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句:虎口破了用針縫一個赤日炎炎的盛夏,六連要往山頂修一條路,同誌們頭頂烈日,腳踏燙石,光著膀子掄大錘,打炮眼。兩不怕戰士楊培強,個子小,專揀大錘掄,十二磅大錘掂起來,一口氣就是幾百下。有的手掌磨出了血泡,打得更歡,有的手被砸傷,把鋼釺攥得更緊。他們硬是靠鋼釺鐵錘完成了任務。在坑道作業中又遇著了堅硬的石頭,飛速旋轉的鑽頭一觸石壁火星亂冒。鑽頭剛進,“嘣”的一聲撞碎了。“老黃牛”戰士官京貴換上新鑽頭又幹起來。他的腋下開刀的傷口縫線不久,又被狂吼的鑽機震開,鮮血直流。他讓軍醫給縫上幾針,不顧指導員的勸阻,抱起鑽機又幹起來。徐思禮想起韋江歌虎口破了用針縫的事跡,看看現在的戰士們,又把他的思緒帶到春天。

新的一年開春了,受到沉重打擊的“劈山開路先鋒連”,重整旗鼓,他們喊出了老班長“虎口破了用針縫”的口號,又上了山。老英雄韋江歌為了能上工,用針線縫住了裂開的虎口,至今說起來還令人激動,那是英雄的時代哺育出來的偉大戰士。但是,事過境遷,這種口號還能起作用嗎?徐思禮堅定地說,我說他一點也沒過時。但是六連似乎時運不濟。不知為什麼,這是初春的早晨,滿懷信心的六連指戰員們,剛剛上山就聽到又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同誌們站在山上,欲哭無淚,就連和他們競賽爭的臉紅脖子粗的二連三連同誌們也停下了手中的工具,跑到了六連的施工現場。

這是1983年3月4日。六連的老同誌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大澤山的天空很藍,山上的青草發出了新芽。連長指導員親自帶隊,108戰士全都上山來了,他們一路唱著歌兒,還是二郎山那首歌,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枯樹荒草遍山野,亂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他們換上了嶄新的工作服,仍然士氣高昂。工地上也渙然一新,剛換版麵的牆報欄,韋江歌扛著大錘,正向著六連的戰友們微笑。是啊,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學習整頓,養精蓄銳,他們又要大幹一場了,二連三連都有點打怵了。

連長布置了任務,指導員作了簡短動員,各班排迅速帶開,各就各位,鑽機班扛著風鑽走進了坑道。大約幾分鍾的光景。就聽到一聲炮響,全班八個戰士被炸傷,其中包括後來被譽為“小鐵人”的孫祥林。六連被炸懵了,誰也說不清事故的原因,鑽機班的同誌們說,我們剛開鑽,就響了。難道是搞破壞不成,就是破壞也不能自己炸自己啊。說不清,後來上級來調查,說是連隊班子不團結,幹部不安心山溝,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實,連隊管理工作鬆散,兩年之內,有十幾人受處分,有幾名戰士被取消預備黨員資格,到秋天戰士偷萍果,被老百姓裝的地槍打傷,等等。人瘦被人欺,馬瘦被人騎。老兵退伍時卻又發生過集體鬧事熱鬧事,沸沸揚揚傳到了遠在濟南的軍區機關。摸清情況,對六連班子進行調整,勢在必行。軍區司令部機關要求,在工區範圍內選一個指導員,最後找徐思禮談話,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家屬隨軍問題泡湯了,我們農村出來的軍人,唯一的希望不知等到何年?但徐思禮想這是組織信任啊,他在山上抽足了煙,第二天走馬上任。

六連還是六連,就在這時,我們又喊響第二句口號,虎口破了用針縫。誰都知道這是發生在老英雄韋江歌身上的一個故事,後來演繹成一句口號,同樣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如果說他不科學,請再看看小鐵人孫祥林的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