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亞洲“超人”——李嘉誠3(2 / 3)

1980年春,當時的全國僑聯副主席、香港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莊世平先生來到汕頭訪問,參觀了汕頭醫專附屬醫院,發現這裏的儀器很少,很落後。莊老對此甚為關心,回香港後,他與李嘉誠談起了這件事。不料,李嘉誠對這件事也很關心,他對莊老說:“辦醫療的事,我很喜歡。應該讓他們的儀器設備更完善些!”莊世平說:“法國的醫療器械是很貴的!”李嘉誠說:“不怕!他們需要些什麼儀器就讓他們開個單吧,辦好醫療,保證市民健康,對政府對國家都十分重要!對這件事我十分樂意做。”之後,莊老通知汕頭醫專附屬醫院報清單。據悉,醫院所報購進儀器項目僅需人民幣200萬元左右。誰知李嘉誠一下子就讚助了500萬港元。汕頭醫專及其附屬醫院靠李嘉誠的讚助,引進了110多項先進儀器設備,大大改善了醫療的條件,擴大了診治項目,提高了醫療質量,使醫院舊貌換新顏。而李嘉誠的這一舉動,一時轟動全國,引為美談佳話。

繼1980年在潮州捐巨資興建潮州醫院、潮安醫院後,李嘉誠又一次找莊老商量,打算集中力量辦好一所汕頭的醫學院及附屬醫院,並向新華社香港分社反映了這一想法。此舉得到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和廣東省政府的支持。1983年8月29日,國家教育部派專員到汕頭醫專檢查評估。經國務院批準,汕頭醫學專科學校及其附屬醫院遂於1983年9月升格為汕頭大學醫學院。1988年2月3日,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出《關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支援汕頭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通知》,其文稱:“為加快汕頭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建設,經各方協商後,我委確定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承擔全麵支援汕頭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任務。”對此,李嘉誠深表滿意。

早在1985年春。當汕頭大學校本部的首期建校工程顯露眉目之後,李嘉誠就開始積極籌劃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新建工程和校本部二期工程的繼續推進。這是基於他那“一鼓作氣,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以底於成”的遠見卓識和強烈的事業心和天職感。“有1000多萬人口的潮汕地區,應該擁有一所一流的現代化的多功能的綜合性大醫院,應既能發揚高度的人道主義精神,救死扶傷,造福民眾;它又應是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化的教學醫院,在這裏培養出一流的醫學技術人才,為保證民眾健康、為發展特區經濟服務。”這就是李嘉誠的構想,是李嘉誠對“杏圃新猷”的期望和寄托,是他對建設新的附屬第一醫院“情有獨鍾”之所係。

1985年4月6日,他在吳南生、林川、林興勝、羅列和汕頭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伍正誼教授陪同下,到醫學院看望師生員工,了解教學科研情況。李嘉誠在聽了工作彙報並作了巡視之後,對在座的人強調說:“現在的醫學院已有相當的規模,是在培養高質量的醫生了。我們有了好儀器,還要有好老師,才能充分利用好儀器,讓好儀器發揮作用。招生要重視質量,要創造好條件,吸引國外的優秀教授前來講學。我們的學生也可以到外國去學習幾年,再回來服務,為潮汕一帶服務,給國家做出大貢獻。”

李嘉誠興奮地說:“我們辦事業,決心很重要!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條件夠、決心夠、運氣也好。我們要實實在在地幹,汕大的前途是無限的!我有機會為國家為鄉親父老做一點事,是很應該的!”

隨後,李嘉誠一行又到將要新建的教學醫院察勘地址。該院位於汕頭市新發展的東區黃金地帶。在東廈路之東,座北向南,四周都是通衢大道。李嘉誠對所選院址很滿意,不僅新建的附屬第一醫院在汕頭市醫療事業的布局上,填補了發展中東區地帶的空白,便於從四麵八方來的患者尋醫求診,而且“醫院解決了朝南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香港是很難解決的”,這很“有利於患者的休養與健康的恢複”。

在李嘉誠的關心、促進下,汕頭大學醫學院新建附屬醫院於1987年5月14日奠基動工。汕頭大學校本部的第二、三期建校工程也緊接著分別進行。其中包括了汕頭大學的學校交流樓、汕頭大學的精神衛生中心、醫科教學大樓、教工和學生宿舍樓、學校運動場(包括遊泳池、田徑場、體操場、足球場、籃球場、各種訓練場和擁有2400個座位的看台等)等。附屬醫院的建築麵積為3萬平方米。校本部第二、三期建校工程的建築麵積為15萬平方米,共投資1.4億港元。

