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愛睡覺
每當夏天一到,海象就成群結隊地爬到冰山上曬太陽。閑來無事,它們就愛睡懶覺,在冰麵上,呼呼大睡不足為奇,奇就奇在人家還能在水裏睡覺,甚至能直立著睡,真是名副其實的“瞌睡大王”。
海象為什麼能擁有直立睡的本領呢?原來,它的脖子裏有個氣囊,當氣囊充滿空氣時,它就可以像氣球般懸浮在水中了。這時的安全問題怎麼解決?別擔心,海象的嗅覺和聽覺十分靈敏。當它們睡覺時,會有一隻海象哨兵專門負責在周圍巡邏。一旦遇到危險,就會發出像公牛一樣的吼叫聲,把正在做美夢的海象叫醒,然後各自迅速逃跑。
海底耕耘者
令科學家不解的是海象那兩顆長長的獠牙。說是一種自衛武器吧,又沒什麼證據。因為在北極這樣的高緯度地區,海象基本上沒什麼敵人,即便是北極熊見了它,也不願理睬它。逆戟鯨凶猛無比,海象要是碰上了它,總是三十六計,逃為上策。那這副獠牙究竟有什麼用呢?潛水的需要,攀登冰山,還是與情敵決鬥?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科學家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們發現,海象的兩隻獠牙竟然是用來耕地的。為了尋找食物,當吸足了空氣後,海象便一口氣潛入海底。接著,就用長牙耕地,耕完二三米後,用它寬大靈活的前鰭,把耕出的蛤集中在一起。在上浮的過程中,它用雙掌不停地搓揉,把蛤殼搓得粉碎。當快遊到水麵時,它把獵物撒開,蛤肉和蛤殼的碎末開始下沉。蛤肉比碎殼下沉得慢,這時,海象轉回頭,就可張開大嘴美餐一頓了。因此,稱海象為海底耕耘者再恰當不過了。
膚色會改變
如果你長時間觀察海象,就會發現,在陸地上,它們身體是棕紅色,可一旦下了水,體色就變成了灰白色。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海象的身體表麵有一層皮膚,約6厘米厚。如果皮膚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裏麵的血管就會收縮。這樣一來,全身的血液流動變慢了。所以,身體就是灰白色。當海象到岸上曬太陽時,由於陽光照射,體溫就會上升。它身體的血管開始擴張,這時,皮膚就是棕紅色的了。
這種生理結構,對海象的生存十分重要。它們經常待在冰冷的海水中,如果血管不收縮,那麼,為了抵禦寒冷,海象全身的血液流動速度將大大加快。這樣一來,體內儲存的熱量很快就被消耗完了,海象就會因精力衰竭而死亡,後果不堪設想。
母子情深
母海象雖不如海豹那樣視子如命,但仍是一位稱職的媽媽。海象母子相依為命,互相嬉戲。媽媽用前鰭抱著孩子,有時讓它騎在背上,或睡在自己身上。有一次,有個獵人打死了一頭小海象,當他拿著獵物要離開時,身後突然遭到一隻母海象的偷襲。正當他轉身時,母海象已經把小海象的屍體挪到了水中。如果母海象被捉,小海象也會喊叫著找媽媽,跟在獵船後遲遲不忍離去。
164-165海綿是個過濾機
在所有的海洋動物中,海綿是最簡單的一個種群。它們生活在海洋深處,靠濾食海洋中的微生物為生,有時候,一些小動物會找上門來,欺負欺負它。而螃蟹喜歡把它們頂在背上馱來馱去。可別以為海綿不起眼,就小看人家。事實上,海綿是個龐大的家族,有1萬多名成員呢,占到所有海洋動物種數的1/15。這個數字是任何一種海洋動物都難以企及的!
