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7轉輪手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官配發的都是11.43毫米柯爾特轉輪手槍。但因其數量不足,又采用了史密斯·韋森公司生產的M1917式同口徑的轉輪手槍。這種轉輪手槍可發射11.43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該手槍於1917年定型。該槍槍口初速為265米/秒,6發轉輪彈膛供彈,膛線右旋,6條,全槍長為247毫米,全槍重1.02千克。
K-200式轉輪手槍
K-200式轉輪手槍1944年被英軍定為製式手槍。該槍雖然口徑不大,但其威力能夠滿足軍用要求。式樣比11.43毫米口徑的轉輪手槍靈巧,且堅固耐用,製造簡單。英國向美國的史密斯·韋森公司定購了數萬支之多。K-200式具有以下優點:不易發生彈膛起毛、無退殼和卡殼故障;扣動扳機時,所需力量較大,所以無需保險機構;該槍既可以雙動發射,又可以單動發射。 K-200式可發射9.65毫米柯爾特短轉輪槍彈,槍口初速為235米/秒;發射9.65毫米史密斯·韋森轉輪槍彈,槍口初速為192米/秒,發射9.65毫米史密斯·韋森加重轉輪槍彈,槍口初速為260米/秒。
“邊境”轉輪手槍
為了使史密斯·韋森No.3轉輪手槍具有現代感,史密斯·韋森於1900年推出了改進型——11.17毫米史密斯·韋森雙動“邊境”轉輪手槍,這也是史密斯·韋森公司生產的最後一支大口徑轉輪折轉式轉輪手槍。
“邊境”轉輪手槍設置了雙動扳機係統,推出之時,折轉轉輪座強度差,並且高強度轉輪座和轉輪擺出式轉輪手槍開始出現,所以於1910年停止生產,後來再沒有重新生產大口徑轉輪折轉式手槍。該槍除了11.17毫米口徑之外,還有9.65毫米口徑型號,有102毫米、127毫米、152毫米和165毫米共4種長度槍管供選擇。盡管生產時間短,但其生產總量仍高達15340支。
M500轉輪手槍
史密斯·韋森公司的M500轉輪手槍被稱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手槍。該槍有橙色燕尾式斜麵準星,白色可調照門,不鏽鋼轉輪座,表麵經玻璃珠化處理,橡膠握把。它的名氣來源於它12.7毫米的大口徑。M500發射12.7毫米馬格努姆大威力手槍彈,由於子彈太大,一般的轉輪手槍彈膛能裝6發彈,而它隻能裝下5發。最值得一提的是M500所發射的子彈的動能,是大名鼎鼎的12.7毫米口徑“沙漠之鷹”的一倍,已經達到了大威力步槍彈的動能,可謂是手槍中的大炮了。 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大威力的手槍並非用於軍事用途,而是用於狩獵大型獵物,它一槍可以擊倒一頭狂暴奔跑的犀牛,也可以擊穿美國M1步兵戰車的側麵裝甲。它的威力隻有少數大口徑獵槍才可以比擬。
美國雷明頓轉輪手槍
在美國內戰期間,雷明頓手槍的銷售量位居第二;從1861年至1865年雷明頓本人向美國陸軍出售了127萬支轉輪手槍。這種手槍與柯爾特手槍極其相似,設計於1857年。雷明頓手槍的彈倉增添了一個背板,這不僅能夠改善手槍的性能,而且構成了現代重型轉輪手槍的一個基本特征。在性能方麵,有一些雷明頓手槍甚至超過了柯爾特轉輪手槍。
伊萊佛利·雷明頓
伊萊佛利·雷明頓(1793—1861)出生於康涅狄格州,後搬到了紐約,和父親一樣成為了槍械工匠。雷明頓從小就是一個槍械愛好者,他曾利用父親的農具公司衝壓床,製出了第一把燧石槍,並參加了一個設計比賽,雖然當時隻得了亞軍,但是他自製的步槍卻受到很多人的矚目,比賽尚未結束,他已取得了大批製造槍管的訂單。之後,雷明頓開始全身心地從事專職的槍械製造工作,並在紐約的伊利恩城建立了雷明頓父子公司(後來的雷明頓武器公司)。到雷明頓去世時,他的小工廠已經開始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槍械製造商,並一直延續至今。
雷明頓公司
雷明頓公司是一家曆史悠久的老廠,創建於1816年,曆經變革,其總部仍設在美國紐約州的伊利恩城。雷明頓公司最初製造的是槍管,後來逐漸擴展到製造槍托等附件,到了1840年,雷明頓開始製造整槍出售。在美國內戰和兩次大戰期間,雷明頓公司都為美國政府及其他盟邦生產軍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美國軍方前後成立了五個生產彈藥的工廠,都委托給雷明頓公司包工管理,其中包括後來以生產精密狙擊手彈藥聞名的湖城兵工廠。
