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神經係統症狀:開始時出現頭暈(視物轉動)、頭痛、視物模糊,複視,全身無力,尤以頸部無力顯著,繼之有四肢麻木、舌硬、吞咽困難、嗆咳,進而發生各種肌群麻痹。
②消化係統症狀:多見便秘及腹脹,少數病人有惡心、嘔吐、腹痛及頻繁腹瀉等。
③其他:一般不發熱或微熱,脈搏先慢後快,重症可發生心力衰竭。唾液腺,汗腺分泌先多後少。
④嬰兒的肉毒中毒:多發生在6個月齡以內的嬰兒。其首發症狀為便秘,繼之出現神經麻痹,哭聲無力,動作困難伴肌張力減退,特別是肢體及頸部,眼肌麻痹,顏麵表情呆滯,肛門括約肌張力減弱,可以突然出現呼吸停止。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有哪些治療方法?
(1)盡快排除毒物:催吐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2%碳酸氫鈉溶液或活性炭混懸液洗胃,導瀉,高位灌腸等。
(2)抗毒素治療:此為本病的特效療法,一般在進食汙染食物24小時內或肌肉麻痹前給予最為有效。多價抗毒素(A、B、E型)5萬~10萬U靜注或肌注,或靜脈及肌肉各半量注射,必要時於6小時後同量重複1次。使用前必須做過敏試驗,如出現過敏反應,則需用脫敏方法給藥。
(3)對症處理:
①吞咽困難時,用鼻飼或胃腸外營養;防止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
②呼吸困難時應給氧,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人式呼吸,呼吸衰竭時應迅速搶救。忌用麻醉劑、鎮靜劑。
③給予青黴素防止並發感染,禁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等,以防加重症狀。
(4)嬰兒肉毒中毒:一般不用抗毒素,而用青黴素類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以減少腸道內肉毒杆菌的菌數,防止毒素的產生和吸收,同時進行對症及支持治療。
●沙門菌食物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1)潛伏期:潛伏期一般為4~12小時,短至2小時,長達3日;敗血型和傷寒型潛伏期可達1~2周。
(2)本病有急性中毒及感染的特征。一般病程3~7日,短至1日,長達10日。根據臨床表現,大致可分以下幾型:
①急性胃腸型:發病突然,開始有惡心、畏寒、發熱、頭痛;進而發生嘔吐、臍周疼痛、腹瀉等。腹瀉每日數次至數十次,多為黃色或綠色水樣便,個別病人可出現膿血便、裏急後重。如嘔吐、腹瀉較劇,常引起脫水,甚至酸中毒。此型多見,大部分病人症狀較輕,病程亦短,約1~4日即可恢複。
②類霍亂型:嘔吐、劇烈水瀉,可迅速出現嚴重脫水,體溫較高;重者表現有周圍循環衰竭、紫紺、抽搐、驚厥及昏迷。此型病情危重,發展迅速,病程4~10日。
③類傷寒型:潛伏期3~10日。病人多持續高熱,症狀類似傷寒,可有相對緩脈,並有頭痛、四肢痛、肌痙攣、全身乏力、下腹痛、腹瀉等症狀,病程約10~14日。
④類感冒型:畏寒、發熱、鼻塞、全身不適或疼痛,可有咽、喉炎表現,或伴胃腸炎症狀。
⑤敗血症型:大多起病突然,少數起病緩慢;寒戰明顯,不規則高熱,可持續1~3周,並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症狀,肝脾腫大。
●沙門菌食物中毒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排除毒物:中毒後立即催吐,繼之洗胃。中毒時間較長,給予硫酸鈉15~30g導瀉。對於頻繁吐瀉的病人,則不需催吐、洗胃、導瀉。
(2)一般處理: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嘔吐嚴重時暫時禁食,少量多次飲入口服補液鹽;好轉後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毒物排出之後若仍有劇烈而頻繁吐、瀉,可酌情止吐、止瀉。高熱時進行物理降溫,必要時可用退熱劑。
(3)抗生素的應用:對於類傷寒型、敗血症型及嚴重胃腸炎型,應及時選用黃連素、複方磺胺甲惡唑、氨苄西林等,之後可根據致病菌的藥敏,選擇有效抗菌藥物。
(4)對症和支持治療:
①輸液:根據具體情況選用2:1溶液或5%葡萄糖鹽水靜滴。必要時,酌加其他電解質,或生理平衡鹽溶液糾正脫水、防止酸中毒及缺鉀等。
②腹痛較劇時口服顛茄合劑,每歲每次0.3~0.6ml;或肌注阿托品0.01mg/kg,可酌用針灸療法。
③出現休克表現應迅速進行抗休克治療。
④對遷延型病例,考慮少量多次輸入新鮮血液,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適當應用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等。
●毒蘑菇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由於毒磨菇所含毒素不同,中毒輕重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按症狀分為以下幾方麵。