免費避難所
海綿不會遊動,總是像植物一樣,一動不動地待在海底的某個地方。它們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塊狀、片狀,還有瓶狀,或者壺狀的等等。它們的顏色也不一樣,有黃色、橙色、紫紅色、綠色等等,真是五彩繽紛。由於沒有什麼防衛武器,所以,它們就成了許多動物免費的避難所。比如,一些小魚遇到危險時,就會急忙躲入海綿裏,有的小魚幹脆就在海綿裏安家過起了日子。
大部分海綿是無害無毒的,但也有例外。生長在地中海的一種海綿,能夠誘騙小甲殼類動物前來,然後趁機伸出鋒利的刺,把它們團團圍住,直接飽餐一頓。有一種鳳仙海綿,身體是褐紅色的,直徑1.2米,它身體外麵的刺就含有毒液,你要是一不小心碰了一下,不僅疼痛難忍還會發生皮疹呢。還有一種海綿,專門在珊瑚的骨骼上向下鑽孔,侵入珊瑚體的內部,然後分泌黏液,把活的珊瑚蟲一一殺死,堪稱珊瑚礁的一大殺手。
海中過濾機
說來有趣,由於水流的大小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即便是同一種海綿,外形也不一樣。舉個例子來說,生活在近海岸的海綿,喜歡把自己緊緊地貼在海底的岩石上,身子薄的就像一張茄子皮。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海綿長得像個小土墩,身體表麵是光溜溜的。風平浪靜的地方,海綿往往高高聳立,呈圓柱形,看上去像一個小煙囪。
盡管海綿長得不一樣,顏色也像花兒一樣美麗多彩,但它的身體結構大都是一樣的。在身體的中央,有一個空腔,腔壁上有許多小孔,水流從身體周圍不停地進入,然後從頂部的小孔流出。每一個小孔其實都是一張嘴巴。當海水流過,裏麵所含的微生物就被過濾到了“嘴巴”裏,海綿的吃飯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每天,通過海綿身體的水量真不少,有時達到好幾噸,但它從裏麵濾到的食物卻少得可憐。就算海綿體積再大,它也不貪吃,隻要吃的東西能滿足每一個細胞生活就可以了,並不貪得無厭。
像植物的動物
海綿也是一種長壽的動物,生長力驚人,有的海綿可以長到2米高,活100多年。但是,對於這種性格溫順的動物,很早以前,人們竟然把它當成一種植物看待。說來也是,海綿從來不挪窩,就像植物一樣,待在一個地方,而且顏色像花兒一樣亮麗。直到1765年,一位生物學家才將它第一次歸屬於海洋動物。
或許你會奇怪,這個海洋動物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海綿有關係嗎?難道平常所用的海綿,就是用海綿動物做成的?事實上,它們除了名字相同,其他沒什麼一樣的地方。海綿動物是一種生物,而我們使用的海綿,隻是人工製造的一種多孔的塑料而已。不管怎麼說,形形色色的海綿都是海底奇觀中一名真正的成員。
166-167海獺撿了塊石頭
在海獸中,海獺是個子最小的了,它身長隻有1.4米左右,約重45千克,身體結實,小而圓的頭上,長有非常明顯的胡須,小耳朵藏在毛裏,看上去就像一隻小狗。說來有趣,這種動物喜歡在海麵仰遊,身體柔軟得像條魚,兩隻後腳擺來擺去,不時躍出水麵,隨即又“啪”的一聲跌入水中!我們來看看發生在海獺身上的故事。
石頭做餐具
海膽這家夥向來不好對付,它的外殼堅硬,身上長滿了刺,俗稱“海底小刺蝟”。它的肉非常鮮美,許多凶猛的海洋動物都對它垂涎三尺,卻束手無策。不過,聰明的海獺自有妙計。
每次潛到海底,海獺便忙著揀一些海膽,夾在胳肢窩也就是前肢下邊的皮囊中,還順便撿一塊約有拳頭那麼大的石頭,很快浮上水麵,四爪朝天仰泳,把肚皮作為“餐桌”,石頭作為“餐具”。然後,兩隻前爪抓住海膽,使勁地往石頭上一砸,直到殼破肉出,方才吞食。飽餐一頓,海獺更是得意,它的小胖手瀟灑地一揮,海膽的殼就被拋進了大海。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雖扔掉了海膽的殼,卻把 “餐具”收拾好,藏在皮囊裏,以備後用。畢竟,找塊合適的“餐具”不容易,一塊石頭往往要用上好幾天。據觀察,一隻海獺在一個半小時內從水中能帶上來54隻貽貝,放在石頭上總共砸了2237下!看來,要填飽大肚子還真不容易。
枕著海藻睡大覺
月明星稀,正是睡覺時。不過,海獺不喜歡睡在岸邊,而習慣睡在海藻裏。在海中,海藻林立,就像無數個巨大柔軟的墊子,正是一張張天然臥床。要是困了,海獺就遊到臥床上,在身體上纏幾圈海藻,這樣熟睡後就不會被海浪衝走了。想得倒挺周到的!