1988年1月8日,李嘉誠專程抵汕參加新建附屬醫院的平頂儀式。他和吳南生、莊世平、黃麗鬆、林興勝、陳燕發、林川、楊應群一起,揮鍬鏟起混凝土平頂。當日喜炮鳴響,歡聲雷動。李嘉誠即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今天參加這個盛典,我感到十分高興。這個工程速度快,質量好,這要感謝汕頭市有關方麵的大力支持。要感謝香港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廣東省二建公司全體人員和工人的共同努力!這個醫院的建成,有利於人民的身體健康,對服務社會、造福子孫將起著巨大的作用。”他強調說:“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醫學院辦好,醫學院的工作要帶個好頭。當然,我們汕大這個大家庭一定要搞好,醫學院辦好了,是汕大的光榮!”

李嘉誠這次蒞校,對汕頭大學的進步感到滿意。他對來自美國、加拿大的外籍教師們高興地說:“整個中國都在前進,汕大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在教師座談會上,他又一次反複地強調了這樣的思想觀點:“希望汕頭市全力支援汕大和醫院、新建附屬院的工作!我們一定要齊心協力,把汕大、把醫學院、把附屬醫院辦好!”

李嘉誠特別強調說:“所有建築物和贈品,都不要寫我的名字!我個人是不求名的。”

此後不久,根據國家教育委員會的意見,汕大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這一年的2月26日,在廣州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校際協作協議書”。協議書從教學、醫院建設、師資培養、科學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麵,都規定了協作目標與具體實施辦法。要求在今後5年內,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將派出一批業務骨幹和行政管理人員,到汕頭大學醫學院參加教學、醫療並指導工作。通過兩校全方位的合作,使得汕頭大學醫院及其附屬醫院,符合五年製本科的合格標準,並逐步接近或達到上海二醫大的辦學水平。

李嘉誠對汕頭大學醫學院新建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寄予很大期望。基建費用及引進先進儀器設備費用投資超過1億港元。他所期望的是:“這所醫院要培養出一流的醫科學生。能多為潮汕人民造福!”“要服務於潮汕民眾,要充分發揮醫院的社會效益,要為潮汕人民多做好事!”“在醫院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上要取得成績。”“要用好儀器,不要浪費!”還強調“要與上海二醫大搞好協作。要認真進行改革,培養好師資,努力提高教學、科研、醫療質量,要在較短時間內達到高規格水平,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好醫護人員,使他們都能安居樂業,讓他們愛我們的醫院,愛我們的事業,為造福潮汕人民做貢獻!”

汕頭大學醫學院新建附屬醫院的規模和設備不僅是在粵東地區所罕見,在廣東省、在全國也屬罕見。這所醫院在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救死扶傷、保證人民健康等方麵做出了許多貢獻,也造就了一批優秀醫護工作者,培養了一批批優秀醫生。盡管它的命名是“汕大醫學附屬第一醫院”,但人民群眾卻習慣地把它叫做“李嘉誠醫院”。這是不經“批準”的稱呼,是人民群眾自己的意誌、理念和意願做出的“命名”。現在,大凡老伯、老姆、阿姐、小孩、“的士”司機、三輪車工友、路邊報紙廣告,誰都不把它叫做“附一”院,而“李嘉誠醫院”則有口皆碑,約定俗成了。這是千千萬萬老百姓的“認同”!

李嘉誠發展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另一項貢獻,便是創建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該中心工程於1986年7月動工、1987年3月竣工,1988年1月開始試辦。建立這麼一座精神衛生中心的主要目的,在於改革國內對精神病的治療、預防及管理現狀,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衛生道路來。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的建築設計,體現了國內首創的新型模式。它實現了管理的開放化,生活的家庭化,治療的綜合化和建築的園林化。

該中心開辦以來,已初具規模,組建了一支技術隊伍,成立了精神醫學教研室,做到了教學、科研、醫療三結合,是國內高等醫學院校的第一所精神科附屬醫院。其醫療的新型模式,已引起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教授們的重視、讚揚和關注。該中心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6%,治愈率達到40%以上,受到病人家屬的廣泛好評。該中心所接收的病人中,還有一些是港澳同胞、美籍華人。他們都是慕名而至的,“快快樂樂地住進來,高高興興地回家去!”有的病人住院後,在美國的親屬還專程過來給他們過生日,開音樂演唱會等。

李嘉誠一生在追求財富,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造福百姓,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這是他心胸寬大的表現,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表現,也可能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一個人如果自私自利的話,就不會有人支持,也就不會贏得人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