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的大海盜
軍艦鳥為什麼要采取海盜式的取食方式呢?原來,軍艦鳥的翅膀雖大,可是腳卻很小,它細弱的腿使它很難從水麵上直接起飛。而它又不能像鸕鶿、鵜鶘那樣潛入水中捕魚,於是,它隻能吃一些浮在水麵上的水母、軟體動物和一些小魚及死魚,很難吃到水下的大魚。
加之軍艦鳥有蹼,所以它在陸地上行走起來也不方便,正是因為有這些困難影響了軍艦鳥捕食,所以,大自然就賦予了它們偷盜的本事,軍艦鳥就逐漸變成了有名的“海盜”。也正是因為它們天生要依賴天空,所以就連過夜也要呆在海洋上空。不過,更多的時候,它們還是會回到陸地或海島上棲息。
惡習難改
軍艦鳥是一種群居動物。到了棲息的時候,一大群的軍艦鳥會擠在一起,而海鷗、鰹鳥也會聚在軍艦鳥周圍。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白天還被軍艦鳥欺負的對象,到了晚上卻好象什麼事兒都沒發生過一樣。
此外,到了繁殖季節,雄軍艦鳥會大口吸氣,為的是讓頜下的喉囊漸漸鼓脹起來,並變成鮮豔的緋紅色,像脖子上掛了一個鮮紅的大氣球,而雌鳥這時也開始選擇自己中意的“新郎”。要是雌雄“一見鍾情”,它們便開始搭建新巢,雌鳥負責搜集大多數細枝,雄鳥則把細枝鋪成一個台。有時,搭建新家的樹枝不夠,相鄰的軍艦鳥會為一根樹枝大吵大鬧,甚至動起手來。
等新家修好後,雌鳥會產下一枚蛋,雄鳥的喉囊才慢慢癟下去,顏色也變回暗紅色。雌雄軍艦鳥共同孵蛋及喂養幼雛。即使到了現在,這些軍艦鳥還會從別的鳥巢偷來樹枝,裝飾自己的巢,看來是“惡習難改”呀。
軍艦鳥
軍艦鳥跟鸕鶿、鵜鶘有親緣關係,又被稱為軍人鳥,是一類大型的海鳥,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等熱帶地區。
和尚鸚鵡小傳
在鳥類王國裏,最能吸引人們目光的恐怕要數鸚鵡了。它們有著美麗無比的羽毛,全身上下五彩斑斕,而且待人友好。除了能學人說話,它們還有許多過人的天賦。
其中,有一種叫和尚鸚鵡的鳥,原產於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國家,在阿根廷最為多見,因此也被稱為阿根廷鸚鵡。經過人工圈養,和尚鸚鵡喜歡親近主人,十分可愛。
整天絮絮叨叨
乍一聽和尚鸚鵡,感覺怪怪的。為什麼有這麼個名字?原來,這種鸚鵡的前額和胸前都有灰色橫紋,淺綠色的後背和頭部灰色羽毛延伸到眼睛的後麵,看起來就像一個披著蒙頭鬥篷的修道士,也就有了和尚鸚鵡的名稱,看來它的來頭不小。
事實上,和尚鸚鵡一般體長不超過30厘米,重約150克,色彩以鮮豔的藍、綠為主,壽命可達30年。這種看上去豔麗可愛的鳥,有一個令人討厭的毛病,就是整天絮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但是,它們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很善於和其他種類的動物和平共處。
建巢能手
與其它鸚鵡有所不同的是,和尚鸚鵡會自己築巢,而且往往是數百隻在樹上建造一個巨大的公共鳥巢。它們把中心鳥巢修建在樹頂上,而整個鳥巢的內部互有聯係。研究發現,它們的巢內居室功能各不相同,底層巢室是用來下蛋和育雛的。
一般的鳥巢也就是10千克重,大約有8個入口,每家一個。然而,和尚鸚鵡最大的鳥巢竟然有200千克,簡直是龐然大物。這麼大的巢,有時也會引來一些其他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參觀造訪。不過,由於內部相互連通的鳥巢過於沉重,有時甚至會將樹枝壓塌。
破壞能力超強
調查發現,和尚鸚鵡家族曾經十分興旺,每兩年就會增長一倍的速度讓這些家夥的數量猛增,可現在的繁殖速度有所減緩,大約是每五年增長一倍。
