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龍情報站2(2 / 3)

環境造成的悲劇

在追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時,最容易讓人想到的,當然是環境因素。的確,在中生代末期,地球上爆發了火山和地震,地殼運動形成了新的湖泊和高山。這一切,使氣候發生變化,原來溫暖潮濕的熱帶氣候,開始變得寒冷起來。

環境改變造成的最大後果,就是原始森林大片消失。恐龍愛吃的蕨類植物,像蘇鐵、桫欏開始衰亡。有的恐龍一下子無法適應,不是被活活餓死,就是被凍死。這時候,盛極一時的恐龍王國開始走下坡路。不過,有一點不能不說,地球的地殼運動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它引起的氣候變化也是很緩慢的。而恐龍卻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的,所以,把全球恐龍突然滅絕的原因歸結在地殼變化上,顯然是不合理的。

天外殺手小行星

那麼,會不會是由於一個意外的原因,比如一場不可抗拒的大災難造成了恐龍的滅絕?所以,有科學家假設,在6500萬年前,宇宙中有一顆直徑10千米、重1270億噸的小行星,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撞擊地球,產生了相當於100萬億噸烈性炸藥的爆炸力,是現在最大氫彈爆炸力的100萬倍。這次撞擊不僅產生了直徑175千米的巨坑,而且把大量的塵埃拋入空中。

在接下來的3—5年裏,地球上空一直是灰塵密布,不見天日。這樣,地球的白天也成了黑夜。沒有了陽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開始大規模枯萎死亡。緊接著,食草恐龍成為第二批受害者,食物鏈逐漸中斷,食肉恐龍最終也難逃厄運。

確鑿的證據

當然,科學家的這些假設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根據的。在地球一些地方的白堊紀地層裏,研究者發現裏麵含有一層銥層,厚達好幾厘米。在這個銥層裏,銥的含量非常大,超過了地球正常銥含量的30倍。我們知道,地球上銥含量極少,但太陽係及其他星球含量較多。所以,有人認為,這些富銥層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塵粒形成的。

20世紀80年代,在墨西哥一個名叫尤卡坦半島的地方,科學家在地下1千米深處,竟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直徑約60千米。經測定,這個隕石坑形成的年代,正好與恐龍滅絕的年代相符。這也是一個證據吧!

此外,還有人認為,恐龍滅絕不是由於它們的生活條件發生變化,而是由於它們自身的原因,比如物種退化,恐龍蛋孵化不出小恐龍。在恐龍繁盛時期的地層中,很少發現恐龍蛋化石,而越是靠近恐龍衰落和接近滅絕的時候,恐龍蛋的化石就越多。因為這些蛋已孵不出恐龍了。

那麼恐龍究竟是怎麼滅絕的?直到今天,關於它的爭論還在繼續……

史前海蠍王

如果你看到普通蠍子就膽戰心驚,那麼一隻有六條腿、比人還高的巨型海蠍忽然出現在你麵前,你又會怎樣呢?在距今大約3.3億年前,地球上生活著一種海蠍子。它用6條腿走路,喜歡呆在海中遊泳,離開水它們就很笨拙。它的化石發現表明,古時候的蜘蛛、螃蟹以及一些種類的昆蟲等,很可能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

未來侏羅紀公園

美國科幻片《侏羅紀公園》一經推出,就轟動一時。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翁,雇用一批科學家在一個小島上搞恐龍複活的研究。他們從恐龍的遺骨中提取出了DNA,並培育出了好幾種恐龍,將它們關養在島上的侏羅紀公園裏……

電影中,凶殘的霸王龍、溫順的長頸龍,還有會耍點小聰明的迅猛龍一一登場,它們栩栩如生,讓我們大開眼界。或許你會問,就像電影裏所演的,恐龍有一天真的會重現地球嗎?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超級實驗造恐龍

其實,通過遺傳物質DNA來複製新的恐龍,這樣的設想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生物學家波納爾就曾提出過。他認為,可以通過修補DNA分子,使恐龍再生。把恐龍的基因即DNA分子,移植到雌性鱷魚的受精卵細胞中。這種含有恐龍DNA的卵細胞在鱷魚體內發育並繼續孵化,人造“恐龍”就誕生了。

