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者
在鳥類王國中,素食主義者也不乏其人,如鸚鵡、犀鳥和鵪鶉等。鸚鵡主要吃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不過,也有一種鸚鵡例外,生活在稀灌木叢中的深山鸚鵡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副又長又尖的嘴,它不光吃素,還喜歡吃昆蟲、螃蟹和腐肉。
還有一些是借助自己特有的嘴和舌頭,靠吮吸花蜜度日,像生活在南美洲的蜂鳥,在我國生活的太陽鳥和啄花鳥。可是,要是小蟲子自動送上門來,它們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吃一回葷,飽餐一頓。
雪雁是為數很少的食草鳥類,它們是真正的素食者,終生不肯殺生,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卻要時時提防強敵,以免慘遭襲擊。
與昆蟲“空戰”
燕子體態輕盈,動作敏捷,能憑借靈活的飛行本領,與昆蟲展開空戰,並最終捕食它們。尤其是燕子的嘴形寬扁,口角還長有硬而長的口須,快速飛行時,能把蚊、蠅以及蛾類等蟲子統統兜進口中,這一特長使它捕食時更遊刃有餘。據說,一對燕子一個夏天起碼能捕食50萬隻蟲子,真是厲害。
捕魚能手鵜鶘
許多生活在水中的鳥都以捕魚為食,鵜鶘就是其中很具代表的一種。鵜鶘也叫塘鵝,最大的體長有2米。與眾不同的是,它捕魚的方法非常有趣,它的嘴下有一個皮質的捕魚“網”,也就是喉囊,全靠它,鵜鶘才能每每大獲豐收。
鵜鶘大多成群地生活在海洋、河川和湖泊等處。雖說是水鳥,可它們每天在水中活動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岸邊曬太陽,或者鑽進樹蔭下睡大覺。有時,它們也會飛到空中去散心,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
準備充分的“艦隊”
鵜鶘的眼睛非常銳利,即使是在15米的空中飛行,它也能看到水中遊動的魚。一旦有大的魚群經過,它們就好像接到命令一樣,個個伸長脖子和尖嘴,整裝待發,俯衝下去。更為有趣的是,當鵜鶘發現魚群時,馬上會幾十隻排成整齊的一隊,個個張開大嘴向前遊動,包圍圈愈縮愈小,最後將魚群趕到淺水處“殲滅”,宛如準備充分的“艦隊”。
這種捕魚方式效率之高,使其他鳥類望塵莫及。每次,它們都會有極大的收獲,幾乎很少落空。捕魚時,鵜鶘張開大嘴,兜水前進,魚和水就會一同進入漁網般的喉囊。然後,它會立即閉嘴,收縮皮囊,擠出多餘的水,並將魚兒吞食,要是吃不完,它就暫時儲存在喉囊裏。鵜鶘在岸邊岩石上曬太陽時,就會把喉囊縮起來,大嘴藏進背羽,閉目養神。
和鸕鶿分工協作
大多鵜鶘的腿都很短,在陸地上行走起來很不方便。可是在水中,它卻能自由地遊動,但不能潛水。遊泳時,鵜鶘的雙翅緊閉,放在背上,緩緩地用帶蹼的腳劃水,身體在水中緩緩前進。可是,鵜鶘要想起飛卻要花一點力氣。在陸地上,它們要助跑幾步才能起飛;在水中,它們踏浪前進,達到一定速度才能起飛。一旦起飛,鵜鶘便可自由地飛翔。
有時候,鵜鶘捕魚時,會飛來一群也是捕魚能手的鸕鶿。這樣一來,鵜鶘在水麵上追,鸕鶿在水下麵趕,迫使魚兒向一個地方集中。最後,它們會一起分享捕獲的魚兒,真是分工協作,互惠互利。
恩愛的小夫妻
鵜鶘的家庭生活向來不被外人所知。研究發現,鵜鶘夫婦情深意厚,居然比鴛鴦還要恩愛。每到繁殖季節,鵜鶘便選擇人跡罕至的樹林,在那裏用樹枝和雜草築成巢穴。通常情況下,鵜鶘每窩產3枚卵,卵為白色,大小如同鵝蛋。
清晨,雄鵜鶘替妻子在巢中孵卵,雌鵜鶘出去捕魚,而且還會時不時地回家瞧瞧自己的丈夫。等到中午時分,雌鵜鶘捕魚歸來,它會在丈夫身邊,用長嘴巴輕柔地啄它的羽毛,表達自己對它的關懷和喜愛。而雄鵜鶘則紋絲不動,繼續孵卵,它不舍得讓妻子受累。
