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遊褒禪山洞的經曆,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有“誌、力、物”三個條件。這兩點見解至今還指導著遊客不畏艱難險阻、勇攀奇偉境界。
(三)名勝楹聯欣賞
楹指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聯,又稱對聯或對子,是指掛在或貼在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名勝楹聯不僅對環境起烘托和渲染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是一道難得的風景線,成為我國旅遊資源的一大特色。
對聯要符合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相應、平仄相對,而且上下聯的字不能重複。對聯必須豎寫、豎讀、豎貼。一般上聯在右,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在左,最後一個字是平聲。
知識鏈接:橫批
橫批,又稱“橫幅”、“橫額”,是指掛貼於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由四個字組成。所謂“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橫批是對聯內容的高度藝術概括,好的橫批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康熙題故宮乾清宮聯,上聯:表征萬邦,慎厥身修思永;下聯: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橫批:正大光明。
對聯的藝術手法多種多樣,通常采用的有嵌字、疊字、拆合、頂真、回文、諧音、集句、用典、設問等。
1.嵌字:把有關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意中有意。如:河北秦皇島山海關聯:群山盡作窺邊勢;大海能消出塞聲。
上海豫園得月樓聯: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奇書讀勝觀花。
2.疊字:將聯中的某些字重疊起來使用,形成反複重疊的藝術效果。如黃文中題杭州西湖天下景亭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3.拆合: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或把某幾個字合成一個字,構成字麵上的對偶,同時也蘊含某種意思。如杭州西湖天竺頂竺仙庵聯: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個山人。
上聯“品”字解釋為“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竺”字解釋為“二個”,“仙”字拆成“山人”。據說庵中住有兩人,故有“二個山人”之說。
紀曉嵐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萬壑鬆風亭聯: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八十君王”指乾隆活了89歲。“十八公”即“鬆”,與“萬壑鬆風”的景物鬆相應。
4.頂真:將前一個分句的句末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鄰的兩分句首尾相連。如北京潭柘寺和杭州靈隱寺內的彌勒佛像前皆有的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又如:
天心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
水陸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這副對聯曾流行於長沙,說的是長沙的天心閣和水陸洲(即橘子洲)兩個景點。
5.回文:對聯的上下兩句首尾循環,或單聯首尾循環。如浙江新昌大佛寺聯用了回文、頂真兩種手法: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6.諧音:利用同音字,使語帶雙關。如明代文人陳治曾對聯: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上聯中的“櫓速”諧音“魯肅”,“帆快”諧音“樊噲”,言下之意為文官不如武將;下聯中的“笛清”諧音“狄青”,“簫和”諧音“蕭何”,意思正好和上聯相反。
又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須梅。
荷、藕、杏、梅另有諧字,第二層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須媒。
7.集句:擷取前人的詩文名句成聯。如江蘇揚州平山堂聯: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際,草木際天。
上聯集範仲淹《嶽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下聯集王禹偁(chēng)《黃崗竹樓記》、蘇軾《放鶴亭記》。
揚州瘦西湖聯:
碧瓦朱甍照城郭;
淺黃輕綠映樓台。
上聯為杜甫詩句,下聯為劉禹錫詩句。
8.用典:對聯中使用詩文典故、曆史典故等。如趙樸初題杭州嶽王廟聯: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壯誌,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裏駕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