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心靈深處→

在生活或者工作、學習當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以上的體驗:那就是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凡事都提不起興趣,遇到事情時總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好因而也懶得去做它。這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遇到困難的時候,屢次不進,就會想到退縮,或者容易在這時接納他人哪怕有意無意的消極影響。這種心境在心理學上稱為消極心態,是與積極心態相反的一種情緒,它是時時幹擾我們工作和學習的一種心態。輕易接受消極影響的這種弱點的破壞性極大,因為多數人不知道這種弱點像敵對陣營中鑽入了對方的內奸一樣,他會想方設法阻撓破壞你積極的一麵,使人心情特別壓抑,情緒低落,會使人喪失鬥誌,放棄理想;消極心態嚴重的人往往不愉快,情緒不穩定,對身心造成損害,易患多種疾病。

消極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害怕失敗。失敗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所有人都遭受過無數的挫折,因此,這種失敗的恐懼感就一直潛藏在我們的身體裏麵,隨時威脅著我們。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內心的膽怯和懦弱,從而產生消極的想象力和預期的失敗感。

自我認識的錯誤。每個人都對自身有一個印象和評價,這就是自我認識。這種認識在這們的一生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一個人之所以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是因為他認為,他這樣做更符合他的“我觀”,即更符合他的身份、年齡、性別、品德、能力等等。對青少年而言,如果他覺得自己是優等生,他就會為此而努力,盡量避免其他的幹擾因素,而如果他認為自己智力不好,他就會有意無意地原諒、縱容自己成績差、無能,他的行為目標,可能僅僅是不做白癡,那麼最終的結果也就是喪失對自己的信心,使假想心理成真。

做事經常半途而廢。在遇到困難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帶來的種種傷害。“害怕”是因為對自己沒有把握,自認為能力不夠,自信不足,同時,總是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麵,因而顯得膽小,脆弱、憂慮、猶豫、找借口。在這樣心態的影響下,這種“害怕”就會與日俱增,心理的承受能力會越來越低,於是,輕易就會被困難嚇倒,造成推卸責任,消極被動。

解開心結→

那麼,怎樣戰勝消極心理呢?

1.永遠不對自己說“我不行”

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經常對自己說“我能行。隻有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才能找到肯定自己的支撐點,才能樹立信心。任何人都有長處,同時也有短處,例如理科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文科成績不一定突出;做難題高明的同學,容易的題目的正確率不一定高。總之,隻有學會在比較中挖掘自己的長處與優勢,才能對自己充滿信心,走出消極的困擾。

2.注意力轉移法

當青少年們遇到嚴重的挫折或傷害時,往往會產生憤怒、恐懼、焦慮等強烈的情緒反應,在這種激情狀態下,最容易一時衝動,做出違反情理的事,這時要理智地控製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中去。多回憶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來衝淡或忘卻煩惱,此來緩解不良情緒的影響,從而逐漸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其次可以自覺地改換環境。如外出散步、旅遊參觀,調換居住地點等。這樣可以衝淡消極情緒的影響。

3.尋找適當的宣泄方法

當心中有煩惱、不痛快、傷心的事時,不要悶在心裏而要找有關的人、自己的朋友或親人傾訴。即使他們不一定找得出好的解決辦法,自己說出來也是一種釋放,於身心有益。長期強製壓抑情緒,會使內心的體驗變得更加強烈,從而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當你遭到突如其來的災禍,精神受到打擊心裏不能承受時,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放聲大哭。這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排遣緊張、煩惱、鬱悶、痛苦情緒的方法。傾訴。隻有情緒發泄出來,精神才可以得到放鬆,消極情緒才能逐漸消除。

4.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

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麵去尋找原因。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隻要積極有為,揚長補短,“長風破浪”就會“有時”;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不要讓自卑情緒成為你的主宰。需要注意的是,在與別人進行比較的時候,要知己知比,有其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降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否則,將會產生消極的自我否定心理,大大影響做事的積極性。

