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鳥鳥大搜尋2(3 / 3)

小白鷺漸漸長大,吃得也越來越多。即使小白鷺的媽媽起早貪黑,去尋找食物,也無法讓孩子們吃飽,這可怎麼辦呢?由於體力透支,大白鷺已十分憔悴。就在這時,同一巢中的兄弟姊妹開始了激烈的爭鬥。最終的結果是,弱小的小白鷺被啄死,摔出巢外,而勝利者則可以享受媽媽的喂養。作為媽媽的大白鷺,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們互相殘殺,卻無可奈何。

尋找食物,不一而足

經曆了相互殘殺,生存下來的強健的白鷺似乎更適合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長大的小白鷺就會脫離媽媽,自己到更廣闊的地方尋找食物,開始獨立的生活。

對於大多數鷺來說,像白鷺、池鷺、蒼鷺等,更多的是以魚、蝦和水生生物為食。不過,並非所有的鷺都是如此,牛背鷺就是其中的例外。牛背鷺以昆蟲為食,尤其以吃蝗蟲為主。它們通常在一些平原或山腳下的耕地和荒地活動。這種鷺的頭、頸、喉都是橙黃色的,其他部位大都是乳白色的,因為它們喜歡停在牛背上尋找東西吃,就被人們稱作“牛背鷺”,又叫“放牛郎”。

貼個征婚廣告

在所有的鷺中,琵鷺的嘴巴最為奇特,隻要你見過它,便會永生難忘。它的嘴巴長而且直,但寬窄不一,中部狹窄,前端寬而扁,很像一個琵琶,所以它才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名字。

通常,鳥兒都是雄性追逐雌性,而琵鷺恰恰相反,總是雌鳥去追求雄鳥,向雄鳥求婚。到了繁殖季節,雌鳥就忙碌起來,不停地選擇自己的“新郎”。雌琵鷺先找到要建造新房的地方,然後停在那裏耐心等待,並且會在嘴裏叼一根小樹枝,有意向周圍的琵鷺同伴揮動,據說這就是它的“征婚廣告”。

一旦有雄琵鷺過來應征,就要規規矩矩地到雌琵鷺麵前,接受審查。要是雌琵鷺不是十分反感它,就會蹲在那兒,等候雌琵鷺的求婚;要是雌琵鷺討厭過來的雄琵鷺,就會揮動樹枝將對方趕得遠遠的。

白琵鷺

白琵鷺屬於生性機警的鳥,大多棲息在開闊的平原和山地附近的河流、湖泊岸邊及一些有淺水的地方。有趣的是,它捕食時會把嘴張開,伸入水中來回掃動,就像用鐮刀割草一樣,四處搜尋食物。

鸚鵡趣聞錄

聰明的鸚鵡會說話,但其實它們並不會像人類那樣真正地交談,隻是做一些機械性的模仿。有人曾很耐心地教它們說簡單的字句,雖然它們也能夠念出來,可是一點也不懂其中的意思。

那鸚鵡和鸚鵡之間會不會聊天呢?其實,動物能用自己的方式交流。有時候,鸚鵡們會發出不同的叫聲,表示“真害怕”、“有吃的了”、“危險,快逃跑!”,這些不同的叫聲一旦被獵人熟悉,可就不得了,他們會模仿鸚鵡的叫聲,把它們騙過來,然後抓住或者打死,夠可恨吧?

觸類旁通,令人讚歎

別以為鸚鵡是個呆子,隻知道模仿。事實上,鸚鵡的記性非常好呢,具有觸類旁通的本事。在認識了某一件東西後,無論這東西怎樣改變形狀,變成什麼樣子,它都能認出來。有時候,認識一種顏色後,它還會說出從未見過的其他顏色,真厲害!

