中書舍人。玄宗時襲封國公,進同紫黃門平章事。 事,很受感動,便起了愛子之心,開始關心他,把他叫回來,讓他和兄弟們一起到書房讀書。

有了良好的條件,蘇更加努力學習,進步很快。在武則天執政時考中了進士,20歲便當上了宰相,被封為許國公。

不同的環境對人們的作用是不同的。順境與逆境、苦難與舒適使當事人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關鍵在於你怎樣對待順境與逆境,是前進還是後退?

是嚐試勇敢地去改變,還是墨守成規呢?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甚至要到了自暴自棄的邊緣。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女兒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入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說。

大約20分鍾後,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麼。

父親把火關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裏,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裏,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

“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

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她看到的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啜飲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聲問道:

“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的,但進入開水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髒,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部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後,它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強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後畏縮了,變軟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蘿卜嗎?你是內心原本可塑的雞蛋嗎?你先是性情不定的人,但經過失敗、挫折,是不是變得堅強了,倔強了?你的外殼看似從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堅強的性格和內心而變得強硬了呢?或者你像是咖啡豆?豆子改變了給它帶來痛苦的開水,並在它達到沸點的高溫時讓它散發出最佳香味呢?如果你像咖啡豆,你會在情況最糟糕時,變得有出息,並使周圍的情況變好。

問問你自己是否有信心對付逆境呢?你是否嚐試著改變自己呢?而你又會是什麼呢?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高考狀元都出自非常平凡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很多都是農民、工人,但是,他們並沒有被家庭環境所限製,反而較其他同學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環境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