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再忙也不要忽視孩子(2)(1 / 2)

父親和孩子做運動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難度較低的,例如羽毛球、足球、籃球等,要讓孩子嚐試成功與失敗的滋味。

如果父親的技術比孩子好,一起運動的時候,永遠都是父親占上風,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會失去對某種運動的興趣,而且會有挫敗感,覺得自己沒有用處。如果在適當的時候,父親給予孩子嚐試勝利或成功滋味的機會,會增加孩子對運動的興趣,也會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體會到成功與失敗的感受後,更要讓他知道,每做一件事情時,成功與失敗隻是次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參與的過程中,有沒有盡了最大的努力。父親指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對孩子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幫助。

做家務也是父親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時刻,一則可以增進親情,二則也讓孩子認同父親的角色。分配家務時,父親要注意給予孩子一些既有興趣又安全的工作,並仔細觀察孩子做這項工作時的能力和傾向。

父親與孩子一起勞動,讓孩子體會做家務並非全是媽媽的責任,父親在外工作,空餘時間也得幫助做家務,因為這是家中每一個成員應盡的義務。父親訓練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責任心,孩子長大後,將會是一個愛護家庭,盡責而獨立的好丈夫(或好妻子)。

由於工作關係,父親平日可能甚少與孩子外出活動,其實戶外活動,可以令一家人相處融洽,對增進親子溝通極起作用。爸爸應盡量利用假日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到郊外旅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共享美好時光。當孩子真正接觸到書本上獲得的自然科學知識時,便會更有興趣去學習了。

父親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帶他們到一些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例如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展覽會等;如果孩子對科學有興趣的話,可以帶他到天文館或科學館;如果對自然生物有興趣的話,可以帶他到動植物公園、農村等地方。

做父親的要是因工作所限白天沒有時間同孩子在一起,可以利用晚上或平時空餘的時間,設計一些適合孩子的遊戲,對於10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跟他玩摔跤、柔道、角力、翻筋鬥,這些遊戲隻需利用家中的大床或舊墊子便可進行,也可與孩子捉迷藏、玩呼拉圈、砌磚,等等,隻要懂得運用心思,家中許多物件都可以成為你與孩子的玩伴。

這些運動或遊戲,可以使孩子的手腳靈活、反應敏捷、體力增強,最重要的是,借著與孩子一起遊戲的機會,可以了解孩子的興趣及能力,打通孩子與父親的溝通渠道。

一位很重視與孩子交流,並從中品嚐到無窮樂趣的父親感慨萬千。他說:

就算你是家財億萬的富豪,也無法令日漸長高的18歲兒子還原為兒童,整天親熱地拉著你的手。兒子把頭枕在你胸膛上睡覺時,你內心的美妙感受是任何高官厚祿都換不到的。親眼看著兒子從兒童成長為青年,其中的樂趣是無法從任何豪華轎車或私人噴氣式飛機中得到的。抽空多陪陪孩子,那絕不是不務正業,相反,正是父親的職責。

4.漠視與孩子溝通會與孩子產生代溝

不少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是批評多於表揚,禁止多於提倡,指責多於鼓勵,貶低多於欣賞,威脅多於啟發,命令多於商量。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處於不被尊重的地位,怎麼可能產生真正的心靈溝通呢?

現在許多父親自己就是在傳統觀念影響下長大的,因而沒有意識到父親與孩子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父親如果不能與孩子溝通,實際上等於完全放棄了教育孩子的權利。例如在校園暴力中受侮辱的學生經常發生自殺的事件,人們感到奇怪,為什麼這些孩子受到欺負不敢向家長述說,而非要選擇自殺這條路呢?其實就是因為父子間平日缺少溝通,孩子們誤認為即使告訴家長,家長也不會相信,甚至自己反而會挨打。可見,父子間如果不能溝通,孩子遠離家長,實際上等於家長完全喪失了教育的權力。

父親如果與孩子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肯定會降低教育效果。現在不少家庭中所謂的家庭教育也隻限於形式上的。其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無的放矢,父親對孩子的需要不了解,隻是一廂情願地向孩子嘮叨;二是誤解孩子,父親往往會主觀地判定孩子的問題,然後進行教育;三是空洞說教,父親對孩子的接受水平不了解,而是用成人熟悉的概念試圖去打動、啟發孩子。

父親如果與孩子不能進行積極的溝通,會影響兩代人的共同進步。當今的時代是新知識和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固守長輩已有的文化已逐漸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隻有那些和時代同時成長的新一代,才能批判性地繼承長輩文化,並迅速掌握最新知識,不斷創新,他們所掌握的文化才代表了時代的特征。因此,兩代人的互相學習,積極健康的溝通,才能帶來兩代人的共同進步。這裏重要的是父親要習慣於主動向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