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設計

2005年底,美國TDI公司公布了一種口徑為11.43毫米,外形怪異的衝鋒槍,其名為KRISS Super V(樣槍名為Mk5)。該槍采用了將後坐衝量向下方轉移的技術,而不是向後作用到射手的手或肩部,不僅大大降低了後坐感,使槍口在連發發射時基本不會上跳。不僅如此,這種構造方式還使該槍的質量比同類武器減輕了至少50%,零件總數也大幅減少。

最初的缺陷

KRISS Super V衝鋒槍後坐力低容易控製,外觀緊湊便於攜帶,很適合在狹窄空間中的戰鬥或供非一線戰鬥人員用作自衛武器使用。但據體驗過的人反映,該槍的射速極高,很耗彈藥。扳機行程過長,扳機力較大。拉機柄設在槍身的下麵,需要向下拉進行裝填,對於習慣使用傳統拉機柄的射手來說可能會很不適應。另外其槍管太短,不利於提高射擊精度。不過TDI公司稱Mk5隻用於示範它的設計原理,上述問題將會在以後的型號中進行調整,並計劃設計30發容彈量的彈匣,或通用湯姆遜衝鋒槍的30發彈匣。

原型槍的露麵

2007年1月,沉寂1年多的KRISS Super V

衝鋒槍再次出現在世人麵前。其原型槍外形仍然很怪異,但很多方麵都作了改進,如槍管延長至139.7毫米;槍管軸線的水平位置也有所抬高;彈匣改為奧地利格洛克21手槍的彈匣,容彈量為13發。重新設計的拉機柄顯得比較傳統,位於機匣左側,水平活動。比起隻能連發發射的原理樣槍,原型槍上增加了快慢機。

工作原理

KRISS Super V衝鋒槍采用延遲後坐式工作原理,槍機尾部有左、右兩個突耳,卡在槍機後麵的平衡配重塊的定位槽內,定位槽的傳動斜麵也起到延遲槍機開鎖的作用。槍彈擊發時,彈殼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向後推動槍機,槍機首先通過平衡配重塊的延遲開鎖斜麵,然後繼續向後運動開鎖,通過平衡配重塊的傳動斜麵,迫使平衡配重塊在複進簧導杆的引導下向下運動,並使複進簧向底座壓縮,同時由於槍機的突耳卡在平衡配重塊的槽內,因此平衡配重塊又帶動槍機尾部向下偏移。複進簧被完全壓縮後,開始強迫平衡配重塊向上運動,而在傳動斜麵的作用下,使槍機向上前方複進並推下一發彈進膛。

美國英格拉姆MAC10衝鋒槍

MAC10衝鋒槍是美國武器設計師英格拉姆於1964年設計的,也是現代最著名的衝鋒槍之一。該槍由美國軍用武器裝備公司於1969年開始生產,為了擴大其市場銷量,製造了標準型和民用型兩種型號,其中標準型專供軍用和警用。目前該槍被美國、英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等國的警察和特種部隊所裝備。

構造特點

MAC10衝鋒槍的標準型和民用型均采用自由槍擊式工作原理,開膛待擊。兩者的結構基本相同,機匣分上下兩部分,上機匣容納槍機和槍管,下機匣容納發射機、保險機構和快慢機。槍機采用了包絡式,槍管大部分伸入機匣內,從而大大縮短了全槍長。拉機柄在機匣頂部,其上開有凹槽,以免影響瞄準。當槍機在前方位置時,拉機柄鈕旋轉90°可以將槍機鎖在前方。快慢機在機匣左側扳機前方,向前推為單發,向後拉為連發。

蘇聯PPSH41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的誕生距離蘇聯衛國戰爭爆發隻有6個月,它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因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的蘇式武器,直到現在仍能在世界上的一些熱點地區看到它的身影。該槍由蘇聯有名的設計師喬治·斯帕金研製而成,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1942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到20世紀40年代末,共生產了將近600萬支。

