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免疫是指按年齡有計劃地進行各種預防接種。計劃免疫包括兩個程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礎免疫,即在1周歲內完成的初次接種;二是加強免疫,即根據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況適時地進行複種。這樣,才能鞏固免疫效果,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我國兒童擴大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為:
卡介苗:出生24小時內接種1劑。
乙肝疫苗: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1劑,1個月第2劑,6個月第3劑。
小兒麻痹糖丸疫苗:生後2個月接種第1粒,3個月第2粒,4個月第3粒,4歲加強1粒。
百白破疫苗:生後3個月接種第1劑,4個月第2劑,5個月第3劑,18~24個月加強1劑。
白破疫苗:6歲加強接種1劑。
麻疹疫苗:8個月接種第1劑,18~24個月第2劑。
乙腦滅活疫苗:注射4劑,8個月接種第1、2劑,為基礎免疫,2劑次間隔7~10天;18~24個月第3劑,6歲第4劑,第3、4劑為加強免疫。
乙腦減毒活疫苗:注射3劑,8個月接種第1劑,為基礎免疫;18~24個月第2劑,6歲第3劑。第2、3劑為加強免疫。
A群流腦疫苗:注射4劑,6~18個月接種第1、2劑,為基礎免疫,且2劑次間隔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第3、4劑次為加強免疫,3歲時接種第3劑,並與第2劑接種間隔時間不得少於1年;6歲時接種第4劑,與第3劑接種間隔時間不得少於3年。如使用A+C群流腦疫苗,應按照以下原則實施:(1)接種對象為2歲以上人群;(2)已接種過1劑A群流腦疫苗者,接種A+C群流腦疫苗與接種A群流腦疫苗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3個月;(3)已接種2劑或2劑以上A群流腦疫苗者,接種A+C群流腦疫苗與接種A群流腦疫苗最後1劑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1年;(4)按以上原則接種A+C群流腦疫苗,3年內避免重複接種。
甲肝減毒活疫苗:生後18個月接種1劑。
●預防接種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預防接種是根據特異性免疫的原理,利用人工製備的抗原或抗體接種於機體,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能力,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重要措施。為了保證預防接種安全,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預防接種時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各種預防接種必須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如果孩子處於疾病狀態,就暫時不要接種。空腹饑餓時也不宜打預防針,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
(2)接種前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消除膽小孩子的緊張害怕心理,以避免心因性反應的發生。
(3)接種後應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潔衛生,以防局部感染。
(4)無特殊情況應避免群體性預防接種。
(5)接種某種疫苗後,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虛脫、休克、抽搐、腦炎或腦病、重度的過敏反應等,則不應給予以後針次的接種或者加強免疫。
(6)通常吃脊髓灰質炎糖丸後40分鍾內不能吃熱東西;腹瀉時不要口服小兒麻痹症糖丸。
(7)有神經係統疾病的兒童,例如癲癇或者腦病,不應接種百日咳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
(8)在6~8周內使用過丙種球蛋白者,不宜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疫苗。
(9)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製劑者,不能接種活的疫苗。
(10)兒童在患傳染病期間以及傳染病恢複期均應暫緩接種;有嚴重的心、肝、腎、結核病等疾病者應暫緩接種。
●預防接種所用的生物製品有哪幾類?
預防接種所用的生物製品有菌苗、疫苗和類毒素3種。(1)菌苗:是用細菌、螺旋體製成,分為死菌苗和活菌苗兩種。死菌苗如百日咳、霍亂、傷寒、鉤端螺旋體菌苗等。活菌苗如卡介苗等,活菌苗有效期短,需要冷藏保存,死後就失效。(2)疫苗:是用病毒或立克次體經處理後製成。分為滅活疫苗(如乙腦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和減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3)類毒素:是用細菌產生的外毒素經過脫毒製成。類毒素對人體無毒,接種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抵抗毒素的免疫力,如白喉、破傷風類毒素等。
疫苗、菌苗可統稱為疫苗,疫苗有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活疫苗和死疫苗接種後產生的免疫有一定的差異,活疫苗優於死疫苗。死疫苗進入人體後不能生長繁殖,對人體刺激時間短,免疫效果差,需多次接種才能獲得較高而持久的免疫力。活疫苗進入人體後仍有生長繁殖能力,可產生隱性感染或輕微感染使機體獲得持久的免疫力。但活疫苗可發生基因變異,導致毒力回升、感染性複活,同時在生產製備過程中有被野毒株汙染的可能,孕婦接種對胎兒有致畸危險。因此,應根據不同疫苗的特點做好疫苗的接種和保管工作。
●預防接種有可能出現哪些反應?應如何處理?
預防接種所用的免疫製劑屬於生物製品,接種後對人體是一種異物刺激或是一次輕微感染。因此,接種後一般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和(或)全身反應。接種反應一般分為正常反應和異常反應兩種。
(1)正常反應:主要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①局部反應:一般在預防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接種部位可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反應輕者不需處理,反應較重者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後紅腫嚴禁熱敷),早晚各一次。
②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以上反應多是輕微的、短暫的,予以對症處理,如退熱、多飲水、休息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如果高熱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2)異常反應:較少見,主要有暈厥、過敏性休克和過敏性皮疹。
①暈厥:多發生在空腹、疲勞、室內悶熱、精神緊張或恐懼的兒童。表現在接種時或幾分鍾內出現頭暈、心慌、麵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涼、心跳加快等症狀,重者知覺喪失,呼吸減慢。一旦發生,應立即讓患兒平臥,頭稍低,保持安靜,密切觀察脈搏、呼吸、血壓,飲少量溫開水或糖水,一般在短時間內即可恢複正常。
②過敏性休克:一般於注射後數分鍾或0.5~2小時內出現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口唇青紫、四肢濕冷、呼吸困難、脈細速、惡心嘔吐、驚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可在短期內發生生命危險。此時應立即使患兒平臥,頭稍低,注意保暖,並立即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劑量是每次0.01~0.03mg/kg,有條件時給氧氣吸人,病情稍穩定後,應盡快轉至醫院搶救。
③過敏性皮疹:以蕁麻疹最為多見,一般於接種後幾小時至幾天內出現,經服用抗組胺藥物後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