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泛黃;耳邊的聲音就像留聲機一樣,嘈雜含混。
“現在該向誰射擊!怎麼回事,誰在射擊!”
甲午年大戰時,遭受彈道導彈襲擊的斯坦尼斯號航母特混艦隊亂成了一鍋粥,作戰指控中心和艦隊指揮所一片混亂,根本沒有像樣的命令。咒罵聲、哭叫聲、呻吟聲雜糅在一起,也分不出來是本艦人員的呼救、還是友艦在無線電中的求援。
“全完了,全都沉了,我們都要死了。”
草木皆兵。
三艘航空母艦相繼沉沒,已經起飛的艦載機不得不轉到斯坦尼斯號上,這艘船陷入了可怕的混亂。戰鬥機降落後,為了盡快為其他後續飛機讓出甲板,不得不把已降落的飛機直接推進大海;還有的飛機直接衝進航母旁邊的大海中,飛行員就近跳傘等待直升機救援。
海麵上、浮油燃著大火,水手屍體的衣物在火中被燒光,本來燒焦的殘肢在高溫蒸煮下再次被漂白,像是漂在水麵上的死豬群。幾架救援直升機駕駛員無不痛苦地哭泣,海麵上就像是一個龐大的漁場,每畝區域都成團地聚攏著三五十名死者。
哭,沒有用。受創的斯坦尼斯號和其他殘艦、以及航速尚能超過20節的受創艦隻重新整編,試圖尋獵遼寧號航母戰鬥群。這不是為了找回場子,更重要的是,作為首道屏障第一島鏈雖然已經完全崩潰,但也要把中央大陸的遠洋艦隊堵在近海,讓對方沒有衝出來的能力。不然,外圍基地也很快會失守。
天不隨願,畢竟不是英雄主義的好萊塢電影。斯坦尼斯號不但沒能發現遼寧號的蹤跡,而且損管工作不力,多個艙室進水加劇,舵機工作不穩定。萬般無奈之下,該艦隻能退出戰鬥,改為南下,前往那時候最為安全的蘇比克灣。
呂宋島西南蘇比克灣聯合海空軍基地,甲午年大戰的南洋拉鋸戰爆發前最重要的整訓基地,也是幸存的斯坦尼斯號艦載機的臨時基地。
狼狽、幾乎是連滾帶爬。頭狼比爾從來沒有受過如此的屈辱。
出擊時不可一世、浩浩蕩蕩的四艘航空母艦,頃刻間沉沒三艘、另一艘中度受創。龐大的超級艦隊各驅護艦隻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可這僅僅是開始。西太平洋看似開戰不久,可儼然已經成為了精心布置的“象棋殘局”。戰事剛一爆發,所有的戰鬥就像鍾表一樣連鎖而精密。不僅是第七艦隊,中部第五艦隊、東太平洋第三艦隊如同飛蛾撲火一樣敗績連連。各個戰鬥群潰不成軍,亂哄哄地敗退。
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殘部聚集雜糅在一起,擁擠在蘇比克灣聯合基地。各個軍種、各個中隊的戰鬥機胡亂擺放著,毫無用處,沒人敢起飛。基地四周架設起了林林總總口徑不同的各種防空火炮。甲午年戰爭打到這時候,因為拖延而轉化成為異常疲勞的持久戰,基地四周也逐漸形成了生活群落。
此時正是烏克蘭引發的歐洲戰事趨緊之時,前美海軍投入太平洋的兵員來源混亂。在不斷地失敗、不斷地潰逃、不斷地淪落之後,大量非正式兵員和有色族裔軍人開始在南洋播撒開來。有的人當了逃兵,在當地躲了起來;有的是戰艦沉沒,順著海流飄到陸地、僥幸生還;還有的軍人根本就是成建製地叛變。
這些人,就是後來的南洋遊獵傭兵,也就是比爾在戰後聚攏起來的人。蘇比克灣基地是後來傭兵集鎮的雛形,天守鎮便是這個模板而形成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