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爸爸、媽媽是怎樣上班的?你和媽媽是怎樣到商場買東西的?

想一想:從市區到部區的姥姥家,怎樣乘車去?你怎樣乘坐公共汽車?找到站牌順序上車買車票注意下車地點走人行橫道!演一演!表演從找站牌到下車的乘車過程。;說一說你和爸爸、媽媽是怎樣到外地去旅遊的?

如果自己乘坐公共汽車,可能會有哪些事情一發生?應該怎麼辦?

做一做:由家長陪著坐一次公共汽車,自己找站牌,自己買車票,自己認清下車地點。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理”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指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乘車找站牌、順序上車、買車票、注意下車地點、下車後要走人行橫道。

3.培養學生對乘車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能力。

活動準備

表演場地,表演時使用的模擬站牌。

活動建議

1.本課第一項活動是指導學生學會乘車。活動內容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乘車;怎樣乘坐公共汽車;分角色進行乘車表演;乘車實踐活動。

2.第一部分是活動的導人部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請學生討論:爸爸、媽媽是怎樣上班的?你和媽媽是怎樣到比較遠的商店去買東西的?你和爸爸、媽媽是怎樣到公園去的?學生分小組討論後進行彙報,得出結論到比較遠的地方去的時候經常要乘車。

3.在進行第二部分活動時,可以假設一個情境,例如:從市區到郊區的姥姥家,怎樣乘車去?你準備乘坐哪路公共汽車?在哪個車站乘車?怎樣購買車票?在什麼地方下車?下車以後怎麼走?然後由學生討論,討論以後進行彙報,得出結論。注意,由於學生居住的地方不同,他們的結果也不會相同。

4.在學生知道了乘車的基本方法和順序一找站牌、順序上車、買車票、注意下車地點、下車後要走人行橫道等以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汽車司機、售票員、乘客(包括老年乘客、病人、婦女和小孩)等,表演從找車站站牌開始,一直到下車的全過程,使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知道怎樣乘車,乘車時應該注意什麼,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應該怎麼辦。

5.請學生回憶一下,然後說一說:①你和爸爸、媽媽是怎樣到外地旅遊的,主要從乘坐交通工具的角度談。這裏可以包括公交車、船、飛機等。重點講乘坐這些交通工具的過程。②如果你自己乘坐公共汽車外出,可能會有哪些事情發生?如果遇到這些事情應該怎麼辦?

6.最後給學生布置一項實踐活動,親自參加一次乘坐公共汽車的活動:由家長陪同,坐--次公共汽車,自己找站牌,自己買車票,自己認清下車地點。

背景資料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交通問題的工具,一般可以分為陸地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三種。陸地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車、火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等,公共汽車是最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輪船(包括海輪和江輪)、摩托艇、輪渡、擺渡等。空中交通工具主要是各種型號的客機和直升機。

公共汽車主要分普通公共汽車、小公共汽車兩種。公共汽車設首站和末站,中間每一站設一個站牌,顯示該公交車的運行線路的各站站名、首站、末站、該站站名以及首車、末車的時間,給乘客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