在過去的100多年時間裏,該廠佳作頻頻。1857年推出的轉輪手槍;1865年推出的單發旋轉閉鎖步槍;1880年與插入式彈匣發明人詹姆士·李合作生產的李氏步槍等都因牢固可靠、射擊精確而被許多國家采用。1962年,雷明頓公司還推出了世界上最精確,最受歡迎的民用運動步槍700型。
今天,雷明頓仍是非常活躍的槍械廠,近年來推出了碳纖槍管步槍、電子打火步槍等高科技產品,在市場獨占鼇頭。雷明頓還生產彈藥, 以雷明頓及UMC為商標,另外還有釣具、 獵刀和衣物等產品。雷明頓也維護了一個相當好的網站, 除了產品介紹, 可以下載使用手冊、彈道表和目錄等。
雷明頓M1858轉輪手槍
雷明頓M1858轉輪手槍是柯爾特M1860手槍的競爭對手,是美國陸軍訂購的最後一種火帽鉛彈式轉輪手槍。該槍全長362毫米,槍管長203毫米,全槍重1.13千克,采用了鋼製轉輪座,表麵發藍處理,扳機護圈為黃銅,握把為胡桃木。
雷明頓“新軍”手槍
“新軍”轉輪手槍是美國內戰期間聯邦軍隊“第二廣泛”使用的手槍,它的口徑為11.17毫米,裝彈量為6發,紐約的雷明頓公司至少生產了130000支。
日本明治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
口徑:9毫米
槍管長:120毫米
全槍長:230毫米
重量:927克
槍口初速:201米/秒
有效射程:50米
最大射程:700米
裝彈數:6發
日本明治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是日本第一種自製的製式轉輪手槍,它是日本海軍在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底命令日本東京的庫神卡瓦兵工廠模仿史密斯·韋森No.3型轉輪手槍而製造的。這是日本的第一款自產手槍,它的精度較高,殺傷力與穿透力也很強。
結構特點
日本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的口徑為9毫米,雖然該款手槍的設計大多數是照抄史密斯·韋森手槍的,如轉輪座采用鉸接式、拋殼係統和轉輪座卡銷與史密斯·韋森No.3轉輪手槍相似等,但它卻承襲了其他轉輪手槍的特點,如閉鎖方式在比利時加蘭德轉輪手槍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鉸接轉輪座的側板則受到法國Mle.1892轉輪手槍的啟發。與當時的轉輪手槍不同的是,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采用了單一的雙動扳機機構。
生產狀況
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的皮套是用牛皮壓製成凸起的大翻蓋,可將槍套內附帶的容彈量50發的手槍彈包整體包蓋其中。這種槍套形製和銅製槍套掛扣都奠定了後來“南部式”、“14年式”手槍套的基本形態。從1894—1923年間,大約生產了59000支。該槍發射的轉輪手槍彈為有緣彈,彈容量為6發,彈殼長22毫米,鉛製圓頭彈重9.7克,槍口初速201米/秒,最初采用黑色火藥,後來采用無煙火藥。
戰爭需求
自日俄戰爭以後,二十六年式手槍主要裝備日軍的騎兵和憲兵。太平洋戰爭末期,由於日軍戰爭資源幾近枯竭,兵器不足,再次啟用老式的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裝備特攻艇的乘員。
蘇聯納甘M1895轉輪手槍
納甘M1895式轉輪手槍是蘇聯第一代警用轉輪手槍。它是由比利時槍械師納甘於1894年設計,因為1895年沙皇俄國最先采用了比利時7.62毫米納甘手槍作為軍用與警用手槍,因此被命名為納甘M1895式轉輪手槍。
曆史背景
十月革命之前,俄國國內並沒有自己研製的轉輪手槍,沙皇政府主要從別國訂購手槍,如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德國毛瑟M1896手槍、M1895納甘轉輪手槍以及比、法、德、奧等西歐國家的多種手槍等。十月革命成功後,由於當時正處於一戰時期,加上蘇聯國內局勢動蕩,因而軍用手槍並未統一。
