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聯用了五個典。“老柏”指嶽飛墓前的精忠柏,傳為嶽飛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壯誌”和“駕長車”,均出自嶽飛《滿江紅》詞。作者將這些典用得自然而貼切,即使未讀過《滿江紅》,也照樣可以理解。
鄭板橋題蘇州網師園濯纓水閣聯:
曾三顏四;
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參。他說過:“吾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複習三個方麵,此為“曾三”。“顏”為孔子弟子顏回,他有四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故稱顏四。“禹寸”,是說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陰。《遊南子》中寫:“大聖大責尺壁,而重寸之陰”。陶分,指東晉學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時光。他說過,“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鄭板橋化古人之名言,以最簡練的語句,囊深邃之內容,此聯在於激勵人們,珍惜時光,思想積極,值得效仿、學習。
9.設問:以設問方式,上聯發問,下聯回答,如成都杜甫堂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知識鏈接:趣聯———杭州靈隱寺冷泉亭聯
浙江杭州靈隱寺冷泉亭前有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題的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此聯以對聯的形式發問,引得後人紛紛作答。清末文人俞樾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俞樾之妻答:“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俞樾之女俞繡孫答:“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左宗棠答:“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可謂各有其理,妙趣橫生,一時傳為美談。
【學生講壇】
1.請以“文學增添了自然的魅力”為主題,談談旅遊文學與旅遊的關係。
2.謝靈運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著名作家,請介紹他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技能訓練】
[訓練項目]旅遊文學作品賞析。
[實訓目標]
1.能夠利用網絡、書刊資料收集當地主要的旅遊文學作品。
2.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賞析旅遊文學作品。
[實訓內容和方法]
1.按生源所在地5-8人一組。
2.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生源所在地主要的旅遊文學作品。
3.背誦幾篇著名的旅遊文學作品。
4.通過旅遊文學作品,分析相關景觀的美學內涵和旅遊吸引力。
學習任務2書畫藝術
【學習導讀】
世界各國都有繪畫藝術,卻沒有書法藝術。中國書法藝術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以線條造型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中國書法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就字體而言,由象形演變成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五大類,各具不同的風格特色。中國畫又稱“國畫”,以墨線為主要的表現手法,充分發揮毛筆、水、墨和宣紙的特殊性能,詩、書、畫、印有機結合。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之分,在表現形式上又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
【知識儲備】
一、筆補造化的書法藝術
(一)漢字書體的演變及代表作
漢字有著悠久的曆史,從漢字的發展來看,可分為古文字時期和今文字時期。古文字時期指自甲骨文至小篆,今文字時期指從草書、隸書到楷書。
1.古文字
(1)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漢字體係。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體係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和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均已失傳,惟有甲骨文延續至今。從甲骨文的結構來看,已體現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標誌著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
(2)金文
商周時期,鑄在青銅器上的古代文字叫“金文”,又叫“鍾鼎文”、“銘文”。金文筆畫豐腴,體勢凝重,《毛公鼎》、《散氏鼎》等銘文是其代表作。
(3)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廣義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代通行於各國的文字。狹義的大篆專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石鼓文》是籀文的代表之作,為大篆之典範,被稱為“書家第一法則”。它刻於十個鼓形石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圓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