5.隨時調整自己的目標

在某些情況下,雖經努力也難以達到目標,很容易陷入一種困擾、迷茫的心境之中,這時要客觀地分析情況,對自己預期的目標進行調整、修改,使它更切合實際,這樣就容易獲得成功,擺脫受挫的心境。隻有對自己的目標隨時做出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能力範圍,才能獲得相應的成就,產生自信心。當然,有時候挫折也是難免的,青少年朋友們要學會在生活的挫折中吸取經驗,反複磨練,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6.正確的對待失敗,戰勝失敗機製

“失敗機製”是個不斷自我加強消極症狀的係統,它能瓦解我們潛在的積極樂觀的本能。失敗機製包括挫敗感、攻擊性、不安全感、孤獨感、不確定感、憤怒感、空虛感等等,這些看似小的心理,卻常常是導致人生挫折的罪魁禍首。所以,要想開啟快樂生活之門,就必須要戰勝他們。你可以嚐試新事物,在嚐試的時候,必然會被失誤困擾,不要拒絕錯誤,輕鬆地承認錯誤,但是要藐視錯誤,寬容自己一如寬容你的朋友一樣,否則你就會扼殺你的嚐試。在不斷的失敗與努力中,開發自己的潛能,不斷的自我完善,恢複自我的本來麵目。

7.適當的放鬆自己

當你受某道題困擾,當你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時,不妨停下所做的事,做一個深呼吸,然後休息一會。如果可以,改變一下環境。還可以做一些放鬆的練習,它們可以讓積極的思想代替你的消極思想。用寬鬆的環境來調適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以恢複身體的各種功能,但這種調適必須是健康有益的,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比如,來一次散步或者遠足,讀一本好看的書,聽你喜愛的音樂。做一些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思考中解放出來的事情。放鬆要適可而止,要有度。

4.為什麼心理如此脆弱

你的困惑:我們學校又有一名女同學自殺了,她是因為告白遭到拒絕而服毒自殺了。前不久就有一位優等生因為高考落榜而在學校的大樓上跳樓身亡,現在又出現這樣的情況,我真的無法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樣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他們的心理為什麼如此脆弱呢?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故事之(1)

這是一個年僅15歲的學生,名叫樂樂。他平時學習上受到老師的好評,性格比較內向,但並不自閉。但是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他服毒自殺了。

在得知樂樂自殺的原因後大家都很吃驚,他自殺的原因很簡單:在課間活動的時候,沉浸在節日喜悅中的樂樂因為沒有完成作業,受到年輕的班主任老師李可的嚴厲批評。李老師把他的作業本撕毀,扔到他的臉上,讓他“滾蛋回家”。樂樂聽後非常氣憤,轉身就朝家中跑去,在外工作的父母下班回來後,發現了已告別自己花樣年華的樂樂的冰冷地屍體……

故事之(2)

十六歲正是一個花樣的年華,正值花季的小曉卻在家中吃藥自殺了。

小曉生前曾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她不僅學生優異,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平時喜歡擺弄吉他,彈唱流行歌曲,經常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及歌唱比賽。有天,她找媽媽給她買一張唱片,是小曉最崇拜的偶像剛出的新專輯。但是媽媽卻以“快要升學考試了”為由拒絕給她買唱片。為此,小曉很是生氣,便和媽媽進入冷戰。幾天過後,小曉的媽媽在數次遭到小曉的冷臉及冷言冷語相待後,終於忍不住大發脾氣:“那個破明星有什麼好的,就為一個見都沒見過的人你擺臉給誰看哪,一個學生不好好學習,每天就知道追星,看你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幹脆不要上學了,回來讓你一次追個夠!”

