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與課程設置(3)(2 / 3)

三、實施與發展

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少教多學的倡議,成立了“少教多學委員會”同年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計劃討論會上,部長尚曼達發表了題為《追求質量:自下而上的創新,從上到下的支持》的講話。提到“少教多學是呼籲教育工作者讓學生投入學習之中,為他們的將來做好準備,並非為了測試與考試,質量是少教多學的核心精神。這是指教師與學生產生互動,目的在於開啟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思維投入學習之中”。“少教多學”目的就是要圍繞“少教多學”采取一係列措施,力圖將原有的以效率為驅動力的教育體製轉變為注重質量和學習中的選擇和機會的新型教育體製。在這一新型教育體製中,要增加更多的流動因素,譬如,使學校的課程和分流體製更具彈性,介紹一些發掘學生潛能的新途徑等。所有這些,都在致力於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興趣和才能,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並非純粹為了應付當前的考試。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新加坡政府追求的是讓學生各盡其能,在本國的教育體製下都能實現才能發揮的最大化,而不僅僅是培養出少數的精英。

此次改革,要求必須認識到每所學校都各具特色,學生之間也是千差萬別,“一刀切”的方法永遠不可能適應所有的學生。而學校和教師所處的位置十分有利於他們創新發展吸引學生的新方法。他們必須了解,對於學生來說什麼才是最有意義的,怎樣才能使學生獲益更多,以及怎樣才能形成學生的人格力量。所以說,新的教學方法,適應學校特殊需要的新課程,以及給予學生的新的選擇和機會,這一切的求質創新都是從基層開始的,是自下而上地自然生長,而非忽略學校實際與學生興趣自上而下地強製推行。政府的角色,是要提供從上到下的全麵支持。這其中包括兩股關鍵的推動力:一是要為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二是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靈活性和選擇機會。

(一)為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少教多學”試圖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感動學生的心靈並吸引他們的思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處於中心地位,他們要使用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達到上述預期目標。為此,教師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去開發設計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去反思,去實踐,進而和學生進行互動。鑒於以上原因,新加坡政府從以下四個方麵給予教師和學校領導全方位的支持。

1.減少教學內容,使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有更大的自主性

從2005年起,新加坡政府開始通過縮減課程內容,給予教師相對更多的空閑時間來進行教學設計。削減從小學和中學的低年級開始逐步進行。首先,將中小學學校的課程時間削減10%~20%,削減的內容不會列入小學畢業會考和“O水平”(Ordinary Level)測試的範圍。到2010年,中小學所有科目的內容都將被削減。當然,這是在保證學生能在中等教育結束後的生活學習中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及能夠達到國際標準為前提的。目前,新加坡已經有許多學校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課程。

例如,有的學校在內容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技能,讓學生走出課堂自己去發現知識,而且采用案例研究、電影劇本分析等方式進行開放式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應用所學的知識而非單純地複述事實。通過這些過程,學生在使用技能的同時對知識有了更深層的理解。還有的學校致力於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努力發掘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事物(機器人、演講與戲劇等),促進學生社會性與身心的共同發展。

2.給予教師更多的時間來了解學生、反省教學和分享經驗

一方麵,從2006年起,為了不給教師增添額外的負擔,從每周課程表時間中抽出一個小時,供教師用於反省和設計課程,以及分享專業經驗。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育部提高師生比例,向學校提供更多的教師。另一方麵,教育部向學校提供更多的協助人員。到2006年,每所學校都配有一名專門的合作課程執行官來協助教師完成非教學任務。以此來幫助教師在每周再解放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而到2007年,每所中學都配備一名專職的谘詢顧問;次年,每所小學和初級學院也會設立此種顧問。另外,教育部還會招募更多的助教。

3.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尤其針對新教師

新加坡教育部將在每個社區成立一個教師專業發展卓越中心,供教師用於分享實踐經驗,促進可持續的教師發展係統的形成。再者,還會安排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向年輕教師傳授經驗,幫助他們吸收專業發展的價值和精華。所有的一切,都旨在幫助教師使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模式來設計課程以滿足學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