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文學熱點觀察(6)(1 / 3)

女性文學的大收獲

這些年女性文學大興,女作家不僅數量多,且才華出眾,創造了自有新文學以來從未有過的女性寫作的最繁榮的時期。這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驕傲。

中國女性文學在中國新文學曆史中,大體走過了如下的曆史性進程:一、女性覺醒並爭取女權的時代。表現女性爭取自身權利,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以及爭取與男性同樣的勞動、教育、工作的權利等,這一時期的女性寫作彙入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個性解放的時代大潮流之中;二、投身社會運動的時代。此即所謂“男女都一樣”的消弭女性的性別意識的時代;三、突出性征,女性反歸自身的時代。這一個階段是中國社會開放的產物,女性文學呈現出與世界同步的狀態。也是女性文學最接近本真的性別寫作的階段。

世界由兩性構成。男女兩性的差異造成了世界的無比豐富性。首先是差異,是兩性充分展示並突現各自的性別特征,而後才有多姿多彩的兩性關係的萬種風情:吸引和排斥、相互折磨與和諧共處。以往幽微而閉鎖的女性世界,帶有極大的神秘性,對於男性來說,乃是一種拒絕,是難以進入的。現在由於女性作家的開展,使這一神奇而豐富的世界在文學中有一種空前的展示。中國女性作家用小說、用詩、也用散文及其它文體,為中國文學所展開的這一豐裕的世界,不僅使男性、也使女性能夠詩意地、情感地、當然更是形象地領略女性生理的、心理的、感覺的廣闊的天空。這是中國女性寫作對於中國文學的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

要是說,中國當代作家在個別和總體上都未曾作過超越他們前輩的成就的話,那麼,當代的女性寫作卻是惟一的例外一她們在性別寫作以及揭示女性獨有的私秘性方麵,是對曆史空缺的一次重大的填補。

以上所述,都是無可置疑的。但是我們麵對成績,難免尚有隱憂。通常講的女性寫作,其前提是以女性獨立於男性的立場為支撐的——即指排除了男權支配的“男性視點”的獨立意識的支持。而當前一些作家的一些甚有影響的作品,似乎表現出對於男性“窺視”的“自覺”的迎合。她們聲稱她們不曾依附,而她們的創作實踐卻“不經意”地“迎合”了那些“目光”。這是否是一種動搖和後退?在這種實踐的背後有沒有商業動機的驅使?

中國文學的女性寫作,受到時代環境的極大影響和製約。近代以來,有以秋瑾為代表的“反閨閣”的寫作。那些受到舊文化熏陶的女性,卸去裙釵脂粉,換上寶刀戰馬,以摒卻性別特征為寫作的目標。那是一些先覺者對於時代變革的文學回應。秋瑾的寫作在那時是近於孤絕的,但卻開了風氣之先。

秋瑾所代表的抗爭精神為新文學運動所接納和繼承。但五四卻是一薪新的開始。新文學革命初期的女性寫作,其性質是新女性的寫作。那時代張揚的個性解放精神,喚醒女性對於改變自身命運的思考。五四時期的女性解放思想,是與當時全社會的反對舊文化、舊道德、舊禮教的思潮相聯係的。關於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題,大量地湧人了女性寫作的作品中。這些作品傳達了時代女性的心聲,它是五四精神的一道奪目的風景。

但是中國的環塊太嚴酷,國勢的危弱誘使文學向著救亡傾斜。這種傾斜最終也使自近代以來所積累的女性寫作,消除了它的性別差異。當文學的功能被限定在隻能是服務於救亡的範圍,甚至當女性外在的服飾特征也被忽視時,無性別特征的“女性寫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實。這種傾斜貫穿了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漫長時段一其間可能有例外,但也隻是例外而已。這是女性寫作的異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