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叫幾維鳥呢?原來,這種鳥的鳴叫聲非常尖銳,聽起來很像“幾維”,所以當地人就給它們起了這個名字。這些家夥脖子不長,頭和眼睛很小,臉上還長有硬硬的嘴須。更有趣的是,它的鼻孔長在喙的最尖端,這在鳥類中是獨一無二的。幾維鳥雖不好看,可卻是新西蘭的國鳥,受到人們的尊敬。
最大的卵細胞
鴕鳥蛋是世界上最大的卵細胞,顏色像鴨蛋,長20厘米,重達1400克,是鳥蛋中最大的一種。尤其是它的卵殼十分堅硬,竟然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通過研究發現,鴕鳥蛋的營養價值極高,有許多的掠食者喜歡偷食鴕鳥蛋,例如埃及禿鷹、土狼、胡狼等。
喜鵲特種部隊
喜鵲在我國民間是吉祥的象征,關於它有很多美麗傳說,最有名的就是鵲橋相會。此外,據說唐朝貞觀年間,有個叫黎景逸的人,自家門前的樹上有個鵲巢,他就經常喂食巢裏的鵲兒,時間長了,就和喜鵲有了很深的感情。
有一年,黎景逸被冤枉進了監獄。突然,他曾喂過的那隻喜鵲停在獄窗前歡叫不停。他想會不會是有好消息傳來。果不出所料,三天後,他就被無罪釋放了,後來喜鵲就跟“喜”沾上了邊兒。
征戰鬆毛蟲
喜鵲是最常見的益鳥,與我們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每年春天,在一些居民點附近的大樹上,都有喜鵲來做窩。
有一種被稱為鬆毛蟲的害蟲,十分可怕,它滿身毒毛,經常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地危害鬆林。大片的鬆林被它們啃食得精光,這可怎麼辦?為了對付這些可惡的鬆毛蟲,人們想到了鳥類勇士。
研究發現,灰喜鵲是鬆毛蟲最強勁的克星,隻要讓它見到鬆毛蟲,就像遇到了可口的美餐,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它會一口叼住鬆毛蟲,然後在樹杈上或者石塊上,連續不斷地摔磨或叼啄,直到鬆毛蟲被折騰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它才肯放心地吃到肚子裏去。根據計算,一隻灰喜鵲每年可以吃掉上萬條鬆毛蟲,能看護1—2畝鬆林。如此說來,灰喜鵲絕對堪稱保護鬆林的大英雄。
特種部隊在行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灰喜鵲不光能對付鬆毛蟲,還很願意接受人的馴養,聽從人的口令,服從人的指揮。於是,一些人便從小開始馴養灰喜鵲,經過人工飼養,馴化後的灰喜鵲,能聽從馴鳥員的調遣,到任何鬆林裏去執行滅蟲任務。
馴鳥員任務很簡單,他隻要把灰喜鵲運到目的地就行。在鬆毛蟲肆虐的鬆林內,灰喜鵲個個奮勇爭先,像行動有序的特種部隊,能主動地出擊,消滅害蟲。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馴鳥員就會吹起哨子,灰喜鵲聽到命令,會立即趕回籠子旁邊休息。看看它們的身手和架勢,簡直是無往不勝,鬆毛蟲隻得乖乖地被吞食,落得個死無全屍。
聰明的“小偷”
喜鵲能夠消滅蟲害,是個大英雄不假。不過,它們也有偷吃東西的惡習,它們經常會偷吃一些其他幼鳥或鳥蛋,有時甚至明目張膽地去農戶家偷吃東西。
在我國長江流域一帶,這裏的灰喜鵲最不怕人,經常能看見它們和烏鶇結成一派,一起光顧樓房裏沒關上門的住戶,並在室內大肆地盜吃各種食物。有趣的是,這些家夥非常聰明,在盜食時會有兩三隻在外負責“放哨”,另一些鳥進入室內,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們就會輪流“享受”一番美食。
此外,它們還經常趁一些大鳥不在家時,襲擊一些小型雀類,偷吃鳥蛋,真是有功有過呀!