而要實現這一設想,首先要找到恐龍的DNA分子,波納爾認為,要想得到恐龍的DNA分子,可以在中生代的琥珀中去找線索。我們知道,琥珀是古代的樹脂變成的,裏麵常包含有像蚊子或者蒼蠅這樣的小昆蟲。如果當年它們曾叮咬過恐龍,吸過恐龍的血,那麼,它們的血液裏就有製造恐龍所需要的DNA。畢竟,恐龍時代的琥珀還挺多的。

分離出軟組織

2005年,有科學家宣稱,他們已經成功地從一塊霸王龍的腿骨化石中分離出了軟組織。這種軟組織幾乎完好無損,而且是透明的,還具有一點韌性。放在顯微鏡下,裏麵的血管和細胞的內部結構清晰可見。與此同時,科學家又研究了3具恐龍化石,而實驗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樣的發現讓每個人都很欣慰。

提取出恐龍軟組織,毫無疑問,是科技的一大進步。如果能從軟組織中提取出關於遺傳物質的蛋白質就好了,因為這樣,不僅能進一步了解恐龍的生理構造,甚至能從裏麵提取出恐龍的DNA,到那時,複製恐龍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不過別高興得太早,一般說來,化石中的蛋白質分子在超過10萬年後就失效了。

爭議中的複活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現在的生物技術很先進,但真要去製造“恐龍”,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比如,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在保證不受汙染的情況下,提取出有用的恐龍DNA信息;如果這些DNA信息不完全,我們該怎樣修補它,這些都是擺在麵前,必須解決的難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便費盡心機,終於提取出了DNA,那也隻是一些基因的片段,因為埋在地下的時間太久了,用它來複製恐龍顯然是不夠的。還有,在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一點小問題,那麼複製恐龍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甚至可能會製造出一個無法想象的怪物。至於人類什麼時候能使恐龍複活,修建一座真正的侏羅紀公園,目前還是個未知數。或許50年,或許要到下個世紀,關鍵就要看科技的發展程度了。

DNA克隆出猛獁象

2007年5月,在西伯利亞雪原上,有人發現了一具保存完整的猛獁象寶寶屍體。能用它的DNA克隆出一隻猛獁象嗎?科學家認為,可以先從冰凍的軟組織中提取足夠的猛獁DNA,然後注入大象的卵細胞中,形成胚胎。因為大象是猛獁的近親。接下來,再把胚胎植入合適的“代孕媽媽”大象的子宮。不久,一隻毛茸茸的小猛獁象就會誕生了。當然,這還隻是人們的設想。

吸塵器恐龍的怪事

鴨嘴龍的嘴既寬又扁,由於很像鴨子的嘴而得名。而鸚鵡嘴龍則長著一張與鸚鵡一模一樣的喙嘴,在吃植物的葉子或者果子時,這種帶鉤的嘴能咬能切,真是遊刃有餘。而鸚鵡嘴龍的親戚原角龍和角龍也具有這樣的喙嘴。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在千奇百怪的恐龍嘴巴中,最特別的要數尼日爾龍了。說來有趣,尼日爾龍的嘴巴就像一部威力強大的吸塵器。隻要它的大嘴一張,呼啦啦幾下子,新鮮的嫩葉和成熟的果子就被吸進了嘴裏,夠新奇吧?

吸草填肚子

尼日爾龍是梁龍的一種,不過個頭稍小一些。據說,它和著名的北美梁龍有表親關係。這種新發現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1億年前,體長約10米,幾乎是現代大象的兩倍,是一種食草恐龍。

當第一次見到尼日爾龍時,給你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它的腦袋了。你瞧,它的嘴巴和鼻子沒有向前凸出,而是扁平的。脖子似乎也不短,但不管怎麼使勁兒,就是仰不起頭來,超不過脊背的高度。單就這一點說,它比不過長頸鹿。看來,要想吃到樹上的嫩葉,可就沒戲了。

這種獨特的身體構造,使尼日爾龍不得不低下頭吃東西,有點像牛吃草。有意思的是,在吃蕨類、木賊等植物時,它不用舌頭卷,總是把大口一張,對準枝葉狂吸一頓!刹那間,一片片葉子騰空而起,像變戲法一樣就被塞進了它的大嘴裏。這樣的本事,簡直可以與吸塵器相媲美。事實上,尼日爾龍的這種吸塵器嘴巴,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也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