正因為鸚鵡能說會道,善於模仿,於是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此外,還有些特別厲害的家夥,據說在1981年,美國舉行過一次鳥兒學舌大賽。在這場別開生麵的比賽中,鳥兒們使出渾身解數,亮出了各自的絕活。最後,來自非洲的一隻灰鸚鵡技壓群雄,一口氣竟說出了1000多個不同的英文單詞,摘得了冠軍寶座,令人讚歎不已。

鸚鵡“養老院”

人老了,如果沒有人照顧,就會住進養老院。可是你知道嗎?在美國還有一個鸚鵡“養老院”,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去看看。

原來,像鸚鵡等一些鳥類的壽命很長,可以達到80年。這樣一來,作為寵物家族一員的鸚鵡,有的比它們的主人活得還久。於是,它們無人照看,隻好被送進“養老院”。此外,還有一些鳥是專門為繁育而飼養的,到了一定的年齡後,這些鳥的生育能力已經喪失,也就遭到了主人的遺棄。最後,它們也來到了“養老院”,成為其中的居民。

每天早上,“養老院”裏異常熱鬧,各種鳥兒起床了,它們吵吵鬧鬧,開始了一天的快樂生活。其中,數量最多的還是鸚鵡,有四百多隻,真是一個歡樂的大家庭!

大喊救命招警察

據報道,愛爾蘭曾發生過一件趣事。一對老夫婦特別喜歡鳥,就飼養了一隻名叫“奇奇”的鸚鵡,當時隻有13歲。奇奇能說會道,很是聰明,一時成為當地的“名鳥”。後來,有人開出2000歐元的高價想購買“奇奇”,要知道,一隻普通的鸚鵡售價也不過250歐元,但老夫婦沒有舍得賣掉自己喜歡的寶貝。

有一天,老夫婦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家裏沒有人。一名竊賊起了歹心,趁機潛入這一家,準備把奇奇偷走。讓小偷意外的是,奇奇到了竊賊家裏,竟然大喊“救命”,從此經過的路人聽到後,以為是誰被綁架了,就報告了警察。

火速趕到的警察來到竊賊家時,大吃一驚。原來是一隻鸚鵡在大喊救命,事情的緣由水落石出,竊賊被警察抓走了。

智鬥“殺人鳥”

鴕鳥大家都熟悉,它是體型最大的走禽,性情比較溫和。可是,產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鶴鴕,卻是鴕鳥中的異類,它的脾氣異常孤僻,既凶猛又好鬥。據傳說,它能夠吞食火炭,因此又有“食火雞”的名字。當人不小心闖入它的領地時,由於驚恐,它會進行自衛,並攻擊人類,所以又有人叫它“殺人鳥”。

不好惹的家夥

鶴鴕長相怪異,像是鴕鳥和火雞的混血種。你看,它身高不到2米,腦袋上頂著一個盔冠,披著一身黑毛,像鋼針似的;在藍色的脖子上,掛著兩條紅色的肉垂。它的雙腿強健有力,不僅能快速奔跑,時速可達50千米,還能跳高呢,堪稱鐵腿無敵。若是遇到溝坎,兩腿一蹬地,就能跳2米多高。如果遇到敵人,它會毫不客氣地用腿一蹬,對手不是骨折,就是傷痕累累,即便是人,它也會拚命追殺。你說,這家夥好惹嗎?

因為有殺人的先例,所以,在動物園裏觀看鶴鴕的時候,禁止遊人接觸。說來也怪,鶴鴕還有一個怪毛病,就是專門喜歡欺負熟人。越是和它朝夕相處的飼養員,它越是追打。隻要一看到熟人的影子,鶴鴕就會追過來,明明隔著籠子,也要沿著籠邊追幾步,用腿狠狠地蹬幾下鐵籠,好像在以發泄的方式打招呼。

危險的大鳥

鶴鴕是一種世界上最危險的大鳥。如果仗著膽子想接近它,它會毫不客氣地展開進攻,要麼就用那張堅硬的喙嘴啄你,要麼就用鋒利的趾爪鉤你,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特別要注意它的趾爪,竟然有120毫米長,鋒利得像一把匕首。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守在新幾內亞的士兵就有一條規定,嚴禁接近這些鳥類,但是,士兵受傷的事件仍時有發生。所以,當你看到這些家夥的時候,最好離它遠點兒,免得被它攻擊。

有趣的七麵鳥

在鳥類王國中,脖子下有肉垂的鳥,除了鶴鴕,還有火雞,也就是吐綬雞。火雞大家都熟悉吧,在西方,每年的聖誕大餐,烤火雞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大餐。這種鳥脖子下的肉垂形狀像一條綬帶,因而得名吐綬雞。

