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蘇米M1931衝鋒槍

蘇米M1931是一支結構全新的衝鋒槍,它是由芬蘭著名槍械設計師艾莫·約翰尼斯·萊迪研製而成的。該槍於1931年開始由芬蘭兵工廠生產,同年裝備芬蘭軍隊。後來,瑞典、丹麥和瑞士先後購買了蘇米M1931衝鋒槍的生產和銷售權並裝備了他們的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警察和西班牙軍隊也試用過該槍。

製造工藝

蘇米M1931衝鋒槍最突出的不是設計,而是製造工藝。在蘇米M1931的製造過程中,芬蘭人選用瑞典的優質鉻鎳鋼,采用狙擊步槍的製造工藝標準進行生產,這種精益求精的生產態度使蘇米M1931擁有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曾有人手持蘇米M1931衝鋒槍向100米外的靶子自動發射50發子彈,結果48發擊中靶心。由於該槍具備優良的性能,芬蘭軍隊有時采用9毫米馬格南彈藥,可使它的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

影響深遠

從某種意義上說,蘇米M1931衝鋒槍堪稱20世紀30年代世界上最出色的衝鋒槍。該槍投產後,曾被世界各國軍隊廣為使用,並對當時一些國家的衝鋒槍發展產生了影響,尤其使原本對衝鋒槍不甚重視的蘇軍在冬季戰爭中嚐盡了苦頭。冬季戰爭後,蘇聯首先對蘇米衝鋒槍進行仿製,修改了口徑並改用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受其影響,蘇聯槍械設計師喬治·斯帕金後來開發出著名的PPSh41衝鋒槍——該槍無論從外觀結構還是供彈具方麵都與蘇米M1931極為相似。

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

歐文衝鋒槍是澳大利亞設計和生產的第一支衝鋒槍,它是由澳大利亞陸軍的一個二等兵——伊夫林·歐文於l939年設計的一種5.6毫米口徑衝鋒槍改造而來。1941年11月20日,歐文衝鋒槍正式被澳大利亞陸軍采用,1942年開始由萊薩特的紐卡斯爾工廠生產,在生產高峰期每個星期生產800支,到1945年停產時共生產了45000支左右。

結構特點

歐文衝鋒槍采用自由式槍機,可選擇單、連發射擊。從外形上看,它最突出的特點是管狀機匣的頂端安裝有一個33發的雙排彈匣,彈殼向下拋出。對於采用自上而下的供彈設計,據說是為了利用地心引力幫助裝填,提高可靠性,而且也有助於防沙。由於彈匣裝在正上方,因此片狀準星和覘孔式照門都向右偏置,瞄準具不可調整,射程裝定為91.5米。覘孔很大,偏右的位置在瞄準時也很不方便,所以多數人都采用腰際射擊的姿勢。

叢林先鋒

由於歐文衝鋒槍幾乎隻在澳大利亞生產和使用,因此名氣並不大,但它在東南亞又熱又潮濕的叢林中戰鬥非常有效,在二戰期間一度成為澳大利亞最好的武器之一,被澳軍士兵親昵地稱為“軍人的至愛”。英軍於20世紀50年代初也曾在東南亞地區的叢林戰中少量使用過歐文衝鋒槍。據說,為了適應叢林作戰的需要,許多歐文衝鋒槍的金屬部件外還塗上了綠色偽裝油漆。

丹麥麥德森M1950衝鋒槍

麥德森M1950衝鋒槍是丹麥麥德森公司於1950年研製和生產的一支作用可靠的衝鋒槍,其大部分結構與性能和麥德森M1946衝鋒槍相似,是M1946的改進型。該槍曾在1950年12月7日的一次壽命試驗中,創下了在2小時17分鍾內射擊了2萬多發槍彈的記錄。試驗報告交到丹麥軍事委員會後,得到丹麥官方的讚許。因性能出色,麥德森M1950衝鋒槍曾出口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麥德森M1950衝鋒槍已經停產,但過去生產的仍在繼續使用。

麥德森衝鋒槍族

麥德森衝鋒槍共有M1946、M1950、M1953、MKⅡ4個型號,其共同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大量采用衝壓件,加工方便,成本低廉。該槍族均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前衝擊發。隻有當槍彈入膛後,槍彈底火才與槍機上的固定擊針對正。在擊發過程中,槍機和槍彈仍繼續向前複進,從而可利用槍機的前衝慣性抵消一部分火藥氣體壓力衝量,避免槍後坐過猛。不同的是麥德森M1946衝鋒槍采用框形拉機柄,M1950采用圓形拉機柄,而M1953采用弧形彈匣和圓形拉機柄。