此外,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超強,水果、種子、花和昆蟲等等,幾乎沒有它們不吃的。可氣的是,這些鸚鵡並不住在叢林中,而是居住在有果園和農田的大城市裏,經常取食穀物、新鮮水果和蔬菜,不得不讓農民們擔心。據說,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鸚鵡先是向梨發動進攻,然後是李子和無花果,最後什麼都沒有剩下。那裏的農民對這些鸚鵡深惡痛絕,每年的收獲季節,會有將近300隻鸚鵡到地裏掃蕩一番。農民們估計,每年被和尚鸚鵡糟蹋後爛在地裏的番茄達5萬多隻。看來,這些相貌漂亮的和尚鸚鵡還真給人們出了個不小的難題。
生命力極強
和尚鸚鵡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鳥,甚至“移民”到了許多國家。在美國,就有很多外來的和尚鸚鵡在當地生活著。為了預防它們過度繁殖成為破壞農作物的害鳥,美國政府特別製定了禁令,要飼養需經過登記,並要給它們套上腳環。
會說話的企鵝
看過《帝企鵝日記》的人,一定會對憨態可掬的企鵝印象深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它們儼然是那裏的主人,這些名副其實的抗寒勇士已成為南極無可辯駁的象征。
有趣的是,企鵝和我們人類一樣,相互之間也有著豐富多彩的“語言”,以幫助它們共同麵對自然、抗擊嚴寒、快樂地生活。不過企鵝的語言和我們人類的不太一樣,它們通過姿勢、動作和叫聲傳達“語言”信息。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阿德利企鵝。
善於表達的阿德利企鵝
在南極,當人或賊鷗靠近阿德利企鵝時,它們就會緊收項頸部位的羽毛,在頭頂處形成褶狀隆起,並轉動著眼睛,使眼白上露,表示心裏很緊張,但又不願意與對方爭鬥。接著,它會收攏頸毛,慢慢地前後扇動著翅膀蹣跚地離去。
此外,阿德利企鵝在與配偶或幼企鵝相遇時,還會作出搖頭晃腦、低頭哈腰等動作,表示久別重逢。當接近自己的巢位時,它們的身體和頸項會傾向巢穴,好像在說,“好不容易到家了。”在離自己的領地兩三米時,它們會高聲呼叫,似乎在說:“家裏有人嗎?我回來了!”如果配偶或幼企鵝在家,它們也會高聲呼應,意思是說:“我們在家,請進來吧。”如果見了麵,它們也就不再叫喊了,而是時不時地溫柔一番,真是情趣盎然。
忠貞的雄企鵝
很多鳥類依靠自己的叫聲吸引異性,展示自我,企鵝也是采取這種求偶方式尋找配偶。不過,跟其他雄鳥比起來,雄企鵝對待自己的配偶要忠貞很多。每年冬天剛到,雄企鵝就會憑借自己清脆的叫聲,在茫茫的企鵝隊伍裏找到自己去年的配偶。這以後,它們會用石頭修建自己的家園,在那裏孕育並撫養自己的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
在企鵝群落中,雌性的地位很高,屬於“功臣”。當它產下一枚或者兩枚蛋後,就以“功臣自居”,將孵卵的重任交給雄企鵝,自己則去尋找食物。
雄企鵝則在陸地上,把蛋放在雙腳間,用有著厚厚脂肪的大肚子蓋在上麵,站著孵蛋。它們會連續兩個月不吃不喝,一心一意地用體溫確保孩子的出世,很是辛苦。不幸的是,企鵝的天敵海鷗也會趁機發動進攻,搶食企鵝蛋,經過一番較量後,總有一些偉大的企鵝父親還沒等到孩子出世就喪生了。
莊嚴的交接儀式
說到企鵝媽媽,也是盡職盡責,對子女更是牽腸掛肚,每次下海捕食歸來,總是急不可待地往家趕。到家後,它們會從雄企鵝那裏接過蛋,親自孵化。交接蛋的儀式非常莊嚴。雄企鵝與雌企鵝麵對麵地站立,腳尖碰著腳尖,雄企鵝用嘴巴將蛋推向腳背,蛋立即轉移到雌企鵝的腳背上,雌企鵝再用肚皮下麵的皮褶把蛋蓋上。
大約經過五六十天,小企鵝破殼出世了。不過,這些小家夥剛開始並不能自立,需要父母給它們喂食。所以,剛出世的小企鵝會到爸爸媽媽的嘴裏找食物。一般來說,魚、蝦和貝殼是企鵝的主要食物。在食物豐富的夏季,企鵝會把時間全部花在補充營養上,可以潛到幾百米深的海中去尋找食物。