等孩子孵化出來後,鵜鶘夫婦會將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裏,供小鵜鶘食用。小鵜鶘長大一點後,它們就將自己的大嘴張開,讓小鵜鶘將腦袋伸進它們的喉囊中取食食物。
絕情的父母
雖然鵜鶘夫婦很恩愛,但它們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卻很嚴格。一旦子女離了家門,它們便不再相認。有時小鵜鶘由於羽毛沒長豐滿,腿上也沒勁兒,既不能飛,也不能走。偶爾一不小心翻落巢外,動彈不得。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鵜鶘夫婦要是遇見這種情況,總是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即使小鵜鶘拚命求救,它們也根本不理睬,至今仍沒有人知道鵜鶘這樣絕情的原因。
儲藏糧食好過冬
冬天來了,有些動物會不吃不喝,美美地睡上一覺,在冬眠中度過寒冷的冬季。而在鳥類王國,有些鳥會紛紛飛往溫暖的南方,開始它們的遷徙之旅。而有些鳥類會留在家園,它們會提前儲藏好食物,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嚴冬或惡劣的天氣。像山雀和其他一些鳥類就有這種特性,烏鴉會把一小塊食物藏在落葉和枯枝之間,啄木鳥會在樹皮上敲出一些洞來,往每個洞塞入一顆橡子,確實是一個居家好手。
把食物藏到地下
在北美洲西部,有一種叫克拉克星鴉的鳥,它們善於將食物儲藏在地下的小洞裏。星鴉的主要食物是雪鬆的鬆子,它們的嘴長而尖,所以很容易啄開鬆果,食用裏麵的鬆子。一旦秋天來了,植物的種子成熟時,星鴉就開始給冬天準備食物。
星鴉從樹上找到鬆子後,會儲存幾十粒放在自己的舌下囊中,然後飛行幾千米,將鬆子一份一份地藏在林間落葉隱秘的地方。據說,一隻克拉克星鴉每天至少要建造100—200個相互隔離的儲藏食物的小洞。此外,它們每天也是忙碌不停,至少要往返十幾次搬運鬆子。
雖然很辛苦,但星鴉向來很守規矩,它們從來不會去動其他鳥或同類藏的鬆子,更別提偷吃了。
神奇的記憶力
人是有記憶的動物,可有些鳥的記憶,絲毫不比人差,克拉克星鴉就是如此。冬天來臨時,饑餓的克拉克星鴉就會飛到自己曾經儲存糧食的地方,找到自己建造的儲藏鬆子的洞穴,美美地飽餐一頓。
令人意外的是,時間過去很久了,地麵上也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樣了,可這些星鴉很輕鬆地就能找到自己儲藏食物的洞口。即使地麵有雪或枝枝葉葉,而且無論這些東西有多厚,都難不倒記憶力超群的星鴉。有時候,甚至一年前埋下的種子,星鴉也一樣能準確地找到,真是讓人佩服。
好吃的串成串
與克拉克星鴉比起來,伯勞鳥同樣也有儲食的習慣,隻是方式更為殘忍。伯勞鳥是一種嘴大而強的小鳥,腿腳比較強健,趾上有銳利的鉤。這種鳥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一帶。
伯勞種類繁多,其中有棕背伯勞、紅尾伯勞和虎紋伯勞等。它們主要棲息在樹梢、電線上,一有食物它們就會急衝而下。食物主要是大型昆蟲以及蛙類、蜥蜴等,甚至也會捕殺比自己身體大很多的鳥類和獸類。
性情凶猛的伯勞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性,就是喜歡將自己獵取的小動物穿在荊棘、細樹枝或者鋼絲網的鐵鉤上,然後用嘴撕食,手段十分殘忍。可有時候,等到樹木都長出了新芽,一些小動物還像示眾一樣,被高高地掛在枝頭。原來,是伯勞記性不好,忘記吃了。這樣做的確有點殘忍,可卻是伯勞儲存食物的極好方法。
恩愛小夫妻
雖然伯勞凶殘成性,可卻是令人豔羨的好夫妻。尤其是雄鳥,可謂是位好丈夫。為了讓雌伯勞愛上自己,雄伯勞之間經常會發生決鬥。雄伯勞一邊唱歌,一邊向雌鳥頻頻搖頭獻媚。一旦獲得雌伯勞的青睞,它們就開始共同生活。這時,雄伯勞會細心地照料“妻子”,每天辛苦地為妻子捕捉食物,寧願自己挨餓,也要把妻子養得白白胖胖的。尤其是在雌伯勞孵卵期間,雄伯勞更是盡心盡責,小心看護,生怕有一丁點閃失。
