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四:不沉的軍艦那時候戰士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葉落終究要歸根啊,早些回來吧。家裏生活很好,在外打那個石頭幹什麼?好好幹三年,混個小排長就有出路了。有的戰士家屬要戰士回家種自留地,甚至要戰士合夥做小買賣。那時就搞提高階級覺悟教育,不讓思想打敗仗。有個副班長回家,村裏的同伴說,許多人騎上了自行車,穿上了小大衣,讓他也早些回家過舒服日子。他說,戰士們都要這樣舒服,那全國人民就不舒服了。有個超期服役三年的班長,家裏三口人,隻有半個勞動力,他每年回家,街坊鄰居對他說,你總在外邊不是長法啊!他說這是革命需要啊,我也沒法回。有個戰士母親來隊對他說,你叔給你說個媳婦,讓你早回家過日子去。這個戰士說,他要我革半截子命啊,咱不學他半途而廢。他叔父是跟著大軍南下,半路想媳婦跑回去的。有個濟南兵,他父親多次對他說,管學什麼也別學打石頭。他說打石頭和打石頭不一樣,有的是為掙錢,有的是為革命。我為革命打石頭,有什麼不好,有個班長,家裏給找了個對象,有文化,長的俊,就是他父親當過偽保長,這個班長一聽就辭退了,後來自己在家找了個貧農的女兒。沒文化,長的不怎麼好看,但年年是好社員。他說好戰士配好社員,這才對路。

我們連建連後,大部分時間是在氣候惡劣的高原,遠離大陸的孤島,和偏僻的山溝裏施工作業。我們支部認為必須用艱苦奮鬥的精神武裝戰士。每年新兵一補到連隊,就把他們集中到俱樂部裏,麵對著幾十麵錦旗,獎狀,講述當年在二郎山,雀兒山的施工情形。說那時候的老前輩們在海拔那麼高的山頂,在那麼冷的嚴寒裏,一鎬下去一個白印,戰士拾柴烤凍,邊烤邊挖。沒有水吃,溶冰化雪。運不上糧食,二十四斤大米,全連吃三天。沒有帳篷,鋪著樹枝睡在雪裏。沒有鞋穿,光著腳幹,腳磨破了,雪地裏踏滿血印,他們忍受著呼吸困難,腰係繩索,吊在半山腰裏打錘,裝藥,撬石,老前輩什麼困難也不在乎,心裏隻想著快些快些再快些,把公路修好,讓千軍萬馬去解放西藏人民。他們那種向困難作鬥爭的精神,感動過十連的每個戰士。

1960年,國家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國際上卡我們的脖子,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我們許多戰士的親人在家沒有飯吃。而我們卻處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困苦不堪。就是靠這種精神力量支撐著,再苦還能比二郎山苦嗎?二郎山再苦,還能比西藏農奴受土司的殘酷壓迫苦嗎?就這樣我們戰勝了困難。沒有房子,用石頭搭起石棚,沒有床鋪,抬來海沙做鋪,缺少淡水,挖山溝積水,沒有菜吃,石縫裏開地種菜,坑道裏天天塌方,戰士天天冒著生命危險戰塌方。我們在那裏幹了兩年,峻工了全部工事。戰士們一個個完好無損地撤下來。戰士們說,我們為祖國修起了一個永遠打不沉的軍艦。當上級首長迎接我們出海的時候,高度讚揚我們二郎山下來的連隊,也是一艘不沉的軍艦!

第5節 在海一方

”文革“期間,老指導員李躍義還經常被連隊請來作報告,現在年過古稀,腿也不大靈便,想來連隊也很難了。他當副連長和指導員期間,曾經兩次代表連隊參加”五一“和國慶觀禮,見到過敬愛的領袖毛澤東。在老人的記憶裏,最艱苦最難忘的還是那個在大海的一方,遠離大陸的孤島。

孤獨小海島1960年,十連登上秦山島。從高原到海島,真沒想到,給他們的艱苦環境和困難生活條件,竟是驚人的一致!

這座小島遠離大陸,如飄浮在滾滾海濤中一葉顛簸的小舟。沒有居民,沒有道路,沒有樹木,沒有淡水,唯一的財富是亂石和叢生的雜草。他們就地取材,用卵石壘房子,睡地鋪。陰雨一來,雨水順著卵石流進房子,衣服被褥全被浸濕,勞累了一天的戰士們連覺也睡不成。”好舒服的床啊。“戰士小丁躺在海灘的細沙上品味著”床“的滋味。猛然一個念頭在他腦子裏形成,如果用卵石壘床沿,中間填上大石塊,上麵鋪上海沙,再墊上草,既不硌背,下麵還可以流水,就不怕老天下雨了。他騰地躍起,把這個想法告訴大家。全連鋪石的鋪石,抬沙的抬沙,不到半天,一個個”海沙床“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