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文學熱點觀察(6)(2 / 3)

這一異化的進程終止於新時期的開始。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的思潮進入了中國文學的視野。女性的性征受到文學寫作的重視,不僅是女性夕卜表的特征、而且深人到她們的心理、生理、包括那些最隱秘的男性很難涉及的領域。於是有了女性文學空前的發展繁榮。這是七十年代以來除了朦朧詩之外的文學的大收獲。至於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學,從總體上看,它無疑是繼承了新時期女性文學的成果,但又提供了新的經驗以及新的傾向。

新時期女性寫作為反抗男性霸權所進行的努力,至今尚留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的籠罩下,新一代的女作家卻表現出對於世俗的迎合。她們不是如同年長一代作家那樣拒絕男性的趣味,而是竭力體現出配合的趨勢一她們不僅不反對男性的“窺視”,而且主動地“展示”。“我優秀,所以自戀且偏執”,“我的寫作是在尋歡作樂之後”位現今當紅的女作家這樣說。她們的確展現了與她們的前輩完全不同的寫作姿態。

寫作要突出特點

孫丁玲同學的這篇文章是寫北京大學的,因為寫到了我現在工作的學校,所以讀起來很親切。文中所寫北大諸景,如李大釗像、蔡元培像、圖書館、未名湖的湖水和湖畔的塔,都寫得真切生動。特別是寫那一座博雅塔,說它最初並沒有特別象征的意義,它很樸實一一“而樸實的東西常常因為它的樸實而獲得超凡脫俗的美感,從而保持一種持重的瀟灑”,這筆墨,已超出一般狀物寫景的範圍,而具有一些哲理的思考了。

孫丁玲的文筆不錯,有些描寫在用詞逍字上很考究。如文中寫參觀李大剣像後,“先是綠草如茵,而後樹林撲麵而來”一樹林原先是靜止地站立在那裏的,現在卻自己迎麵撲來了。接養寫沿小徑前行,“便看見一泓湖水突然就鋪在眼前”,這裏的“鋪”字用得很傳神,仍然是讓本來靜止的事物充滿動感。還有一段文字更為精彩:“北大有許多的水麵,一大片一大片荷葉擠滿整個池子,又有毯子一樣的綠萍襯在底下,熱鬧得沒有一點水的空隙”。這樣的描寫,讓人覺得所有的聚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切的自然景色都在充滿活力地行走著、甚至互相擁擠著。這種描寫的背後,是一種對於生命的感知和熱愛,是無言之言。

文章的後半,從北大如詩如畫的自然景物,轉向北大豐碩奇偉的人文景觀。由“北大是一首詩,很複雜的詩”,說到“北大也是一部曆史,一部豐厚的近代史”,文章的轉折顯得自然順暢。聯係到作者本身,她謙虛地說,“對於這裏,我不敢奢求什麼,也許對於我是遙不可及的。然而我會深深地12住它,很恬靜地回憶它,而它在我記憶中所散發的芬芳是永不褪色(評者注:芬芳不會“褪色”,改為“消失”較妥)的”。這些文字,也質樸真誠,讀之令人欣悅。

《北大印象》是從雨屮遊覽北大開始的:“雨下得不大,可是很細很密”,“沒有傘,但我一樣地衝了進去”。應該說,寫雨中的湖水、草坪、茂密的樹叢,樹的枝葉間的晶瑩的水珠,以及若有若無的塔影,是很有特點的。可惜的是,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把雨中的種種錄色給忘了。在她隨後的描寫中幾乎都與雨景無關。這樣一來,這篇《北大印象》也隻是一篇一般的印象記,而不是一篇獨特的印象記。不妨想象一下,要是作者緊緊圍繞雨中訪問的所見所聞來寫,會造成多麼獨特的一筲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