結構簡單

PPSH41衝鋒槍的大部分零件都是用鋼板經過簡單的衝壓後製成,使得一些主要部件的製造速度非常的快。衝壓完成後,工人隻需將這些部件做一些簡要的加工,如焊接,鉚接,穿銷連接和進行組裝,最後安裝在一根木槍托上就算完成了。這種簡單的結構和簡易的製造方式使它的生產速度遠遠超出其他衝鋒槍,到1945年PPSH41已經生產了550萬支,而英國粗製濫造的司登衝鋒槍也隻生產了400萬支。

火力旺盛

PPSH41衝鋒槍配有一個71發容量的大彈鼓,理論射速高達900發/分。在實戰中,它可以在5秒鍾內將71發槍彈全部發射出去。也就是說,在短短5秒鍾內,PPSH41噴射出的彈雨會覆蓋它所瞄準的幾平方米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的任何敵人存活的可能性相當小。實際上,在很多近距離的遭遇戰中,德國士兵如果遇到蘇聯衝鋒槍手的突襲,幾秒鍾內就死傷一大片,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

俄羅斯PP-19 BIZON衝鋒槍

近年來,隨著戰場和戰鬥方式的轉變,俄羅斯原有的衝鋒槍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戰事要求,因而迫切需要一支結構緊湊、火力密集、殺傷效能較高的武器。1991年後,俄羅斯國內湧現出一大批衝鋒槍,它們各具特色,但走的基本是短小輕便道路。然而其中有一款衝鋒槍就像是一匹野牛,並沒有跟潮而上,但卻以獨特的戰術性能讓人刮目相看,它就是PP-19 BIZON(俄文寫做БИЗОН)衝鋒槍,由於俄文“БИЗОН”一詞與英文中的“Bison”同義,所以在漢語中,人們也稱其為野牛衝鋒槍。

槍壇佳話

PP-19 BIZON 衝鋒槍的研製工作始於1991年,其主設計師是伊孜瑪什公司(前身為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兩位著名的工程師——AK槍族設計者卡拉尼什柯夫和SVD狙擊步槍設計者德拉貢諾夫的兒子,他們的名字分別為維克多·卡拉什尼柯夫和阿列克賽·德拉貢諾夫。此二人的攜手,在槍壇一時被傳為佳話。1993年,第一款PP-19 BIZON 衝鋒槍研製成功,在參加軍方的對比試驗時脫穎而出,成為軍方關注的重點並被列為試裝備。

Ak血統

PP-19 BIZON 衝鋒槍60%的部件可與AK-100係列突擊步槍互換,它的發射機構幾乎直接照搬了AK-74M的槍機,機匣具有明顯的AK血統。這樣設計的原因不僅僅是基於武器實用性的考慮,也是追求該槍與伊孜瑪什公司正在生產的其他產品最大限度的統一,以保障在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重新調整達到最低限度。這種設計思想為PP-19 BIZON 衝鋒槍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在繼承AK步槍經典結構的同時,也傳承了AK聞名於世的高可靠性和對各種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

野牛家族

從1993年第一款PP-19 BIZON衝鋒槍問世至今,在漫長的改進中,設計師還推出包括BIZON-2、BIZON-3以及配用其他彈種的變型槍在內的一係列衝鋒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野牛家族”。與當代流行的輕型和微型衝鋒槍相比,PP-19 BIZON 係列衝鋒槍的質量和尺寸都要稍大一些,雖然不易於隱蔽攜行,但是它的後坐衝量很小,因而自動射擊時的穩定性和可控性都相當的好。其次,該係列衝鋒槍以及所有的變型槍的機匣左側都設有標準的接口,可以安裝各種光學瞄具和器材,其中包括夜視儀和戰術燈。為了適應特種作戰的實際需求,每一款PP-19 BIZON衝鋒槍都可以加裝消聲器或者其他膛口裝置。

裝備“雪豹”

1999年,經過一係列改進後的PP-19 BIZON衝鋒槍裝備了俄羅斯的“雪豹”特種部隊,並伴隨該部隊參加了北高加索反恐作戰等軍事行動。在使用過程中,PP-19 BIZON衝鋒槍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對各種惡劣環境的頑強適應能力贏得了使用方的高度讚譽。

