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梁山好漢。梁山在宋江的治理下,一派興旺發達。眾兄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過得好不快活。宋江治理梁山全靠兩個手段,一是建章立製,自宋江而下,眾兄弟排排坐,分果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二是作為領導人,宋江懂得與兄弟分享。每當“買賣”有所獲,宋江總是第一個安排下功勞簿,眾兄弟論功行賞,按照各人的貢獻,將利潤進行公平分配。《水滸傳》120回,從來沒有一個字講到宋公明瞞著眾人多吃多占,中飽私囊。按理說,宋江貌不驚人,論文不能吟詩作賦,講武不能上馬提槍,卻將梁山一幹強盜治得服服帖帖,原因很簡單:宋江這樣的領導人,不會讓大家吃虧。按經濟學家的說法,就算是有人不服他,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讓宋江當頭兒也是個最優選擇。
很多年前中關村有位創業者。這位創業者當時在中關村做產品供求信息。當時,中關村做一行的人還很少,因而這位創業者的收入可觀,很短時間內就買了車,買了房,但是對自己的員工卻很摳門,能少給一分,絕不多給一分,他說這叫低成本運作。現在七八年過去了,這位創業者的公司已經搬了幾次家,但總是改不了小門臉那種寒酸的模樣,員工也總是那麼寥寥幾個,而且不斷地更換。中關村競爭激烈,每天都會有很多人的創業夢化為泡影。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位創業者仍然存在,仍然在中關村堅持,自有他的成功之處。但是,與和他差不多時間起步,做同樣行業,而且是白手起家的郭凡生相比,他就差得遠了。現在郭凡生的慧聰年產值早已過億,在現代化的寫字樓裏擁有了上千平方米的辦公麵積,在全國各地還有數十家分公司。郭凡生也早就成了千萬富翁。
郭凡生和這位創業者的區別,就在於懂得與眾人分享。慧聰是1991年創立的,1992年慧聰的章程裏已經寫入了勞動股份製的內容。學經濟出身的郭凡生這樣解釋他的勞動股份製:“我們規定,慧聰公司的任何人分紅不得超過企業總額的10%,董事分紅不得超過企業總額的30%。當時我在公司占有50%的股份,整個董事占有的股份在70%以上,有20%是準備股,但是連續8年,慧聰是把70%以上的現金分紅分給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職工,而我們這些董事規定得很清楚,誰離開公司,本金退還,不許持股。所以我們這些董事又都是公司總裁、副總裁,參與的也是知識分紅。慧聰早在1992年初創的時候,就確立了按知識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據說郭凡生第一次給員工分紅的時候,有一位員工一下分到了3000多塊錢。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3000元可是一筆大錢。這位員工以為公司搞錯了,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大方的老板”,拿到錢後連夜跑掉了。
郭凡生對中關村的企業和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為什麼做不大也有一番高論。“中關村企業有100萬利潤就分裂,有200萬利潤就打架,為什麼做不大呢?就在於這個公司隻有一個老板,老板拿走絕對的利益,而這個公司又不是靠老板的資本來推動發展的,當它的主體變為知識推動的時候,企業就要不斷地分裂,所以中關村的企業做不大,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做不大。”
分享不僅僅限於企業或團隊內部,對創業者來說,對外部的分享有時候同樣重要。王江民不管什麼時候,對他的生意夥伴都是一句話:有錢大家賺。而正泰集團的成長曆史,有人說就是修鞋匠南存輝不斷股權分流的曆史。在南存輝的發家史上,曾經進行過4次大規模的股權分流,從最初持股100%,到後來隻持有正泰股權的28%,每一次當南存輝將自己的股權稀釋,將自己的股權拿出來,分流到別人口袋裏去的時候,都伴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但是南存輝覺得自己並沒有吃虧,因為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對收益雖然少了,但是絕對收益卻大大地提高了。
分享不是慷慨,對創業者來說,分享是明智。
反省對於一個成功的老板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創業既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創業者就難免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犯錯誤。反省,正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前提。對創業者來說,反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有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備自我反省的精神,決定了創業者能不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錯誤,是否能夠不斷地學到新東西。