一夫一妻製
喜鵲大都生活在有闊葉林的地方,常在人類居住地附近活動。它們屬雜食性鳥類,隻要是人吃的東西,它們都吃。此外,它們也吃一些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及小型的兩棲類動物和老鼠。喜鵲實行一夫一妻製,會在大樹、煙囪或高壓線上修築鳥巢,每年春夏繁殖,撫育後代。
相親相愛一家人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建立家庭的基礎,那動物也有愛情嗎?研究人員發現,不少動物都擁有和人類相似的性格和感情,例如鯨魚在求愛時會跟愛侶“耳鬢廝磨”;猩猩則是個喜新厭舊的家夥。
而在鳥類王國,鳥兒也有和我們人類一樣純潔的感情,它們有的至死不渝,甚至可以為對方犧牲一切。
並不癡情的鴛鴦
談起愛情,鳥類裏當首推鴛鴦,沒有誰比它們更加相親相愛的了。幾千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征,也是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備受讚頌。鴛鴦是一種名鳥,它以“最美的小禽”著稱於世,頭部和身上五顏六色,既鮮豔又和諧,特別是兩片橙黃色略有黑邊的翅膀帆羽,向上彎成扇形,這在水禽中是絕無僅有的。
一直以來,鴛鴦都被說成是忠貞不貳的情侶,如果有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將終生“守節”。可是,經科學工作者長期觀察,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平時,鴛鴦並不一定有固定的配偶,隻有在繁殖期,在一起的兩隻鴛鴦才會表現得十分親密,形影不離。而且雄鳥不會過多地承擔責任,隻是交由雌鳥完成哺育後代的任務。看來,我們是被它們的假象蒙蔽了。
比翼雙飛相思鳥
相思鳥是一種極美麗的小鳥,又叫“紅嘴玉”、“紅嘴相思鳥”。它全身的羽毛呈橄欖綠色,麵部為淡黃色,嘴是顏色鮮豔的紅色。整個頭部色彩斑斕,極為好看。此外,它還有悅耳的聲音,十分惹人喜愛。
這種鳥主要生活在常綠闊葉林、竹林和灌木叢中,喜歡在林中穿梭,活動範圍廣,也會到地麵覓食。最有意思的是,它們天生喜歡結伴,總是成群結隊地活動,大多是雌雄成雙成對。它們總是比翼長空,雙宿枝頭,情意綿綿。春天的時候,雌雄鳥更是誰也不離開誰,雌鳥飛走時,雄鳥就會馬上跟上。如果它們中有一個不幸遇難,另一個就會久久地待在枝頭,並頻繁地發出哀怨的鳴叫。
一夫一妻的代表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生活著一種珍稀鳥類,名叫黑頸天鵝。它長有一身潔白的羽毛,但長脖子上的羽毛卻是黑色的。在它的嘴底下,長著一個既大又美麗的紅肉瘤,使它顯得沒有白天鵝那樣聖潔和神秘,然而,卻多了一份親切和自然。
最有趣的是,黑頸天鵝實行的是嚴格的“一夫一妻”製。要是黑頸天鵝找不到自己的如意對象,寧願獨守終身,也不會湊合,真不愧為有個性的鳥兒。此外,它們還有一點與眾不同,一般天鵝媽媽都是將小寶寶帶在身邊遊水,可黑頸天鵝卻會把自己的小寶寶背在背上遊水,真是愛子如命呀。
忠貞不渝的“愛情”
1987年的冬天,一對天鵝從加拿大向南飛行,途經美國底特律歇腳。晚上因寒流突襲,河水結冰了,雌天鵝被凍在冰中無法行動。雄天鵝本可獨自飛走,可它卻不舍得離開,一直守候著,直到被人們發現。此後,在雌天鵝養病期間,雄天鵝天天守在河邊,等待著自己的伴侶。等到雌天鵝可以飛翔時,這對天鵝才歡快地起舞,互相表達愛意,並且重新結伴南行。
小杜鵑借媽媽
每到農忙時節,人們常常聽到“布穀、布穀”的布穀鳥叫聲,好像在催促人們快快耕種。其實,布穀鳥隻是民間的俗稱,它的真正名字叫杜鵑。