打家劫舍數賊鷗
大多數鳥類都安分守己,靠自己的勤勞捕食生活,可也有極少數好逸惡勞的鳥,專門靠打家劫舍為生,賊鷗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賊鷗不但好吃懶做,不勞而獲,而且從來也不壘窩築巢,總是采取霸道的手段,搶占其他鳥的巢,驅散原來的主人,真是可惡之極。
死皮賴臉
賊鷗大都在兩極營巢,在極地間作橫穿赤道的遠距離南北遷徙。在南極圈,有一種極其凶悍的南極賊鷗,略大於普通海鷗,羽毛呈黑色,喜歡在山包上築巢,雌雄賊鷗在一起時也是成雙成對。
有趣的是,在南極上空,每隻賊鷗都有自己的領地,它們會時常在領地裏巡察,一旦有外來入侵者,便會與之展開殊死搏鬥,場麵十分壯觀。自從出生以來,它們就死皮賴臉,幾乎沒有自己修築過窩巢,從不考慮自己的名聲,隻知道伺機攔路搶劫,誰要是遇上它們,不倒黴才怪呢。
天生大贏家
既然要打家劫舍,總得有些本事,否則的話命都丟了。賊鷗之所以這麼厲害,跟自己的兩件秘密武器有關:一件是它銳利而帶鉤的尖嘴,1厘米厚的木板對它來說,如同一張薄紙,隻要用嘴一啄,就會四分五裂;另一件就是它碩大而健壯的翅膀,這兩隻翅膀不但大,還十分堅硬,像雞鴨這樣的家禽一下子就被扇暈了。
此外,賊鷗的眼睛也是使它成為天生大贏家的有利武器。即使是在很高的空中,隻要海麵上有鳥類捕捉到小魚,都難逃賊鷗銳利的眼睛,它會飛速地俯衝而下,前來搶奪,幾乎很少失手,簡直是天生的“強盜”。
令人氣憤的是,賊鷗竟然膽大包天,搶到人的頭上來了。當南極的科考隊員在野餐時,賊鷗便會成群結隊地圍繞在旁邊。隻要科考隊員一不留神,手裏的肉便會被它叼走。鑒於這些家夥有如此惡劣的行徑,人們便給它起了“賊鷗”這個恰如其分的名字。
無奈的鸕鶿
我們都知道,鸕鶿是捕魚的能手,可這件事情讓賊鷗知道了絕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賊鷗最喜歡的食物是魚,所以,鸕鶿自然就成了賊鷗經常光顧的對象。
在鸕鶿喂養雛鳥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下海捕魚。這樣一來,賊鷗就偷偷地躲藏在鸕鶿身後,等待它歸來。一旦鸕鶿捕獲了魚,滿載而歸時,賊鷗就出其不意地躥出來,攔住鸕鶿搶劫,索要食物。
對於賊鷗的這種行為,鸕鶿已經習以為常,幾乎每次都是乖乖地聽話。畢竟自己不是這些家夥的對手,為了保全性命,隻有無可奈何地交出魚。偶爾,鸕鶿也會反抗,而賊鷗就會找來同伴,將鸕鶿打得頭破血流,好好教訓一番。相反,要是得了食物,賊鷗會心平氣和地放走鸕鶿,跟什麼都沒發生似的,真是恬不知恥。
上梁不正下梁歪
賊鷗對食物並不十分挑剔,隻要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每到繁殖期,雌賊鷗會產下1—2枚卵。經過賊鷗夫婦30天的孵化,幼鳥就出殼了。再經過6—7個星期,幼鳥就會逐漸長大,開始獨立的生活。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剛剛成年的賊鷗也會像它們的父母一樣,照樣幹雞鳴狗盜的事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倒飛的鳥
一般來說,鳥都是向前飛的,可是你聽說過倒飛的鳥嗎?在亞馬孫熱帶叢林中,就生活著這樣一種會倒著飛翔的鳥,它就是蜂鳥。