俄羅斯PP-2000衝鋒槍

PP-90衝鋒槍性能數據

口徑:9毫米

空槍重:1.4 千克

全槍長:507毫米

彈匣容量:20或40 發

射速:500—650發/分

有效射程:200米

在2004年歐洲薩托裏軍備展上,俄羅斯公開展示了9毫米口徑的PP-2000衝鋒槍,該槍由位於圖拉地區的KBP儀器設計局研製,其外形新奇而有趣,適合作為非軍事人員的個人防衛武器或特種部隊和特警隊的室內近戰武器。不過,雖然有一些執法機構和軍事部門對該槍表現出興趣,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部隊裝備該武器。

結構特點

PP-2000衝鋒槍的零部件較少,結構相當簡單,從外形上看整個槍非常緊湊,便於保養和維護。其機匣、握把和扳機護圈由高強度的塑料做成一個整體的部件,扳機護圈的前部可以兼作前握把。它采用傳統的自由式槍機,為了提高射擊精度采用了閉鎖待擊方式。槍機為包絡式,槍機的前部分暴露機匣外,可兼作上膛推柄。此外,該槍配備兩種容量的彈匣,一種是20發,另一種為40發,供彈彈匣插在握把內,如果將40發彈匣插上去後就變成了槍托。

俄羅斯KEDR/KLIN衝鋒槍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著名設計師葉夫根尼·德拉貢諾夫曾根據蘇聯軍隊的要求設計了PP-71小型衝鋒槍,後由於種種原因,研製計劃被擱置。到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警察部門感到需要增強在近距離戰鬥中的火力,於是小型衝鋒槍的研製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在這種情況下,伊孜瑪什公司的設計師以PP-71為技術藍本,研製出KEDR小型衝鋒槍,該槍生產量較小,裝備於俄羅斯多個執法機構的特別行動部隊。

KLIN的出現

KEDR衝鋒槍使用9×18毫米PM手槍彈,但在實際使用中,警察部門發現該槍彈難以適應新的反恐作戰需要。1994年,伊孜瑪什公司以KEDR衝鋒槍為基礎,對全槍結構進行了強化,以發射衝量更大的新型PMM手槍彈,新衝鋒槍方案被命名為KLIN。KLIN衝鋒槍作為KEDR的後續產品也被多個俄羅斯警察和安全部隊裝備,但裝備數量並不大。

結構特點

KEDR和KLIN衝鋒槍都采用典型的自由式槍機原理,回轉式擊錘擊發,開膛待擊。兩種槍的結構都非常緊湊,如KEDR的全長隻有303毫米,展開槍托時也隻有540毫米的長度。KLIN也僅比KEDR長兩毫米。兩者外表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結構也大致相同。不同的是KLIN衝鋒槍對槍機內部作了一定改進以適應高膛壓的PMM手槍彈。

俄羅斯AEK-919K衝鋒槍

AEK-919K性能數據

口徑:9毫米

重量:1.65千克

槍長:325毫米

槍管長:167毫米

射速:900發/分

有效射程:100米

20世紀90年代中期,應俄羅斯軍隊和特警部隊的要求若庫基礎機械設計局研製了AEK-919衝鋒槍。該槍在設計過程中借鑒了奧地利斯太爾MPi-69衝鋒槍的技術特點,在初期試驗後對設計進行了改進,如縮短全槍長度,把滑動式的保險機柄改為旋轉式的快慢機/保險,在人體工程學方麵也作了改善,由此衍生出了新的型號——AEK-919K。目前,該槍被俄羅斯軍隊和執法機構的一些特種部隊少量采用。

結構特點

AEK-919K是一款非常緊湊的便攜式衝鋒槍,它采用簡單的自由式槍機工作原理,包絡式槍機,開鎖待擊。機匣由鋼板衝壓而成,扳機護圈、握把和隔熱屏均由塑料製成。拉機柄在機匣左上方,射擊時並不隨槍機移動。該槍采用L形翻轉式照門,有50米和100米兩種距離,機匣頂部可以方便地安裝一些俄羅斯本國生產的消聲器。槍管內采用多邊形膛線,槍口部有螺紋,方便安裝消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