奧地利斯太爾TMP衝鋒槍

斯太爾TMP衝鋒槍是奧地利斯太爾-曼利徹公司於1989年改組後正式設計研發的第一個產品,該槍於1992年正式推出,旨在裝備軍隊中車輛和飛機駕駛員、通信兵、重武器射手等。此外,奧地利還在TMP衝鋒槍的基礎上研製了隻能單發射擊的特種用途手槍,計劃裝備執法部門。

結構特點

斯太爾衝鋒槍是一支可單手發射,兼有衝鋒槍和手槍雙重功能的武器。其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采用管退式工作原理,槍機回轉式閉鎖方式,隻有一個閉鎖凸榫。拉機柄設在武器後麵表尺座的下麵,向後拉便可使槍待擊。

外形漂亮

TMP衝鋒槍采用強化塑料製造,經過特殊處理後,使它看上去有很強的金屬感,永遠流行的剛硬黑色,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再加上硬朗的線條,使該槍在外形上幾乎博得了所有槍手的喜愛。遺憾的是,由於TMP衝鋒槍的握把較粗,令許多亞洲用戶很不習慣,因此很多亞洲槍迷戲稱:要握住TMP,必須長著一雙熊掌。不過這個缺點對於身材高大的歐洲特種士兵來說並不存在。

捷克VZ61衝鋒槍

捷克VZ61衝鋒槍既可以當衝鋒槍使用又有手槍的功能,兼具衝鋒槍近距離戰鬥的壓製能力與手槍單手射擊的方便性。該槍研發於冷戰時期,是為了滿足在有限的使用空間內活動的特殊兵種,或執行特殊任務的特種部隊自衛需要而設計的。實際上,它不僅適合軍隊的特殊兵種使用,也非常適合執行市區警備任務的警察使用,因而擁有軍、警用雙重價值。

“蠍子”的別稱

VZ61衝鋒槍又被稱為“蠍子”,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與西方國家9毫米口徑衝鋒槍相比,口徑為7.65毫米的VZ61擁有更加小巧的外觀;二是它隱藏著驚人的攻擊力,尤其當槍托處於半折疊狀態時,其外形酷似於帶有毒針的蠍子尾巴。此外,雖然VZ61發射威力不大的7.65×17毫米槍彈,但它連射時的著彈點非常集中,密集的彈雨可給對方造成致命的一擊。從上述特點來看用“蠍子”比喻VZ61衝鋒槍是再恰當不過了。

工作原理

VZ61衝鋒槍在設計上堅持了捷克斯洛伐克輕武器一慣的特色,它的工作原理如下:當槍機後坐到位時,槍機撞擊撥彈輪使其繞軸銷向上轉動,撞擊緩衝簧頂杆,解脫槍機,並開始擊發,迫使撥彈導輪向下轉動到槍機頂部,槍機再撞擊撥彈導輪令其向上轉動,如此完成循環。這一過程使原本高達1000發/分鍾的射速降低到800發/分鍾,達到了控製射速的目的。

以色列烏茲衝鋒槍

烏茲衝鋒槍是由以色列軍人約特納特·烏茲·蓋爾發明的。1948年,以色列軍隊正式組建之初,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不但使初次使用這些武器的士兵頭疼,而且也為保養維修帶來一係列問題。於是蓋爾通過仔細研究手頭的每一把衝鋒槍後,研製出第一把烏茲衝鋒槍。烏茲衝鋒槍剛一出現,就被迅速列入傑作的行列,各國的訂單紛遝而至。但烏茲·蓋爾並沒有滿足於自己的發明,他繼續對該槍進行著完善。經過一係列改進後,烏茲衝鋒槍在1951年正式開始批量生產,隨後被以色列軍隊廣泛裝備。今天,烏茲衝鋒槍除作為以色列的製式衝鋒槍外,還被美國、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家的特種部隊裝備,一些以色列士兵還自豪地稱它為“沙漠殺手”。

