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直覺性。男女之間會出於直覺將對方美化,並被對方所吸引,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就是把自己所希望出現的特征賦予對方;所謂“月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則是把自然景物和周圍環境都打上了愛情的印記。這種直覺性的戀愛可能會讓自己在學習、工作中心猿意馬,容易出現差錯,所以處於戀愛期的青年男女應注意控製情緒,利用愛情的強大動力,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第二,隱蔽性。青年男女在熱戀期間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在言辭方麵,含蓄且富有詩意;行為方麵,隱蔽且富有德行。簡言之,他們在言談、舉止、目光、表情、行為方麵處處體現著一個“愛”字。

第三,排他性。熱戀期間的青年男女往往具有獨占心理,會對意中人的專一摯求、忠貞不渝,會排斥對對方有好感的人,不允許第三者介入,容易“吃醋”。有這種心理的青年男女應該明白,愛情是寬容的,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允許對方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心胸狹隘、自我封閉非常不利於愛情的健康發展。無故猜疑、幹涉別人人身自由必然會給自己和對方都帶來煩惱,甚至導致愛情的破裂。

第四,波動性。這個期間的男女的情緒變化很大,反複無常,熱可達到白熱化,冷則驟降至冰點;高興時喜笑顏開、手舞足蹈,懊惱時則垂頭喪氣。這種大起大落的情緒變化有時會對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應通過加強自我修養、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減少自己的情緒波動。

第五,衝動性。處於熱戀中的青年男女,認識活動範圍往往會因對異性的專注而縮小,理智分析能力也會受到抑製,習慣行為受到破壞,此時發生的許多事情與平時可以完全不同。同時由於控製自己的能力減弱,往往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行動的意義與後果,因而可能導致一些不理性的事情發生,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為了避免自己的衝動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處在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應該互相尊重,自我尊重,保持愛情的純正和貞潔。

青春期的男女雙方可以通過與異性交往,從對方那裏取長補短,來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動水平。同時異性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讓人感到溫暖,達到心理上的平衡。正常的異性交往能給雙方造成一個發展各自優點的最佳環境,男女生都想成為異性注目和歡迎的人,都會極力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這是自我發展、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環境,對克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是一個難得的促進機會。

3.遠離“師生戀”的泥沼

“戀師情結”一般發生在處於青春期的部分學生身上。進入青春期後,中學生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和注意,產生朦朧的性愛心理體驗。由於老師們有知識、有修養,比較成熟,再加上對學生們循循善誘,熱情幫助,這很容易博得男女生的傾慕和好感,進而導致“戀師情結”的發生。“戀師情結”是青少年朋友們性意識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正常現象,但某種意義上來說,“戀師情結”也是種不良的心理,因此,青少年朋友們,你們要深刻地了解什麼是“師生戀”。

情竇初開的羞澀少女喜歡上英俊帥氣的男老師,清澀多情的陽光少男迷戀上清秀溫柔的女老師,這並非是瓊瑤小說中的情節,而是不少人學生時代的經曆。這種青少年的戀慕對象指向年長的異性,尤其是老師,心理學上稱之為“牛犢戀”。這是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師生戀常常會在平靜的校園裏激蕩起陣陣漣漪。盡管類似魯迅與許廣平等師生戀終成正果的例子也不少,但更多的師生戀則是嚐盡酸甜苦辣後最終不了了之。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戀師情結”也是種不良的心理。

青少年,千萬不要陷入“師生戀”的泥潭

“師生戀”同“老少戀”一樣,絕大多數不會有好的結局。這是因為你此時的思想和情感尚處於幼稚階段,對老師的背景、性格等各方麵缺乏了解和判別,多半是一時感情衝動,盲目性很大。也許戀情來得熱烈,但由於缺乏實在的基礎,很難持久。加上讀書時代談戀愛容易分散精力,影響學業。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青少年有可能會由於和老師談戀愛又不為周圍的人接受,感情受到挫折而無心學習,使學習荒廢,甚至輟學。如果遇上老師已成家,那麼他(她)將扮演不光彩的“第三者”,同時遭到學校和家庭的反對,社會的輿論譴責等,這些壓力將使他(她)難於融入社會。

晨晨是一名高一學生,他的英語成績一直處於班級下遊,為此,溫柔秀美的英語老師每天都單獨開小灶為他補課,試圖讓晨晨的成績突飛猛進。與老師單獨接觸的時間長了,晨晨不知不覺從內心喜歡上了自己的英語老師。他喜歡老師微笑時翹起的嘴巴,喜歡她披散的長發散發出的陣陣清香。後來有一天,他突然聽到老師要結婚的消息,晨晨頓時感覺五雷轟頂,內心世界愈加迷惘和抑鬱。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青少年們的性心理轉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易將愛戀轉移到年輕的異性老師身上。因為師長是青少年朋友們首先認識和學習的榜樣,而作為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往往會由尊敬、愛戴進而轉成為愛慕。然而愛上老師的學生往往又是惶恐不安的,如果你們得不到正確對待,便會走向極端,甚至導致心理障礙或疾病。

