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3)

或菴名囗體。護國景元之嗣也。布袋此菴混名也。丞相錢公。名相祖。字象先。問道於或菴也。解會也。遁隱遯也。記或菴體和尚。初參此菴元布袋子天台護國寺之時。因元和尚上堂。舉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祖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士於言下大悟。呈偈雲。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元和尚舉至。此意謂。主考已出棘門。已開丹霞。舉子胡為不入。乃衝口一喝。如探竿影草。而誘致之。或菴猶如陶家掛壁之梭。長房葛陂之杖。得震得地。即乃變化。升騰而去。不覺。於此喝下大悟。此所謂因風吹火。費力不多也。遂乃呈投機頌曰。商量極處見題目。眼花不少途路窮。邊入試場墮坑落。壍拈起毫端風雨。快莫妄想。這回不作探花郎。有主考在。自此投機得法之後。守道義。惜名節。而嘉遯入天台焉。丞相錢象先。心中愛慕。高其為人。乃以天封寺常住。請他出世。化導眾生。或菴聞得錢公來請。乃笑曰。我不會做假外麵。彰顯羊頭以欺人。而內案所賣者。實狗肉也。即自鞏固其誌。不為天封名位所惑。而宵遯去矣。

乾道初。瞎堂住國清。因見或菴讚圓通像曰。不依本分。惱亂眾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長安風月貫今昔。那個男兒摸壁行。瞎堂驚喜曰。不謂此菴有此兒。即遍索之。遂得於江心。固於稠人中。請充第一座(天台野錄)。

乾道。宋孝宗年號。瞎堂靈隱住持。名慧遠。圓悟勤祖嗣也。記乾道初瞎堂住國清寺之時。因見或菴讚觀音菩薩畫像雲。不依本分。大巧若拙也。惱亂眾生。大仁不仁也。瞻之仰之。注望而心慕也。有眼如盲。圓通之像。或男或女。或威或慈。瞻仰之者。雖然有眼覰之。恐有所不及。寧不如盲耶。長安帝都。遐邇歸赴。風景月色。貫古通今。盡世黠慧者。隻知以此為樂地耳。是那一個男子漢大丈夫。肯向這壁頭上。捫摸行持。若肯向此捫摸行持管取。與圓通大士。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去在。瞎堂一見此讚。且驚且喜曰。不意此菴有此好克肖之子耶。即遍尋求之。遂得於焦山。就於廣眾中。請充補人天首座。以為後昆眼目焉。

或菴乾道初。翩然訪瞎堂於虎丘。姑蘇道俗。聞其高風。即詣郡舉請住城中覺報。或菴聞之曰。此菴先師囑我。他日逢老壽止。今若合符契矣。遂欣然應命。葢覺報舊名。老壽菴也(虎丘記聞)。

記或菴。乾道之初。訪候瞎堂遠和尚於虎丘。姑蘇緇而道人。素而士庶。聞或菴高操之風。即詣通郡守。迎請住持。城中覺報寺。或菴聞之喜曰。此菴先師。囑我他時。異日時節到來。逢老壽止。今日之請。正與先師之囑。若竹符相契合矣。遂欣欣然。而臨應蘇城郡守。並緇素等人之命。葢覺報寺。當時原名。老壽菴也。至人讖囑。不爽如是。

或菴入院後。施主請小參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而必變。昔江西南嶽諸祖。若稽古為訓。考其當否。持以中道。務合人心。以悟為則。所以素風淩然。逮今未泯。若約衲僧門下。言前薦得。屈我宗風。句下分明。沈埋佛祖。雖然如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由是緇素。喜所未聞。歸者如市(語錄異此)。

記或菴入老壽院後。士夫請小參曰。聖賢之道。綿亙十方。而不易貫通三世。而不改世間之事。士趨於名而必求。民趨於利而必貪。以此弊故。而聖賢之道變也。昔江西馬祖南嶽石頭諸祖。惟稽考往古。而成訓誡。驗其可否。以定綱宗。持守中道。不偏不倚。直指人心。隻教自悟。所以淳素之風凜然。猶在從古至今。綿綿未泯。至於衲僧門下。未開口之先。薦得此理。猶為屈辱我的宗風。言句之下。了了分明。早已無端。淪沒佛祖。雖爾人人本具。各各現成也。必竟要真踐實履。行到那水也窮山也盡之處。全身放下。兩眼大開。看看。風從何來。雲從何起。一定有個來由也。因此之故。緇流慶悅。士庶騰懽。喜聞希有。四眾來歸。就如閙市一樣。

或菴既領住持。士庶翕然來歸。衲子傳至虎丘。瞎堂曰。遮個山蠻杜拗子。故拍盲禪。治你那一隊野狐精。或菴聞之。以偈答曰。山蠻杜拗得能憎。領眾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禪治野狐僧。瞎堂笑而已(記聞拗於教切)。

翕聚也。杜拗。不依軌轍。曰杜不順人情。曰拗。拍拊也。言自不能行拊人肩而行也。隊羣也。匡正也。記或菴既領老壽住持。士庶競進。翕然而來。歸依者眾。有人傳說。到虎丘。瞎堂聞得。乃喜而戲言曰。這個山蠻杜拗子。不通人情。不曉禮法。恁他放拍盲禪。隻好治你們一夥野狐精耳。濟得甚事這樣說話。教做格外之談。全不在言句上。雖曰戲謔。其實乃稱贊羨美他的好處。或菴聞之。以偈答於虎丘曰。山蠻杜拗得能憎。有人嫌在。領眾匡徒。似不曾圭角。已露越格。倒拈苕帚柄放下。著拍盲禪。治野狐僧。師子吼時。芳草綠。瞎堂笑而已。象王行處。落花紅。季而拖槁至此。問傍僧雲。且道判著判不著。傍僧乃笑。師雲。真師子兒。善能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