(1)急性胃腸道症狀:中毒早期多有胃腸道症狀,潛伏期0.5~1小時,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輕者經適當治療迅速恢複;重者可發生脫水、酸中毒、休克,肝、腎功能衰竭以致死亡。
(2)神經精神症狀:潛伏期1~6小時,除胃腸道症狀外,尚在多汗、流涎、脈緩、瞳孔縮小等副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幻覺、昏迷、抽搐等神經精神症狀,最終可致死亡。
(3)溶血:潛伏期6~12h,除胃腸道症狀外,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黃疸及血紅蛋白尿。
(4)肝髒損害:有胃腸道症狀,如惡心、食欲下降、繼之發生肝大,肝功能異常、黃疸、出血,最後死於肝壞死、肝昏迷。
(5)類似阿托品中毒表現:可發生瞳孔散大、心動過速、興奮、狂躁、昏迷、驚厥等。
總之,毒磨茹中毒的症狀極不相同,症狀輕重也極不一致,早期胃腸道症狀較多,晚期往往有肝髒和神經係統症狀並逐漸加重。
●毒蘑菇中毒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1)排除毒物:根據食入時間早晚,應即洗胃、導瀉或洗腸。洗胃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濃茶水或以1%~2%碘酒20滴加水500~1000ml。洗胃後即隨胃管灌入解毒劑(含活性炭2份,鞣酸1份,氧化鎂1份)20g,並給注入硫酸鈉或硫酸鎂導瀉。
(2)輸液:靜脈補液以糾正脫水、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稀釋毒素和加速毒物的排泄。
(3)阿托品:對有毒蕈堿中毒症狀者,可用阿托品皮下注射,直至瞳孔散大。
(4)溶血治療:發生溶血者可給腎上腺皮質激素靜脈滴入,貧血嚴重應給輸新鮮血。
(5)保肝治療:發生肝髒損害應盡早進行保肝治療,還可給予解毒劑二硫基丙磺酸鈉。
(6)對症治療:保護重要髒器功能,積極治療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腦水腫等。
●黃曲黴素中毒主要損害什麼髒器?
黃曲黴素急性毒性作用主要損害肝髒,其病理表現為肝髒的急性損害,如肝細胞核腫脹、肝細胞脂肪變性、肝髒出血、壞死及膽管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同時,腎髒也可受損害,主要表現為腎曲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有管型形成。
●如何診斷黃曲黴素中毒?
(1)有攝入被黃曲黴毒素汙染的食物史。
(2)四季均可發生,但常在陰雨連綿的收獲季節後多發。
(3)兒童更易發生黃曲黴毒素中毒,根據曆史資料分析來看,使人中毒的最危險年齡為1~3歲。
(4)中毒前驅表現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欲減退等。
(5)2~3周後很快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肝髒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
(6)可伴有心髒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胃腸道大出血等表現。
(7)實驗動物可表明黃曲黴菌中毒。病理解剖可見肝髒彌漫性充血、出血和壞死等表現。
●黃曲黴素中毒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早期中毒者立即行催吐、洗胃、導瀉及灌腸治療使未被吸收的食物殘渣盡快排出。
(2)主要是針對中毒性肝病的處理。
(3)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及對症處理。煩躁不安者應給鎮靜劑,嘔吐或腹痛者給予阿托品或普魯本辛。
(4)應用抗真菌藥物如二性黴素B,以0.1mg/(kg·d)開始,漸增至1mg/(kg·d),可每日增或隔日1次。療程總量依病程而定,還可用灰黃黴素、製黴菌素等。
●小兒溺水如何進行現場處理?
(1)立即通暢呼吸道:溺水患兒被營救上岸後,迅速用開口器或按捏兩側頰肌,用力啟開口腔,清除口腔異物,並將舌拉出,保持呼吸道通暢。當尚有呼吸心跳時,可先倒水處理,即將患兒腹部置於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頭部下垂,然後用手平壓背部,使口咽及氣管內水分迅速倒出,動作要敏捷,切不可因倒水過久而影響其搶救措施。
(2)立即施行複蘇術:若呼吸已經停止,在保持氣道通暢的條件下立刻進行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是口對口或口對鼻正壓吹氣法。由於溺水後肺泡張力減低,氣體進入肺內阻力較大,故吹氣量要大。若心跳停止,則人工呼吸必須與胸外心髒按壓同時進行,兩者必須相互協調,每吹一口氣後做4~5次心髒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