一戰後,蘇軍決定將M1895納甘轉輪手槍作為製式手槍,由過去生產這種手槍供沙俄軍隊使用的圖拉兵工廠繼續生產。繼續生產的M1895納甘轉輪手槍,其規格和性能不變,隻是轉輪座左側後方的銘文“帝政圖拉兵工廠”改為由“CCCP”(表示蘇聯)與五角星及內部的“T”(表示圖拉兵工廠)組成的鐵錘標記。
性能特點
納甘M1895式轉輪手槍的主要的特點是為了消除和減少火藥氣體從轉輪和槍管尾端麵之間的孔隙中泄出,其轉輪沿軸向前平移,使轉輪伸入槍管尾端,雙動式,采用杆式退殼機構,裝彈口有蓋,發射7.62毫米納甘中心發火轉輪手槍彈,全槍長229毫米,全槍重0.79千克,轉輪彈膛容彈7發,槍口初速275米/秒。
英國韋伯利轉輪手槍
在美國的槍械製造商進行競爭,並向英國軍用市場挺進時,英國的槍械製造商也不甘示弱,最著名的就是韋伯利-斯科特公司生產的韋伯利轉輪手槍。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大國都開始換裝半自動手槍和自動手槍時,英國仍然裝備的是韋伯利轉輪手槍。
韋伯利-斯科特公司
英國的韋伯利-斯科特公司是世界聞名的軍工企業。1845年,菲利普·韋伯利購買了伯明翰的一個生產武器製造工具的小公司威廉·戴維斯公司,開始涉足擊發槍和刀具的生產。但韋伯利並不滿足於此,1860年,他將公司更名為韋伯利—索恩公司,1887年又更名為韋伯利-斯科特轉輪手槍與輕武器有限公司。在此期間,公司生產的品種不斷增多,從袖珍轉輪手槍到軍用轉輪手槍,應有盡有,另外還生產各種獵槍和氣槍。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自動手槍開始興起,韋伯利抓住這一商機開發自己的產品。1905年,公司設計了一種發射7.65毫米勃朗寧手槍彈的自動手槍。1906年6月,備齊生產該槍的全部設備後,公司將其命名為M1905。隨後,M1905 推出了多個係列。這些性能卓越的手槍在當時深受用戶歡迎,知名度很高,以至於被世界許多國家的軍隊采購。
韋伯利-福斯伯利轉輪手槍
韋伯利-福斯伯利是一種半自動轉輪手槍。該槍發射後,轉輪座上部與轉輪一起向後滑動,擊錘待擊、轉輪回轉,完成下一發彈發射的準備。現在生產的韋伯利-福斯伯利半自動轉輪手槍,大多配用英軍製式11.56毫米手槍彈,很少使用9.65毫米手槍彈。因此,9.65毫米口徑的韋伯利—福斯伯利轉輪手槍顯得極其珍貴。
韋伯利Ⅵ型轉輪手槍
韋伯利Ⅵ型轉輪手槍是1887年成為英軍製式手槍的著名轉輪折轉式韋伯利手槍的一個後期代表作。許多軍界人士和槍械設計者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軍用左輪手槍,是“六響槍”的終結者。
韋伯利Ⅵ型轉輪手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年才出現,1915年裝備英國軍隊。它的口徑為11.56毫米,槍管長152毫米,握把由早期的鳥頭形改為有滾花的膠木襯板的矩形握把,表麵氧化處理。該槍既能雙動發射,也能單動發射,在雙動發射時扳機力大,但可以接受。當槍不處於待發時,它的“回轉式”擊錘保證擊針離開彈底。裝彈(和擦拭)通過簡單的向前推轉輪座左後的支耳壓銷來完成,此時能被打開,握把低下來裝子彈。然後套筒座/槍管閉合,這支槍就可以準備射擊了。排除彈殼時槍再一次打開,一個星形退殼器自動清除轉輪中的彈殼。這是一種比擺出式轉輪更快、更先進的裝置,更適合使用快速裝填器。
韋伯利Ⅵ型轉輪手槍發射11.56毫米韋伯利彈,它在有效射程內威力足夠大,比20年代被換下來的380/200彈優越得多。雖然Ⅵ型在1928年被官方換為外形更小的轉輪“恩菲爾德”,但在整個二戰中它逐漸成為代替標準,所有需要的人都非常渴望擁有它。
英國亞當斯轉輪手槍
19世紀中後期,火帽轉輪手槍最為盛行,世界各國軍隊紛紛裝備這種轉輪手槍,盡管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研製這種手槍,但是由於大多數國家都處於手工作業階段,研發力度和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都很低。火帽轉輪手槍在英國的發展也是滯後的,雖然也有一些發明,但是技術、規模遠遠落後於美國。在柯爾特公司已經生產火帽轉輪手槍的10多年之後,英國才出現比較成型的火帽轉輪手槍,但與柯爾特公司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羅伯特·亞當斯發明的火帽轉輪手槍就是這一時期為數不多的成功發明之一。