大嘴鍘草刀

常言道,牙好胃口就好。這家夥一下子吞得滿嘴是草,嚼得過來嗎?別擔心,尼日爾龍咀嚼的本領可謂一流。可不是嗎?你看,在它的扁口中,密密麻麻地長滿了針形的牙齒,多達500多顆。這些細小的牙齒沿著正方形的頜骨前端,緊密地排列著。它們既會切割,又能研磨,就像一把大鍘刀。

每天吃這麼多食物,當然費牙齒。科學家發現,尼日爾龍的每顆牙齒都曾斷裂過很多次,當一顆牙齒損壞後,新牙齒會立刻長出來,取代壞掉的牙齒。並且,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牙長出來。難怪生物學家塞雷諾興奮地說,“在所有的恐龍中,尼日爾龍無疑創造了一項牙齒更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對尼日爾龍來說,不斷地更換牙齒,可以讓這把“大鍘刀”始終保持鋒利。

中空的骨頭

與其他恐龍相比,除了這張奇特的大嘴外,尼日爾龍還有一個怪異的特征,就是它體內有一部分骨骼是中空的。在這裏,特別要說一下它的脊椎,其中的空氣成分比其他部位的骨骼的空氣成分要多。這種特殊的構造,導致它的脊椎骨跟紙片一樣薄,也使尼日爾龍很“苗條”,體重很輕。這樣,它的消耗就會少得多,不像其他笨重的食草恐龍那樣,消耗很大,吃得也多,每天要在吃飯上麵花費很多時間。

在恐龍家族中,鸚鵡嘴龍也很出名,它是一種食草恐龍,嘴裏長有銳利的牙齒,可用來切碎堅硬的植物。不過,它們也要吞幾塊石頭來協助磨碎食物。科學家經常在鸚鵡嘴龍的化石中發現胃石,有時甚至超過50顆。

揭秘非洲活恐龍

如果有人問,在地球上所有生活過的動物當中,哪一種動物個頭最大,並且稱霸了地球1億多年?不用說,答案一定是恐龍了。在博物館裏,我們都見過恐龍巨大的骨骼標本,它們相貌不一,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凶猛異常。這時,我們不禁會問,恐龍一下就滅絕了,那它們沒有後代嗎?

多年來,一有體型龐大的神秘動物出現,有人就會猜疑是不是恐龍現身了。在非洲剛果的泰萊湖就有這樣的事發生,當地人傳說,湖中有一隻名叫“莫凱朗邦貝”的怪物。這個怪物身長約13米,大約有10噸重,長著長脖子和長尾巴。它的腳長得和河馬的差不多,但要大得多。它一般晚上活動,隻要一現身,身體周圍就有一道淡色的光環,像一條彩虹。這個消息一傳開,立刻引起了極大轟動。難道它真是活著的恐龍?

勇闖“地獄入口”

為了解開這個秘密,尋找一些線索,曾經有一隊法國科考隊前往泰萊湖調查。但不幸的是,好幾年過去了,他們一直杳無音信。顯然,隊員們生還的機會渺茫。據說,泰萊湖雖然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但它周圍幾乎全是沼澤地,一不小心就有被吞沒的危險。因此,有人把這片吃人的沼澤地稱為“地獄入口”。

然而,科學家卻並沒有因此而退卻,相反,更堅定了他們探險的信心。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有一個考察隊決定去闖一下這個地獄口。領隊的是一位名叫雷吉斯特茲黑人科學家,經過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考察隊最終到達了泰萊湖區。正如人們所說,方圓上百千米都是泥濘的沼澤,那裏草木生長茂盛,河邊長滿了蕨類植物,水牛、猩猩、猴子悠閑地生活著,它們見了生人一點都不怕,全然不當回事。

怪獸現身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苦等了一個多月後,那頭神秘的“莫凱朗邦貝”怪獸終於現身了。它的脖子有4米長,腦袋很小,皮膚是灰色的,但是看上去光溜溜的,很像恐龍的模樣。隊長雷吉斯特茲高興極了,一口氣拍了很多照片。後來因攜帶的食物不足,加上隊員們身體虛弱,他們不得不原路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