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在基礎醫學方麵有哪些特點?
兒科學研究和服務對象是小兒,掌握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非常重要。小兒機體處於不斷生長發育的階段,與成人在基礎醫學方麵有不同之處,主要包括解剖、機能、病理、免疫和心理。隨著生長發育,小兒頭、軀幹、四肢的比例及內髒的位置會改變;各係統的機能也隨年齡增大漸成熟,生理、生化(如呼吸、心率頻率)正常值各自不同;病理反應和疾病過程在兒童與成人或不同年齡的兒童之間都會有相當大的差異;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免疫都不成熟,相對易發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兒童時期是心理、行為形成的基礎階段,可塑性強。營養代謝方麵,小兒生長迅速,代謝旺盛,對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水的需要是較成人相對大。
2、小兒疾病在臨床方麵與成人有何不同?
疾病種類兒童與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別,心血管疾病兒童以先心為主,成人以冠心為主,白血病兒童以急林居多,成人則以粒細胞性居多;臨床表現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齡兒童年幼體弱對疾病的反應差,表現為體溫不升、不哭、納呆、表情淡漠,且無明顯定位症狀和體征,病情發展又迅速;因為小兒對病情表述有困難且不準確,全麵準確的體格檢查對於兒童的臨床診斷非常重要,甚至是關鍵,發病的年齡、季節、流行病學史及不同年齡檢驗的正常值也有助於某些疾病的診斷;小兒的治療應該綜合治療,既對主要疾病的治療,也不能忽視並發症的治療,既要臨床藥物的治療,也要重視護理和支持治療,對於小兒的藥物劑量必須按體重和體表計算,並且要重視輸液出入量和體液療法;小兒疾病來勢凶猛,如能及時處理,度過危重期,恢複也快,很少轉成慢性或留下後遺症,所以預後相對較好;有很多急性傳染性的疾病在小兒時期可以通過預防接種得以避免,成人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在兒童時期的預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3、小兒病史應如何采集?
兒科的病史采集、征集和體格檢查在內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等方麵具有自身的特點,故在要求上有別於成人。小兒的病史主要是靠家長提供。病史采集準確的要點是認真聽、重點問,從家長提供的信息中發現對病情診斷有用的線索。詢問病史態度要和藹,語言要通俗易懂,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要關心家長與孩子,以取得家長和孩子的信任,同時要尊重家長和孩子的隱私並為其保密。不能先入為主,更不能用暗示的言語或語氣來誘導家長的主觀回答,這樣會給診斷造成困難。病史采集的主要內容有一般內容、主訴、現病史、個人史、既往史、家族史和傳染病接觸史。其中個人史包括出生史、喂養史、生長發育史,在病史中應該較成人更有意義。
4、小兒體格檢查有哪些特點?
首先醫生在詢問病史就要與患兒建立良好關係及自然輕鬆的氛圍,利用各種手段減少或消除患兒緊張的心理,取得患兒的信任和合作,並隨時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及對外界的反應;其次,為了增加患兒的安全感,檢查時應盡量讓孩子坐在或躺在親人懷裏,檢查者應順著患兒的體位;檢查的順序應該靈活掌握,一般開始檢查時患兒較安靜,應先檢查心肺聽診、心率和呼吸頻率,對患兒有刺激的應最後檢查;最後,小兒免疫功能差,檢查前要做好消毒工作,盡可能防止交叉感染。
5、小兒疾病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小兒階段是一個生長發育的連續過程,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兒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特點上不盡相同,在發病原因、疾病過程、疾病轉歸等方麵與成人更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治療和處理上須充分考慮年齡因素。小兒的表達能力較差,增加了醫護人員在治療過程中觀察和判斷的難度。由於小兒起病急,變化快,容易並發其他一個甚至多個係統或器官病變,故治療措施既要適時、全麵,又要仔細,更需要精湛的醫術;任何一個不恰當處理方法或方式,都可能對小兒生理和心理等方麵產生較長久的不良影響。兒科臨床工作者熟練掌握護理、飲食、用藥和心理等方麵的治療技術,使患兒身心順利康複。
兒科疾病的治療,應該遵循護理原則、飲食原則、藥物治療原則和心理治療原則。
6、小兒疾病護理原則有哪些?
兒科的諸多治療是通過護理來實現,因此良好的護理是疾病治療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患兒的康複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兒科醫師應關心和熟悉護理工作,醫護之間應密切協作,以提高治療效果。
(1)細致的臨床觀察:臨床如觀察到患兒的不典型的或細微的表現,都應考慮其可能存在的病理基礎。如嬰兒哭鬧可以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現,細致的觀察是鑒別兩者的基礎。
(2)合理的病室安排:病室要整潔、安靜、舒適,空氣新鮮。為了提高治療和護理質量,可按年齡、病種、病情輕重和護理要求合理安排病房和病區:?按年齡分組,如年長兒組、小嬰兒組、新生兒組和早產兒組;?按病種分病區,同類病兒集中管理,按傳染病病種隔離;?按病情分病房,危重收於監護病室,恢複病兒可集中於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