結構緊湊

烏茲衝鋒槍采用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式擊發,即槍機複進前衝,尚未到位時擊發,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擊發瞬間槍機的連貫性可以抵消一部分後坐衝量,使槍機重量比靜止擊發的自由槍機減輕許多。該槍的槍機前端有一個凹槽,能夠包絡住槍管尾端約95毫米,基本上是全槍長度的1/3,因而使槍身較短,而槍管仍可以保持足夠的長度。這種包絡式槍機也使武器重心上移至靠前,有助於保持槍的穩定性,減少連發射擊時槍口跳動,有利於射擊穩定。

安全可靠

烏茲衝鋒槍的機匣兩側有幾條長凹槽,不僅可以增強機匣的強度,而且減少了活動件與機匣的接觸麵,能夠藏垢納汙,保證武器在惡劣環境下的機構動作可靠性。此外,該槍有三道保險機構:一是快慢機手動保險,其上有單發/連發和保險三個位置;二是握把保險,隻有手握握把,壓下握把背部的保險鈕,才能解脫保險,以防武器失落走火;第三道是拉機柄保險。

質優價廉

烏茲衝鋒槍的槍機由方形鋼銑削而成,加工方便。其機匣、瞄準具等部件也廣泛采用衝壓和焊接工藝,生產工藝非常簡單,因而成本較低。但就是這樣一種廉價的武器卻稱為特種隊員最稱心的武器:1967年7月4日,一支由280人組成的以色列突擊隊在烏幹達恩培德機場僅用36支烏茲衝鋒槍,戰鬥45秒,就解救出了被巴基斯坦激進分子劫持的A-300“空中客車”民航飛機上的人質,且突擊隊無一傷亡。事後,據烏幹達人統計,那些被打死的人身上總共出現了近千個彈孔,平均每人中彈數十發。由此可見,烏茲衝鋒槍的確非同凡響。

比利時FN P90衝鋒槍

FN P90衝鋒槍是比利時在1990年推出的個人防衛武器係統,該槍外形超前,使初次見到它的每一個人都會對其產生是不是衝鋒槍的疑問。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它既不是衝鋒槍也不是手槍,而是介於手槍和縮短型突擊步槍之間的輕量、輕便的自衛武器,但從傳統的觀點來看,輕武器專家仍然將它歸為衝鋒槍。

研製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突擊步槍興起,衝鋒槍從戰場第一線退下來,成為二線後勤人員的配備。但當後勤人員遭遇裝備精良的特種部隊時,大多數9毫米口徑的衝鋒槍根本無法穿透他們的防彈衣,因而連最基本的自衛能力都喪失了。針對後勤人員的需求,1986年FN公司決定發展個人防衛武器係統,並認為該係統應具備以下功能:第一,具有輕巧性,在士兵執行勤務時可隨身攜帶而不妨礙行動;第二,瞄準時間短,反應迅速,具有高裝彈量,高火力;第三,彈頭殺傷力強,並能在150米內貫穿製式凱夫勒頭盔和防彈衣。該武器係統最終於1990年完成,被命名為FN P90衝鋒槍。

造型獨特

P90衝鋒槍全長約500毫米,無托結構,重量輕,方便攜帶。該槍采用模塊設計,可分為槍機組件、整體式槍托、槍管及瞄具組件、彈匣4大部分,全槍共有69個零件,比大多數衝鋒槍和步槍都少,在野外不用工具即可以在15秒鍾內將其全部分解。另外,它的握把和手擋等人槍配合效果很合理,而且左右對稱,無論左手還是右手使用起來都很方便。

環型瞄準器

由於P90全槍結構緊湊,使得瞄準線過短,故無法裝置傳統的準星與照門,所以改裝環型瞄準器,該瞄準鏡無放大倍率,當射手瞄準目標時,如果姿勢正確,會由鏡中看到紅點,此紅點與彈道重合,如射手姿勢錯誤,則無法看到紅點。

子彈的研製

為了適應P90衝鋒槍5.7毫米的口徑,FN公司研製出了一種5.7×28毫米的SS90子彈,這種子彈采用複合彈心,從而減輕了重量(SS90彈僅重5.5克)。這種新子彈使用緩燃發射藥,使後坐衝量減少,加之該槍采用槍機後坐式閉膛射擊,因而命中精度極高。試驗結果表明,在50米的距離上,10發彈點射散布圓直徑不超過200毫米,在150米的距離上,10發彈落於300×300毫米的方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