不會飛的鳥
企鵝動作不靈活,卻很可愛,雙腳就像穿進同一隻褲管裏,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為了保持平衡,它們總是張著萎縮的翅膀,左右晃著前行。雖然不會飛,但企鵝還是屬於鳥類。它們性情活潑,十分喜歡潛水和在水中玩耍。別看在陸地上行動笨拙,但在水中,企鵝卻非常敏捷,它們的翅膀好像發動機一樣,鼓動著它們前進。而在逃避天敵時,它們常常會露出水麵,可以在空中滑翔1米多。
鳥類王國的稀奇事
在鳥類王國,有許多新鮮的稀奇事,會讓你大跌眼鏡、驚歎不已。看似平常的鴿子,卻有非凡的“特異功能”,無論它飛到天涯海角,都能準確無誤地返回自己的始發地。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城中心,矗立著一座紀念碑,碑體是一位婦女手托鴿子,這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為保衛比利時而犧牲的通訊鴿子而設立的。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讓人琢磨不透的事情,像有的鳥會使用勞動工具,有的會種樹,有的甚至能穿針引線,真是無奇不有,令人讚歎。
會用勞動工具的鳥
啄木燕雀是一種灰色的小鳥,以吃小昆蟲為生。覓食時,它會先用嘴啄樹幹,接著把耳朵緊貼在樹幹上仔細聽,當發現裏麵有動靜時,就會把樹皮啄穿,找到樹洞中的小蟲。如果樹洞很深,嘴巴夠不到,聰明的啄木燕雀會找來一根細樹枝,銜著樹枝的末端,把它伸進洞裏,把小蟲逗出來。
如果哪根細樹枝用著很順手的話,啄木燕雀就會把它長期帶在身邊,不用的時候就藏在樹縫裏,很不簡單吧。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會使用“勞動工具”的鳥類,隻有啄木燕雀一種。
俺也能穿針引線
在我國雲南、廣西南部的一些地區,生活著一種縫葉鳥。它的身體和麻雀差不多大,但是比麻雀漂亮多了。尖尖的嘴、長長而翹起的尾巴、纖巧而細長的腿,模樣玲瓏可愛。
縫葉鳥最高明的要算它做窩的技術了。它們的窩是利用大樹上幾片下垂的葉子做成的。每年夏季是它們做窩的季節,它們會先選好葉子,再以自己的尖嘴作針,尋找一些植物纖維或野蠶絲作線,然後穿針引線,把葉子縫在一起。縫的時候,它們雙腳抓住葉子,用嘴穿孔。縫完之後,為防止脫線,它還會在收尾的地方打個結,真是考慮周到。這樣,它縫好的窩就是個口袋形,好像一個“吊床”,掛在樹枝上,再在窩的中間鋪上柔軟的葉子和羽毛,住進去真是溫暖又舒適。
鳥兒也植樹
在秘魯首都附近,有一種會種樹的鳥,令人叫絕。那裏原是一片荒蕪的土地,從未有人種植過樹木。可是後來,人們發現那裏出現了大片大片的樹林,而這些樹林的種植者,竟然是一群叫“卡西亞”的鳥兒。
卡西亞長得有點像烏鴉,身上的羽毛黑黑的,白色的腦袋上長著長長的嘴巴,所不同的是,它的叫聲比烏鴉的要好聽多了。那麼卡西亞是怎樣種樹的呢?原來,它們非常喜歡吃當地生長的一種甜柳樹的葉子。它們在吃甜柳樹的樹葉之前,總是把樹的嫩枝連枝帶葉地咬斷,然後銜著枝葉飛到地上,再用嘴在地上挖個洞,將嫩枝插進洞裏,然後慢慢地啄食樹葉。隨後,沒有被吃掉的甜柳樹枝留在土壤裏,過不了幾天就會紮根生長起來,幾個月以後,就長成小樹了。而卡西亞總是成群地聚在一起啄食樹葉、插枝,時間一長,它們在無意間就種植了大片大片的樹林,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呀。
鳥中歌唱家
一提起歌唱家,我們很快就會想到他們那美麗的歌喉。而在鳥類世界,擁有美麗歌喉的“歌唱家”也不在少數,在澳洲東部的叢林裏,就生活著這樣一種能歌善舞的鳥,它們就是琴鳥。
琴鳥唱起歌來聲音清脆,悅耳動聽。要不是親眼所見,你一定會以為是有人在叢林中奏樂呢。此外,琴鳥還很善於模仿別的鳥叫,也會學人說話,無不逼真生動。據動物學家統計,琴鳥模仿的聲音不下數十種,所以,稱它為鳥中“歌唱家”,一點兒也不誇張。