亮相世博會
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由英國槍械設計師羅伯特·亞當斯設計的亞當斯轉輪手槍和美國柯爾特設計的柯爾特轉輪手槍同台亮相,最終亞當斯轉輪手槍以槍管和槍底把一體式結構,從概念上突破了柯爾特轉輪手槍的槍底把、槍管、轉輪三體分體式組合結構,而終獲得了獎牌,這使得柯爾特和英國對手之間的競爭拉開了序幕。
亞當斯自動擊發轉輪手槍
早在1851年世博會上推出M1851亞當斯轉輪手槍之前,亞當斯就已經獲得了5發自動擊發式(雙動)轉輪手槍的專利。當柯爾特開始在倫敦建廠時,亞當斯的自動擊發轉輪手槍也在倫敦一個工廠開始進行生產。生產的槍起初為12.8毫米口徑,後來為12.7毫米和11.2毫米,也生產過9.1毫米和8.1毫米口徑的袖珍手槍。盡管口徑有所區別,但袖珍型手槍的外觀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亞當斯“待擊發”手槍
1853年,在認識到雙動轉輪手槍的命中率不高後,亞當斯重新設計了一款名為“待擊發”轉輪手槍。該手槍的最大特點是當擊錘被拉到全鎖定位位置時,一個裝有彈簧的爪形紐就鉤住擊錘杆以放下扳機,這樣就可以對目標重新進行瞄準然後扳動扳機,使爪形物脫落,擊錘就會恢複到原位。“待擊發”型並不像“單動型”手槍那麼輕便,每次發射要扣動兩次扳機,但它的命中率明顯比雙動轉輪手槍高。
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
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是一支綜合了英國槍械發明家羅伯特·亞當斯和英國中尉軍官博蒙特的發明而產生的優秀手槍。它秉承了亞當斯手槍的優良特點:引人注目的整體結構,槍管、槍體和頂蓋都融為一體。同時,還采用了博蒙特改進後的雙動機構,這雙動機構其實就是在扳機上加了一個連杆,連杆可推動轉輪上的棘爪,使轉輪轉動。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比早期的亞當斯轉輪手槍更加簡化,性能也提高了許多。盡管雙動轉輪手槍在射擊精度上比單動轉輪手槍要差一些,但是其快速連續發射功能足以彌補這個缺陷。
1855—1856年間,英國政府購買此槍裝備了英國軍隊;1858年,又把其作為官方配備的標準槍。在印度兵變中就有該槍的身影,許多官員在早期的克裏米亞戰爭期間都自己掏腰包購買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
巴西陶魯斯轉輪手槍
陶魯斯轉輪手槍是由世界著名的輕武器製造商——陶魯斯公司生產的,它以高品質、高質量而受到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 認證。雖然該公司生產的輕武器頗多,但著名的產品還是手槍,尤其是轉輪手槍。
巴西陶魯斯公司
巴西陶魯斯公司是世界著名輕武器製造商之一,它是福爾佳斯·陶魯斯於1939年在巴西中西部城市阿雷格裏港建立的。起初隻不過是一家小規模的工具製造商,而如今已是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分公司、產品逾百種的國際性輕武器行業巨頭。1994年,陶魯斯公司的產品質量、性能和工藝水平還得到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認可,通過了ISO 9001認證。
第一支轉輪手槍
1941年,陶魯斯公司生產出了它的第一種左輪手槍——38101-SO型。因為當時陶魯斯還不能自己生產所有的零件,所以有些零件是從柯爾特、史密斯·韋森及一些西班牙廠家進口的。但是很快陶魯斯就以較高的生產水平而成為南美市場上的領頭人,並進軍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