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在通往雲莊的路上(2 / 2)

在周齊林的“雲莊往事”係列小小說中,我個人比較喜歡以“死亡”為母題的一組作品。《記憶》中對突然而至的死亡的深深恐懼,《時光書》裏兒子因母親逝世而產生的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一片森林》中透出的對存在與死亡的哲學思考,還有《最後的溫暖》洋溢於生命盡頭的淺淺的親情之暖,等等十餘篇,從不同層麵、不同角度來書寫對死亡的體驗。這些對死亡的細膩描述,讓我想到了中國的廢名、餘華和史鐵生,想到了國外的川端康成、海明威和卡夫卡。史鐵生曾經說過:“死是一件無需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都不會錯過的事。”(《我與地壇》)這是一個“職業生病、業餘寫作”,曆盡滄桑,將世事看透的“過來人”對死亡的感懷。而周齊林作為一個年輕的80後作者,他的死亡敘事所表現出來的文學審美和生命關懷,常常讓我心生疑惑。我曾私下裏與他交流,問他的作品中這種對生命的極端拷問,是否與他的生活經曆有關。他不出所料給了我一個否定的答案。藝術無疑是源於生活的,這裏所說的生活,不僅指日常的所見所聞,也應包括深層的內心體驗。一個優秀的作家,他的生活閱曆不一定十分複雜,但其內心一定是一座無法估量的礦藏。也許,我們永遠也看不透,在周齊林平凡的麵孔下麵,隱藏著一顆多麼豐富的心,就像我們一樣看不透他小小說創作的未來。當然,未來與死亡並非一致,死亡是一種必然的未來,但未來的通往終點的道路,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去丈量。

秦俑,湖南漣源人,現為鄭州百花園雜誌社副總編兼《小小說選刊》執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小小說集《紀念日》《被風吹走的夏天》,主編有《中國當代小小說大係》《新中國60年文學大係·小小說精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