澳大利亞的國鳥
國鳥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也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珍稀特有鳥類,像美國的國鳥,就是白頭海雕。現在,琴鳥已成為澳大利亞的國鳥。
不過,最初琴鳥隻是傳說中的鳥,人們並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1798年,幾位探險家到澳大利亞的一個山區去尋找它,希望有所收獲。他們翻山越嶺,果然幸運地抓到了一隻鳥,可並不確定這是不是人們所說的那種鳥。這隻鳥看起來很像野雞,全身的羽毛十分鮮豔,像是穿了件花衣裳。最特別的是它的尾羽很漂亮,最外側的兩根羽毛有70厘米長,還向兩旁彎曲,展開就像是七弦豎琴,所以後來人們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字琴鳥。
跳舞又唱歌
琴鳥不僅外形美麗非凡,最主要的是它還能歌善舞。相比較而言,雄琴鳥更為豔麗,表演起來也是更勝一籌。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到了求偶期,雄琴鳥需要盡情炫耀自己的雄性身份,並用動聽的歌聲和琴尾的一開一合博得雌琴鳥的青睞。
有趣的是,在這之前,雄琴鳥會就地取材,用樹林裏的一些廢物堆一個小丘,作為表現自己魅力的舞台。完成準備工作後,它就開始動情地表演,一會兒站在樹上大聲歌唱,一會兒跳到地上翩翩起舞。接著,它還會賣弄地將琴尾向前蓋住頭,好像演戲一樣。實際上,這些家夥這麼賣力,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得到雌琴鳥的喜愛。有時候,這些愛唱歌跳舞的雄琴鳥還會充當“樂隊”,為園丁鳥的新婚助興。
一夫多妻
在繁殖季節,雄琴鳥有一個特殊的習性,那就是建造山丘搶占地盤。有的雄鳥會在一平方千米的林間地上,建造十幾個相似的土丘,用以標誌自己的領域,警告別的雄琴鳥不得侵入。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雄鳥用情並不專一,而是“一夫多妻”。可以這麼說,在一個繁殖期內,它會同許多雌鳥交配。交配之後,就不管了,由雌鳥單獨建一個大型的圓頂巢,在巢中產一枚卵,養育自己的小寶寶。大約經過6個星期,小琴鳥就破蛋出殼了。
鳥類“建築師”
園丁鳥可以說是真正的“建築師”。雄園丁鳥想盡一切辦法吸引雌鳥,可用什麼方式呢?建造一間精致的巢穴,用一條樹枝搭出來的,周圍配上蝸牛殼、羽毛、花朵或真菌類植物等小物件。事實上,吸引雌鳥的不僅僅是雄鳥用了多少東西搭建,還要看這些東西是怎樣的獨特,而雄鳥往往會選那些顏色與雌鳥羽毛相同的物件來作裝飾,看來它還蠻會討好的。
巨嘴鳥的大嘴
世界上最漂亮的鳥嘴,非南美洲的巨嘴鳥莫屬。這家夥不光外表華麗多彩,光是嘴喙也十分美麗,上半部分是黃色略帶淡綠,下半部分是蔚藍色,喙尖有一點殷紅。有意思的是,和人的指紋一樣,每隻巨嘴鳥的顏色和斑紋都不一樣。
而人們之所以稱它為“巨嘴鳥”,是因為它的嘴的確很大,足有身長的三分之一。下麵就讓我們去見識一下它厲害的大嘴吧。
靈巧而輕便
巨嘴鳥的外形很特別,體長70多厘米,光嘴巴就有20多厘米。有人會為它擔心,巨大的嘴會不會沉重得把它的脖子折斷呢?
其實你不用擔心。這是因為巨嘴鳥的嘴骨很特別,嘴的外麵是一層薄薄的硬殼,中間是極纖細、多孔隙的海綿狀骨質組織,中間充滿了空氣,所以並不沉重,反倒很輕便。
雖說巨嘴鳥的嘴長而大,可並不笨拙,它們在樹叢間飛來飛去,大嘴一張一合,銜食水果時靈巧得很。它的腳有四趾,兩個向前,兩個向後,它們並不是攀緣向前,而是靠跳躍前進。在地麵活動時,就像一個大胖子在跳遠,樣子十分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