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天女贈天書,暫住仙山莫問予。
曾遣素娥非別意,是空是色本無殊。
此首係答友人而作,其友有‘何處滄波問曼殊’之句,此絕步其原韻答之。尚有上人詞數首,未載行囊,容俟異日再行錄塵,庶使上人作品,不致湮沒。上人詩畫作品,吾友壽州孫逸少君處保存甚夥,如能搜羅,刊而行世,亦一盛事也。此頌撰安,淩挹秀手啟。五月廿一日。”向先生來信雲:“比聞先生肆力搜集曼殊大師遺著,甚盛甚盛。惟大師尚有《梵文典》之作,似未付剞劂,僅從太炎文中見為是書所作一敘,而原著是否尚存人間,竟不之知,寧非中土梵文學上一大憾事?今閱《民報》第十五號夏期增刊張非文《莽蒼園文稿餘後》附告白,有曼殊之《梵文典》首卷啟事一則,首卷目次,具列其上,全書內容,略窺一斑。雖未睹全豹,而吉光片羽,亦彌足珍。用為別紙抄呈,以備省覽,是亦獻曝之意雲爾。此頌著安,向達敬啟。十六年五月廿二日。”《梵文典》啟事,並抄於下:
漢土梵文作法,久無專書。其存於龍藏者,惟唐智廣所撰《悉曇字記》一卷。然音韻既多齟齬,至於語格,一切未詳,蓋徒供持呪之用而已。衲自早歲出家,即嚐有誌於此。繼遊暹邏,住龍蓮寺,鞠窣磨長老亦以書成相勉。嗣見西人撰述《梵文典》,條例彰明,與慈恩所述八轉六釋等法,正相符會。
究心數年,成《初步梵文典》八卷。會友人勸將首卷開印。遂以付梓,餘俟續刊。非謂佛刹圓音,盡於斯著,然溝通華梵,當自此始。但願法界有情,同圓種智,持此功德,回向華嚴,首卷目次,具列如下:
印度法學士缽邏罕居士題辭
餘杭章炳麟居士題辭
餘杭章炳麟居士序
儀征劉光漢居士序
儀征何震女士題偈
自序
例言
決擇分
字母(十三種)
字母漢音羅馬音表
諸經釋字母品
摩多
別體摩多
空點涅槃點
體文
別體摩多附合法
求那毗利地及半母音法
五聲類別表
母音連聲法
子音連聲法
數字
聯合子音字表
梵文法表
卷第一附錄
心經原文(漢文直譯F.M.M.英譯)
《那羅王譚》
粵東新會慧龍寺博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