蜂鳥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鳥類,身長不過5厘米,體重僅2克左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帶。它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名字?這是因為它飛行采蜜時,能發出嗡嗡的響聲,很像蜜蜂的聲音,因而被人稱為蜂鳥。盡管體型不大,但它們家族興旺,如果全體成員出動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它們扇動翅膀時,遮雲蔽日,會讓大片的森林籠罩在它們的陰影之下。
為什麼倒著飛
據說,蜂鳥起初不是倒飛的,一次偶然的事件,徹底改變了它們的習性。蜂鳥家族有個規矩,就是在進攻敵人的時候,隻準進,不準後退。如果有蜂鳥臨陣退縮,就會遭到其他蜂鳥的圍攻,最終被啄死。當時,沒有哪一種動物不怕蜂鳥,蜂鳥當之無愧被稱為“亞馬孫之王”。
有一次,森林失火,蜂鳥看見熊熊大火吞噬了它們的領地,便憤怒了。在蜂鳥王的指揮下,蜂鳥們一群群地向大火撲去,結果死傷慘重,眼看就要全軍覆滅。這時,有一隻蜂鳥想往後退,蜂鳥王便指揮其他鳥懲罰了這隻膽小的怕事者。可是,還有一部分蜂鳥也退著向後飛去。
可惜,不斷向前衝的蜂鳥王和更多的蜂鳥成了大火的犧牲品,而隻有逃跑的那部分蜂鳥活了下來,並使蜂鳥家族得以延續。後來,蜂鳥便將這一習性沿襲下來,直到現在一直會倒著飛翔。
最漂亮的鳥巢
鳥巢是鳥類生活的家園,因為各種鳥的生活習性不同,它們的鳥巢“建築”也是各具特色,形狀各異,有的像碗,有的像球;有些像搖籃一樣懸吊著,有些則像木筏一樣漂浮在水麵上。要說誰修建的巢最漂亮,當然非蜂鳥莫屬。
蜂鳥的巢大都建在細軟的樹枝上,有些甚至會在蜘蛛網上建巢,還有一些蜂鳥的巢呈籃子狀,用一根細絲垂吊在半空中。有趣的是,蜂鳥在樹枝上修建的鳥巢造型別致,做工精細,是用絲狀物編織而成的,看上去就像懸掛在樹枝上的一隻精巧的小酒杯。
一夫多妻和育雛
在鳥類世界裏,蜂鳥算得上是“一夫多妻製”。一旦有飛臨自己領域的雌蜂鳥,雄蜂鳥會顯得異常熱情,雌鳥在跟雄鳥交配完後,就會飛出雄蜂鳥的領地,去另找一個地方建巢、產卵、孵化和育雛。此外,雄蜂鳥也會在自己的領域內,繼續尋找其他雌蜂鳥。不過,雌蜂鳥在一個繁殖季節裏可以交配兩次,建造兩個巢。它們的第一窩幼雛可能已經出世,而它們又正在孵第二窩卵。因此,這些雌蜂鳥常常穿梭在兩個巢之間,一邊喂雛,一邊孵卵,異常忙碌。
每次雌蜂鳥會產一兩枚卵,這些卵十分小,有豆粒般大。鳥卵孵化期為14—19天。小蜂鳥出生約20天後,就能飛出鳥窩覓食,開始獨立的生活。
拍翅最快的鳥
蜂鳥身材矮小,有華麗的羽毛,特別喜歡飛行。研究發現,蜂鳥有非常靈活的翅膀,是世界上拍翅最快的鳥,每秒鍾能振動50—70次。此外,它的飛行速度很快,時速可達幾十千米,高度有四五千米。人們往往隻能聽到它的聲音,卻看不清它的身影。在百花盛開、草木繁茂的季節,蜂鳥會外出尋找食物,它的嘴很特別,適宜吃花蜜和小昆蟲。
飛行“奧運冠軍”
如果組織一場鳥類奧運會,那麼飛行冠軍絕對非軍艦鳥莫屬。軍艦鳥的胸肌發達,尤其擅長飛翔,它的兩翅展開足有5米長,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達400千米左右,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
軍艦鳥不但能飛約1.2千米的高度,而且還能不停地飛往離巢1600多千米的遠方,最遠處可達4000千米左右。有人曾看見軍艦鳥在12級的狂風中臨危不懼,安全從空中飛行、降落。
講衛生的軍艦鳥
正是憑借自己的飛行絕技,軍艦鳥經常在空中襲擊叼著魚的其他海鳥,搶奪人家捕獲的魚兒吃,因此它也被稱為強盜鳥。
而那些被攻擊的鳥兒嚇得驚慌失措,隻能丟下口中的魚倉皇而逃。有趣的是,軍艦鳥會立刻俯衝而下,淩空叼住正在下落的魚,並馬上吞吃下去。正是這種掠奪習性,使軍艦鳥的名聲遠揚。
不過軍艦鳥的食物來源也並不是全靠搶奪,它也會到陸地上生活,捕捉一些小海龜和其他小鳥為食。它們還很講衛生,每次吃完東西,都會降落在海麵上清洗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