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年,先鋒連漏洞百出,問題成堆。幹部班子不團結,黨支部渙散軟弱,黨員、骨幹隊伍模範作用不強,部隊作風紀律鬆弛。兩年中接連發生了九起掛上號的事件:

有的戰士施工中違章作業打殘孔,兩次打響“啞炮”,一次炸傷8人;另一次炸傷9人;一位排長不服從副連長指揮,全連集合時,竟擅自將隊伍帶走;六名戰士偷割施工電纜線、動力線,到市場變賣;6名戰士大衣丟失,一名戰士私自回家,一名戰士與駐地女青年談戀愛,一名戰士偷摘群眾葡萄,被埋設的地槍打傷;……僅1983年就有13名幹部戰士受到各種處分。

這個在二郎山上建奇功,一向以無堅不摧而著稱的英雄連,怎麼會塵埃落定了呢?……報道二:牛虎戰先鋒“二牛三虎六先鋒,大澤山上逞英雄”,這是1982年貼在大澤山施工牆報上的一句口號。也是上級抓重點,把具有牛虎精神的二連三連和“劈山開路先鋒連”(該連編製序列為六連),湊到一塊,加快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三頭並進,成鼎足之勢,雖擺出一副決一雌雄的架式,但並非旗鼓相當。

二連和三連,一直擔負掘進任務,經驗足,技術力量強。六連則一直擔負被覆任務,年底老兵退伍時,又把掘進技術骨幹大多放走了。任務突變,先鋒連心裏沒有譜。但是領導上把他們推上帥位,過河的卒子就要當車用。誓師大會上,當然是先鋒連的代表上講台,在年任務八千立方的高指標上又加了碼,發揚二郎山精神,再保證超額完成百分之十。二連和三連坐在下麵沒有吭聲。

先鋒連精神很可貴,但他們的技術力量都有數。施工一開始,就月月不跟趟,半年時間不到,就被拉下一千多立方。上級還要求,“指標不調不減,任務按時完成”。上半年沒有完成下半年完。六連的幹部發了狠,戰士拚了命,“大會戰”,“突擊月”,“八小時以外作貢獻”……一係列不講科學,不講效益的做法都出來了。戰士們每天要幹十七八個小時,最長的日作業要幹20個小時。有的戰士掌釺的時候,一歪頭就睡著了。疲勞戰改變不了落後局麵,有的戰士開始找竅門---打殘眼。打殘眼是嚴重的違章作業,因為殘眼裏可能有遺留的炸藥。不過,並非每個殘眼裏都留有炸藥,而且打殘眼可以提高工效一倍。被任務逼急了的戰士什麼也不顧了,一次沒炸,二次沒響,越打膽越大。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終於有一天……8個小夥在炮聲中倒下了。這一年先鋒連沒有完成任務,但在年底評先進時,卻和二連三連齊步走上光榮榜。

報道三:“在炮聲中前進”

六個月之後,也就是第二年春天,在先鋒連的工地上就又有一聲啞炮爆響。血泊裏又有9人倒下,多麼慘痛的教訓啊,但卻有人總結出經驗,“在炮聲中前進”。

為了使六連這麵旗幟永遠飄揚,領到機關對六連在多方麵加以特別關照。他們歪曲事故真象。第一次啞炮傷人事故發生後,連隊向上級報告,把打殘眼說成是由於鑽機跳動,鑽杆自己滑進殘孔而造成的,這樣的借口使稍有施工經驗的人都不會輕易相信。黨委開會時,大家聽到彙報時都忍俊不禁。但為了保住紅旗,就都同意了連隊的說法,並以此為基調就向上級作了彙報。在歪曲了真相之後,領導機關還要求連隊總結出:“在炮聲中前進”的所謂經驗。這真叫人哭笑不得。在施工現場幹部大會上,一位領導還表揚六連是“拖不跨,炸不爛的。”而這時我們卻有十七名同誌受傷住院,有的將是終生殘廢啊!1982年的年終歲尾,六連的任務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了。有關部門怎麼辦呢?他們靈機一動把六連的任務改了。除了減去1400立方,又加上坑道外修路1700立方,總共還超額完成了50立方。其它方麵呢?更是有意思,六連在正規化達標評比中,全工區分數倒數第一,失去了評選先進的資格,但有關部門研究了兩條壓低別人,抬高六連的措施。把別的連隊分數壓下來,把六連的分數提上去,這樣一提一壓,六連就成了中等偏上的水平。一番精心策劃之後,六連就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先進行列。難怪下麵有人反映,“皇帝閨女不愁嫁”,“先鋒連”就是鐵先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