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管理職責

美國聯邦政府雖然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但它並不擁有管理全國教育事務的最高權力,聯邦教育部主要通過製定教育法和教育政策,發布信息、提供經費來影響美國的教育發展。

教育管理權主要在各州,州教育委員會擁有相當大的自主、自治權力,它是決策機關,其成員由州長任命;其職責是依據立法機關所規定的規章製度製定本州的教育政策,對全州的公立學校進行監督;審批教育廳提出的教育預算;分配下撥給地方教育經費,提供教育谘詢和教育資料。

郡教育委員會負責審批學區的教育預算,籌措教育經費,製定改善教育質量的政策。學監屬於行政官員,權力很大,負責管轄下屬市(鎮)所有的中小學校。

三、教育幹預

對學校行政及管理有影響力的團體是家長聯合會和教師工會。不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設有家長聯合會和教師工會。家長聯合會,其成員都是學校的“義工”,家長聯合會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並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學校的管理,教師工會以集體談判的方式代表教師與學區簽訂聘用合同,包括薪水、福利條件、工作要求等,對學校行政的影響更加直接,是教師表達意願的渠道通暢。

四、學製劃分

美國已實現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但十二年的中小學學習階段的劃分卻因地而異,靈活多樣,各有特色,沒有硬性的規定。比如,有的地方是小學、初中、高中實行“6、3、3”學製,有的地方則實行“5、3、4”學製,還有“6、2、4”和“4、4、4”等學製,另還有小學8年、中學4年的十二年製學校。美國中小學實行學分製,有的學生讀完11年級就修滿學分,到12年級基本上讓學生自己搞設計,進行課題研究;有的學生在中學選修課還可以拿到大學課程的學分,進入大學可以免修這門課,機製非常靈活。

五、義務教育的經費主要來源

美國在義務教育方麵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公立學校的經費來源主要靠各級政府撥款,聯邦政府撥給6%,州政府撥給46%,學區撥給40%,這些教育經費主要靠各級政府稅收來支持。其他占學校經費的約10%主要由企業、公司等讚助,公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全部是義務教育,全部免費入學,學校還為困難家庭學生免費提供中餐。

以2001年為例,當年全美基礎教育總投入4541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1999年,美國的平均教育經費標準為小學每年6582美元、中學每年8157美元、大學每年20235美元,均居世界第一位。教育經費來源於各級政府預算,即政府日常收入所依賴的各項稅收,主要包括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和財產稅。此外,還有教育稅、彩票收入、教育基金等多種輔助性經費來源。

聯邦、州、地方對教育的撥款大多來自政府預算,即政府日常收入所依賴的各項稅收,主要包括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和財產稅。前兩種稅收是聯邦和州政府支持教育的主要經費來源,財產稅是地方支持義務教育的主要經費來源。義務教育經費除主要來自以上三個稅種外,還有教育稅、彩票收入、教育基金、校企聯合等多種輔助性經費來源。

所得稅,這是美國聯邦收入的主要基礎。個人所得稅比其他稅種的數額都大,例如一個年薪7萬美元的人差不多要繳2萬美元的所得稅。

消費稅,這是州政府收取的最主要的稅種,也是州政府支持教育的主要經費來源。這項稅收的約1/4被用於義務教育。

財產稅,這是向不動產和動產所有者征收的稅種。不動產主要指房產和土地,動產指機器、家畜等有形資產,以及金錢、股票、債券等無形資產。財產稅是地方對義務教育投入的主要經費來源。

教育稅,這是各州為解決教育經費而征收的專門稅種。20世紀90年代,為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有28個州經本州議會批準設立了教育專門稅。該稅對擴充義務教育經費來源起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彩票收入,將發行彩票納入州政府資金體係始於1964年。至2002年,有20個州通過彩票籌集教育經費,另有13個州通過彩票籌集州公用基金,用於州內包括義務教育在內的公共事業。

私人捐贈,這並非政府義務教育的經費來源,但它是社區捐資助學的一種有益方式,是發展義務教育的補充。如加利福尼亞州大約有260個學區建立了較穩定的基金會。

校企聯合,學校在資金預算與發展項目上與商業或工業界合作,贏得其支持。

發行債券,如果需要新建校舍或上其他大的項目,一個學區不能一次性拿到大筆資金,地方政府和學區經當地居民投票同意後,通過債券形式籌集資金。

總之,美國的教育體製和其他國家相比較,最重要的特色是其開放性、多元性、國際性、靈活性。

美國私立中小學

美國的中小學在體製上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目前,美國公立中小學有9萬所左右,占全國中小學總數的70%多一些,大約90%的中小學生在公立學校讀書。公立學校由政府監管,辦學經費主要靠州政府和地方(縣市)政府撥款及籌集,學生免交學費,但跨學區和到非本人居住的城市擇校除外。私立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學生交納的學費和私人及企業的資助。私立學校費用昂貴,小學一年級學生每年交費少則數千美元,多則一萬多美元。

到底是公立好,還是私立好?社會上的看法並不一致。美國公立學校雖然實行免費教育,擁有完善的教學設備,但存在暴力、吸毒和“少年媽媽”等不良現象,加之學校教育經費逐年減少,學習環境和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尤其是墨西哥等拉美移民和美國黑人,通常為孩子選擇免費的公立學校。而私立學校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教學質量令家長感到放心,所以上私立學校是多數人的首選。一些私立學校由天主教或基督教會管理,稱作教會學校,而且開設有神學課,要求學生遵守一定的宗教道德規範,許多不信奉上述宗教的亞裔居民對此有所顧忌。總而言之,私立學校更受家長們歡迎,很多中產階級家庭寧願自費和舍近求遠,也要讓孩子進私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