如果敵人趁機來偷襲,怎麼辦?放心,當大部分成員入睡後,總要有幾隻海獺在周圍站崗放哨。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值勤的海獺便會發生響亮的尖叫聲,喚醒正做美夢的海獺。同時,用尾巴 “劈啪劈啪”地猛擊水麵,發出警報:“壞蛋來了,請火速撤離!”
海藻裏食物豐富,各式各樣的小魚分層而居,什麼貝類、魷魚甚至螃蟹,都可以現捕現取,自給自足。這樣一來,作為海洋森林的海藻,無疑成了海獺的天然牧場。當然,海獺也是不可或缺的護林人。據說,一隻海膽每天要吃掉30多米褐藻,十分驚人。如果沒人去捉那些專吃海藻的海膽,綠色的森林遲早會被吃光。到時候,不知道有多少魚兒將無家可歸!
梳妝打扮為哪般
愛美之心,獺皆有之。海獺十分喜愛梳妝打扮,吃飽喝足,它總要花很多時間用爪子梳理皮毛。其實,這種打扮並非為了漂亮。海獺生來就沒有像海豹、鯨魚那樣厚實的皮下脂肪。要想在冰冷的海水中生存,除了多吃,就要靠這一身濃密的長毛保暖了。這身長毛是上天賜給它的珍寶,平均每平方厘米有12.5萬根絨毛,比名貴的貂皮還要密厚一倍。而且,更神奇的是,這些毛還能把空氣吸進去,形成一個保溫防護層,使寒氣侵不進體內。
可是,如果海獺的毛發亂蓬蓬的,或者沾上汙穢,就不再保暖,身體的熱量也將散失掉,沒多久它就會被活活凍死。所以,每次吃完海膽,海獺總要翻幾個跟頭,把一身海水抖掉大半,然後用前爪細細梳理皮毛,再用嘴巴輕輕吹幹!真是惜毛如命呀!
168-169海豚跳舞也瘋狂
我們知道,海豚的智力是數一數二的,即便是黑猩猩和它比智商,也會甘拜下風。而它們不光聰明,還是一位出眾的舞林高手,它們不但能在海麵上跳來跳去,而且還能按一定的節拍和特定的姿勢跳躍,真是天生的舞蹈家。
舞蹈背後有苦衷
在各地的海洋世界裏,你可以看到,海豚喜歡跳一種旋轉舞,就是尾巴旋轉著,帶動自身轉圈圈。由於水的阻力大,旋轉的速度不是很快。一旦跳出水麵,因為空氣的阻力小得多,旋轉起來就快了許多。等轉過幾圈後,它們又重新落回水裏。整套動作一氣嗬成,完美無缺,堪比人類的芭蕾舞。
有時候,你還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三隻雄海豚會圍著一隻雌海豚翻騰跳躍,旋轉並翻翻筋鬥。這種筋鬥舞是一種高難度動作,令人吃驚的是,它們動作整齊,就像受過專門的訓練一樣!
奇怪,海豚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式跳舞呢?科學家發現,海豚在跳旋轉舞時,尤其是在跳出水麵旋轉後,再落回水麵的那一刻,會產生痛苦的感覺。這是怎麼回事兒?原來,在海豚的身上,長著一些可怕的寄生蟲。這些蟲子非常討厭,不僅緊緊地附著在皮膚表麵,還拚命地往裏麵鑽,這使得它們難受無比。為了擺脫折磨,它們隻好一股勁地旋轉,想借助衝勁甩掉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