與鶴鴕的肉垂不同,火雞的肉垂能變色。當它發情的時候,肉垂會由紅色漸漸變為青藍色、藍白色,而且更加下垂,它會將兩隻翅膀展開來,拖在地上。這時,它的尾巴也會擴展開,像一把扇子,仿佛孔雀開屏一樣。同時,嘴裏還會發出“噗噗”的叫聲,所以,它又獲得了一個雅號“七麵鳥”。

自造牢房的犀鳥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方式各不相同,可你聽說過把自己的孩子關在“牢房”裏的嗎?犀鳥就這樣“愛子如命”。

每當繁殖期到來,犀鳥就會找一個枯樹洞築巢。要是洞身很寬大,犀鳥就會在裏邊墊上比較柔軟的草,而雌鳥也會將羽毛拔掉,墊在洞底下。當雌鳥進洞後,雄鳥會用嘴裏的分泌物,把果實渣子和濕土摻和一下,堵住洞口,隻留下一個小孔。這樣一來,雌鳥就被關了起來,安心在洞內產卵、孵卵,隻把尖嘴從小孔中伸出,接受雄鳥的哺喂。這個時候,雄鳥會到處奔波找食物,擔負起“養家”的責任。

可憐的爸爸

別以為犀鳥這種自造牢籠的舉動很傻,其實,它是為了母子平安。這樣做可以避免猴子、鬆鼠、蛇等敵人的襲擊,讓雌鳥在洞內安心地養育下一代。當然,這下子雄鳥要受些苦了,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必須都由它來解決。當它找到食物時,會吐出一層薄膜,然後將吞下的食物裝在胃膜的袋中,匆匆忙忙地趕回家。接著,用嘴叩打“家門”做暗號,雌鳥聽到後會將嘴伸出洞外接住食物,喂給小鳥吃。

每天奔波勞苦,雄鳥已經累得夠嗆,一副皮包骨頭的樣子,真是可憐!有時,也會發生意外,雄犀鳥一旦遇難,雌犀鳥就可能被活活餓死。等到雛鳥全部孵出,長出羽毛後,雌鳥才會啄破洞蓋,破門而出,重見天日。在孵化期間,雌鳥還要換新裝,就是脫掉舊羽毛,換上一身新羽毛,因此出洞的時候,雌犀鳥還和以前一樣,漂漂亮亮、白白胖胖的,和瘦弱的雄鳥形成鮮明的對比。雌鳥一出洞,就開始負責養護小鳥了,雄鳥就可以休息了。

“囚犯”愛幹淨

大部分鳥類都愛幹淨。那麼,在禁閉期間,雌犀鳥是怎樣處理自己的糞便的呢?原來,雌犀鳥會經常清掃洞穴,把糞便等汙物叼起來,拋出洞外。有的雌犀鳥和幼雛更是不簡單,當排糞時,它們就把肛門對著洞口,一下子就把糞便噴出去,真是高明。

在非洲一些土著居民的心中,犀鳥簡直就是貞潔的象征,非常崇拜他們。據說,他們經常在房間裏放置很多犀鳥雕刻,因為在他們內心深處,這些華麗而鮮豔的雕刻是獻給神最好的貢品。在一年一度的“鳥節”上,用犀鳥雕刻祭神是一種必需的儀式。

處境岌岌可危

犀鳥有十分巨大的鳥喙,看上去十分笨拙,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犀鳥的鳥喙頂部,還長有一塊特大的盔狀物,是由多孔的骨頭組成的,因此非常輕。在犀鳥家族中,斑犀鳥最具代表性。這種犀鳥體長約77厘米,由於背部和尾巴的羽毛是黑色的,而翅膀的邊緣有白色的斑點,因而得名斑犀鳥。飛行時,斑犀鳥喜歡滑翔,脖子和腦袋伸得直直的,看上去像一架飛機劃過天空,因此也有人叫它飛機鳥。

犀鳥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鳥類,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我國雲南和廣西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但不幸的是,由於森林過度砍伐和人類的捕殺,犀鳥在我國已很難見到了,處境岌岌可危,很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