方傑做奧普浴霸,大家覺得那麼容易,好像是一蹴而就似的。其實早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時候,方傑就有意識地到澳大利亞最大的燈具公司“LIGHTUP”公司打工。當時他還不懂商業談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學會談判的本領。他知道他當時的老板是一個談判的高手,所以,每當有機會與老板一起進行商業談判的時候,他總是在口袋裏偷偷揣上一個微型錄音機。他將老板與對方的談判內容一句句地錄了下來,然後再回家偷偷地聽,揣摩、學習,看看老板是怎樣分析問題的,對方是怎樣提問,老板又是怎樣回答的。他就這樣學習,幾年以後也成為了一個商業談判的高手。最後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讓給了他。到了1996年,方傑差不多已經成了澳洲身價第一的職業經理人。然後他不想當打工仔了,想自己回國創業。方傑的奧普浴霸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做成的,方傑並不是一個天生的生意人。
在上千個創業案例中,除有限的幾個“新經濟”的鋒線人物,如上海易用的邵逸波、深圳網大的黃沁據說是神童外,其他大多也就是如曾國藩所說的“中人之質”而已,並沒有哪個成功者在智力上有什麼出類拔萃之處,比如智商高到180、200之類的。相反,這些成功者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都非常善於學習,非常勇於進行自我反省。
高德康做波司登,經常“晚上睡不著,想心事。常常半夜裏醒過來一身冷汗。”他以前是江蘇常熟白茆鎮山涇村的一個農民,後來做裁縫,組織了一個縫紉組,靠給上海一家服裝廠加工服裝賺錢,每天要從村裏往返上海購買原料,遞送成品。“從村裏到上海南市區的蓬萊公園,有100公裏路。我騎自行車每天要跑個來回,騎了幾次車就不行了。於是我就擠公共汽車,背著重重的貨包擠上去,再擠下來,累得滿頭大汗。因為我擠車也是在上班時間,車擠得不得了。我背著貨包好不容易擠上去,車上的人聞到我一身臭汗,就把我推下來,有一次把我的腰都扭傷了。有時候他們還要罵一句,你這個鄉下人,鄉巴佬。神氣得不得了……可是包重呀,你把我推下來,我怎麼辦?那個時候我是哭也哭不得,我想那些人一點都不理解我。有時甚至考慮還要不要和上海人做生意?但是不去上海,家裏就沒有活幹,吃不上飯。隻能上,乖乖地上。做生意龍門要跳,狗洞要鑽,沒辦法的,隻能受點委屈。”在這種情況下,高德康睡不著覺,後來他的事業做大了,波司登已經成為了中國羽絨服第一品牌,自己也變成了千萬、億萬富翁了,卻仍然常常睡不著覺。高德康總是在反省自己,為了一些想不明白的問題,他還特意跑到北大、清華上了一年學。他說:“我經常總是在聽人家講,聽了以後抓住要害,再在實踐中去檢驗,到最後看結果,看到底是不是真的。”高德康隻有小學文化,而他現在最大的愛好竟然是看書。“時間再緊張,學習也不能馬虎。平時很少有時間去看書,有的時候在飛機上看看。在這種學習時間很少的情況下,每個月一定要集中3天時間。集中3天學了之後,把自己的思路理順。作為一個領導來說,不一定整天忙得不得了的領導就是好領導,你必須把思路理順,有一種思維的狀態來考慮這個企業的發展。”
你要想自己當老板,遭遇挫折,碰上低潮都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時候,反省能力和自我反省精神能夠很好地幫助你渡過難關。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對創業者來說,問題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應該時時刻刻警醒、反省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將自我反省的能力放在創業者10大素質的最後一項,並不意味著我們認為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項。相反,我們認為創業者需要的是綜合素質,每一項素質都很重要,不可偏廢。缺少哪一項素質,將來都必然影響事業的發展。有些素質是天生的,但大多數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善。如果你能夠從現在做起,時時磨礪,培養自己的素質,你的創業成功一定指日可待。
做老板是一種藝術,很多時候老板心裏的想法你並不知道,但是員工的工作情況則是老板管理藝術最直觀的體現。所以在老板身邊學做人,不僅僅是學習他的這樣或那樣的素質,更要把這些素質和實際的管理結合起來。向老板學習做人,要時時處處多留個心眼,多動腦筋,想一想表麵現象背後的深層次的原意是什麼,這樣你會有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