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朱熹《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是一首遊春詩,作者不是進行具體形象的紀實,而是高屋建瓴,抓住春日之魂,濃縮概括,隻以“萬紫千紅”四字,便寫出了春天的百花爭豔,更寫出了蓬勃生氣、無限春光,其“尋芳”暗含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暗含其“道”的生意盎然。
三、中國旅遊文學欣賞
(一)旅遊詩詞欣賞
1.剛柔並濟的山水詩詞
山水詩以山川湖海為主要描寫對象。有的詩描寫雄奇壯麗的山川景物,表現其陽剛之美,總體藝術風格豪放高遠,意境開闊。例如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山水詩的《觀滄海》(三國·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詩歌描繪了壯美的滄海景觀,充分展現了作者“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闊胸懷。整首詩氣勢磅礴。
又如《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全詩以“望”字統攝,形象鮮明,寫出了東嶽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麗。字裏行間洋溢著青年詩人朝氣蓬勃的靈氣,有勇登絕頂、俯視一切的氣魄。
有的詩描寫優美秀麗的湖光山色,表現其陰柔之美。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鬆排山麵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春題湖上》);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後雨》),“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都表現出了杭州西湖的柔美之態,藝術風格清新纖巧,俊逸淡雅。
又如柳永的《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人以白描的手法、靈動的筆墨寫杭州之形勝與都市之繁華,剛柔並濟。西湖的美景、錢江潮的壯觀、杭州市區的繁華富庶、當地上層人物的享樂、下層百姓的勞動生活,都一一注於詞人筆下,摹寫出一幅幅優美壯麗、生動活潑的畫麵。“三秋桂子,十裏荷花”巧妙地攝住西湖景色的詩意靈魂,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2.恬靜淳樸的田園詩詞
東晉末的詩人陶淵明一生不願降誌辱身,為五鬥米折腰,於是“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歸園田居》),創作大量詩歌以表達其對純潔田園的熱愛,開田園詩詞創作之先河。如《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自然之筆摹寫自然之景,已成為歸隱田園的代名詞。
唐代,王維和孟浩然沿襲古風,變化創新,將田園詩詞推向高峰。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中融幽美的鄉村景色、純真的朋友情誼、濃鬱的田家生活氣息為一體,儼然一幅簡樸、可愛的田園風景畫。
3.蒼涼豪放的邊塞詩詞
邊塞詩詞的興起當歸功於“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作品主要描繪邊塞的蒼涼與戰爭的殘酷,表達自己為國立功的雄心壯誌。成就最高的當數岑參,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起首四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奇瑰的想象描繪出一場邊塞大雪,瞬間將讀者帶到氣勢雄渾的北國之地。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詠史懷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