毫無疑問,在“戀師情結”中迷惑的晨晨需要指點迷津,而教師的楷模作用、教育方式和青少年心理的理解是預防、解決你們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如果青少年自身都注意學習基本的心理知識,進行正確的青春性心理教育,便可以大大減少青少年們在青春期的戀師困惑。

影響青少年“戀師情結”的性心理

其實,“戀師情結”都是青春期惹的禍,性意識的萌發是最根本的原因。由於異性老師身上優點更為突出,有成熟的人格和成功的事業,如果再加上或英俊瀟灑,或溫柔善良,那絕對會成為男女生暗暗愛慕的對象。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會對青少年產生很大的影響。凡是戀上老師的少男少女,都會存在這樣的性心理:

一、純真的精神人格向往。從觀察可看出,青少年朋友們迷戀的異性教師,往往是那些儀表、風度、智慧和人格出類拔萃,對學生傾注了無私的愛,深受學生欽佩敬仰的人。從心理來看,中學生這種對異性教師的鍾情與“英雄崇拜”,實質上是他們內心自我完善動機的自然流露,是個體迷戀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在崇拜對象身上的投射反映。

二、心理的閉鎖性和不切實際的虛幻單戀。調查發現,“戀師情結”者大多具有閉鎖心理,他們極少向父母、師長或好友吐露內心的這種隱秘,這和青少年中流行的追星族的張揚、炫耀和模仿有著很大區別。由於傳統的倫理觀念和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人們對於年齡、能力、社會地位懸殊過大的戀情,通常采取不接納態度,這種無形的壓力迫使許多中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深藏在心底,表現出嚴重的閉鎖心理。

三、表現一定的性別差異與個性差異。“戀師情結”存在某些性別差異,一般以處於青春萌發期的少女居多。這可能是由於青春期的女孩對情感的要求比較深刻和細膩,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護,以及與男孩心理的成熟錯步差異有關。在個別差異方麵,這種情感的發生以內向型的學生居多,尤其那些缺乏家庭溫暖與關愛,性格孤僻的青少年是“高發人群”。

四、不穩定性。研究證明,絕大多數青少年的“戀師情結”都是難遂其願的。一是同齡異性的相戀,較容易有共同話題。而“戀師情結”多是一種精神上的單相思,被傾慕的教師往往並不知曉,即使偶爾有所覺察,大多也能以一種慎重、得體的態度,巧妙地加以處理。

青少年“戀師情結”也與社會有關

第一,在青少年後期,你們心中的父母形象會變得越來越渺小,獨立意識變得強烈,逃脫家庭、遠離父母監護的願望膨脹,渴望著能重新選擇一種活法。但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經驗不足,常使你們感到束手無策,你們渴望理解與幫助。環顧周圍,你們發現,與自己朝夕相處,關愛關心自己成長,傳道解惑的老師,有閱曆,有才華,有智慧,充滿成熟之美,很容易占據你們的心靈,成為你們崇拜的偶像。於是有一些學生便會對異性老師產生愛慕之情。在學生意識到戀上老師是違背社會道德時,痛苦的感情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麵,以致不能自拔。

第二,青少年中出現的戀師現象,是“戀父母情結”的另一種體現方式。人們的社會化過程是由家庭、社會、學校共同來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愛撫以及家庭氛圍的影響深刻,父母的過分溺愛會造成你們對父母的心理依賴,沒有很好的完成自我成長。在學校,你們在潛意識中也渴望得到父母般的關愛,而這種愛很容易轉移到關心愛護他們的老師身上,並誤把它當成一種愛情。

青少年你們對老師產生的崇敬和傾慕應該珍惜,不要用非分的欲念和失誤的行為去玷汙它,師生情誼一旦變為越軌行為,就會失去它的美好性,隨之而來的隻會是無盡的煩惱和後悔。

為自己製造更多與異性交往的機會,鼓勵男女同學間發展正常的友誼,解除對異性的神秘感,對他們性心理的健康發育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必須的。

4.不要貪戀一時的愛情

有句話說得好: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真情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而中學生的愛情則不是這樣的。很多的感情都是不穩定的。愛情雖然在自己的身邊是人生中一段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也不能非要去強求愛情。要知道如果貪戀一時的愛情,那麼人生就將失去得更多,特別對於青少年時期的愛情。

愛情是人生中的最美好的回憶,但是很多時候,自己不得不去割舍掉偉大的愛情,而為了彼此更好地活著。一時的愛情雖然能帶給人們一段很溫馨的歲月,歲月能讓一個人的精神上有了支柱,能催人淚下。但是那都不是長久的事情。

心理發育不成熟,很多的思想都在不斷地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著,所以,此時的愛情更是紙上談感情----空頭支票一張。所以。應該合理地麵對少年時期的愛情,仔細斟酌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