杜鵑是一種善於隱蔽的鳥,不愛拋頭露麵,常躲在茂密的樹上或樹林裏,經常是隻聞其聲,不見其身。杜鵑能捕食破壞樹木的鬆毛蟲,還愛吃蝗蟲、蚱蜢、蜂蝶等害蟲,是名副其實的森林勇士。
不稱職的父母
杜鵑雖稱得上是益鳥,可卻算不上稱職的父母。因為它自己不會築巢,更不會精心撫養後代,那怎麼辦呢?事實上,它會偷偷地來到其他鳥的鳥巢中,移走人家正在孵的一個蛋,用自己的蛋來代替。有時候,它也會趁別的鳥不在,將蛋產到人家的巢中。
幸運的是,杜鵑的蛋比較扁小,而且蛋上的斑紋同其他鳥的蛋十分相似,所以不容易露出破綻。據說,充當小杜鵑媽媽的鳥可多了,有知更鳥、刺嘴鶯、大葦鶯、灰喜鵲、雲雀、伯勞等,真可謂種類繁多。
霸道的小杜鵑
在其他鳥替杜鵑撫育寶寶的過程中,杜鵑的鳥蛋要比其他的鳥蛋孵化得早,而且長得更迅速。在養父母的巢裏,小杜鵑一旦出殼,就會立刻把其他未孵化的蛋,甚至一些長得小的雛鳥,一同扔出巢外。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小杜鵑發育迅速,不久就會長得很大,需要獨自享用養父母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當然不能留過多的競爭者,這似乎有點殘忍。
而那些幸免於難的幼鳥,大多數下場也比較慘,常常受小杜鵑的欺負,不是被壓死,就是被餓死。隻有小杜鵑高高在上,甚至比自己的養父母還要高大。有時,養父母隻有站在它的背上,才能給它喂食。直到小杜鵑羽毛豐滿了,它們才會振翅高飛,離開養父母的家。
不可思議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小杜鵑跟自己的體貌不同,那些養父母還會精心照料不是自己骨肉的小杜鵑呢?事實上,經過研究發現,鳥類喂食自己的孩子完全是出於一種反射性的本能。隻要幼鳥想要吃東西,就會用叫聲呼喚媽媽,或者張開嘴巴,這都會給親鳥強烈的刺激,讓它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隻知道一個勁兒地捕蟲喂食孩子,根本顧不上去看哪個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真是糊塗的媽媽呀。
杜鵑這種撫育後代的方式有點不可思議,而且小杜鵑對其他幼鳥的殘害也深深地傷害了付出勞動的養父母。不過這對整個鳥類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這些養父母都是一些有優勢的鳥類,它們的數量要比杜鵑多得多,即使被杜鵑侵巢孵卵,對整個家族的興盛來說,也是很微不足道的。
侵巢者杜鵑
杜鵑的羽毛是灰黑色的,寬闊的尾羽上有白色的斑點。它們不喜歡一起活動,大都是單獨外出。在撫育後代方麵,這些家夥不修築巢,甚至連育雛的任務也輕易推掉,可它們照樣繁殖後代。不過,不要以為所有的杜鵑都會寄養子女,隻有大約50種杜鵑有這樣的行為,大部分杜鵑還是自己撫養孩子。
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我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但白鷺到底是什麼樣子,你可能就不熟悉了吧?
其實,白鷺不光名字好聽,長相也非常漂亮,它的另一個名字叫鷺鷥。遠遠看去,它就像一位高貴的白雪公主,腿和脖子又細又長,身姿綽約,身上充滿了濃情畫意,怪不得曆來有那麼多的文人騷客會把它寫進文章裏。
自相殘殺
在動物世界,常常有同類相殘的事情發生,鳥類當然也不例外。小白鷺還沒有從蛋殼中孵出來時,白鷺的巢十分安靜。可小白鷺破殼而出之後,安靜的鷺巢就會變得異常喧鬧。大白鷺每天都得從外麵找食物回來,喂養這些嗷嗷待哺的幼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