小曉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眼淚流個不停,她不明白平時對自己有求必應的媽媽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最終她選擇了喝下大量的安眠藥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透視心靈深處→

此類案例在當今社會中並不少見,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太脆弱,承受能力太差。以至於樂樂在受到老師的批評後選擇服毒來結束痛楚,而小萍也選擇相同的路。麵對青少年人群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除了加強家庭和學校教育,幫青少年樹立起一個正確而積極的人生目標,注重培養他們形成頑強而堅韌的性格外,青少年也應正確地對待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壓力,以達到及時消除心理障礙,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

現代青少年中不斷湧現出一些讓我們始料未及的新問題,當前中學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的現象較為普遍,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心理壓力過大

青少年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於家庭方麵。現在的學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裏的“獨苗”,父母給的愛多,期望也多且重。有一些家長溺愛子女,使他們缺乏鍛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也降低了。來自家庭原因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家庭不關注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子女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生活中麵臨的具體問題也得不到父母的指導,易走極端。比如打工者子女出現的問題;另一種是過度保護,家庭什麼都包攬,也容易讓青少年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另外,家庭殘缺或父母關係緊張也是造成學生心理脆弱的一個原因。在這樣的家庭中,家庭關係緊張導致的敏感孤單的心理使他們在麵對挫折時容易一蹶不振。從而造成不能正視現實生活中的波動和挫折,影響其人格的發展和完善。

二、未經挫折,依賴性強

在家人和周圍環境的寵溺下長大的青少年,往往有著非比尋常的優越感。生活的一帆風順讓他們習慣了在平靜的大海中航行,以致稍有些風浪,他們就會不知所措,心理難以承受。有經曆才會有成長,人人都不喜歡挫折,但挫折又不可否認的是助人成長的重要元素。青少年心理脆弱也跟其年齡也有一定的關係,由於他們涉世不深,又正逢角色和身份的轉變時期,必須麵對很多從未體驗和經曆過的問題。這對那些習慣依賴父母的青年而言,就更難把握自己。學生在長期的傳統方式管理下,絕大多數一直處於被動地位,逐漸喪失了主體意識,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依賴他人,一旦失去依賴,便無所適從,導致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不會孤立的處理問題,喜歡否定自己,害怕失敗和挫折。

解開心結→

當今社會中,青少年由於心理承受問題,因為一些皮毛小事而輕易結束自己生命的事件其實並不少見。那麼為何青少年的心理會如此脆弱呢?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青少年時期是最重要的時期,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對於以後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青少年在這個時期的生長發育旺盛,同時也會有多種不良心理問題滋生。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是很多的:有的同學考試成績不理想,則垂頭喪氣,心情苦悶,嚴重的甚至怕見人;有的同學受到家長或老師的批評,便不吃不喝、生氣、使性子等。這就是一種普遍的心理問題——心理脆弱。心理脆弱的主要表現就是麵對挫折,會怯弱,後退,害怕,不敢迎難而上,給自己施壓,從而導致了以極端的了斷方式去逃避。這種不能承受挫折與打擊的脆弱心理,使得他們行為難以捉摸,處事較為極端,還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危害很大。所以當代青少年應該學會消除其脆弱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學會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挫折。以下是具體的方法:

一、學會正視挫折,隨時做好麵對挫折的心理準備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幸運之神,挫折這個詞最好與自己無關;但是,“一帆風順”、“心想事成”隻不過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已。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總會有需求得不到滿足、願望不能實現的時候。要認識自己所麵對的周圍環境,並且要調整自己,使之適應環境。要正確的認識到挫折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都會有不同的挫折潛伏著,隨時會來考驗你,所以就要求青少年能夠積極地麵對挫折,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那麼當挫折來臨時就不會不知所措。

二、學會如何應付挫折

隻有應付挫折的思想準備還遠遠不夠,還需有應付挫折的方法。遇到挫折首先要沉著冷靜,自我疏導。麵對挫折不能自卑,要有憧憬,要告訴自己挫折背後就是成功,隻要有信心,不放棄,鼓足了勇氣迎難而上,總會克服困難的。有些挫折,以一個學生的能力,確實無法獨立解決。這種情況下,學會去尋求他人的幫助。當遇到挫折時,往往當局者迷,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如果求助於家長、老師或者同學,往往能抓住要害,對症下藥,走出困境。挫折之後要善於總結經驗,從中吸取教訓,這樣就會盡可能地避免重蹈覆轍,將失敗作為成功的籌碼。

三、注意培養受挫後的恢複能力

樂觀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振奮精神。與挫折過招的過程是讓人鬱悶的,有的人會在挫折過後仍然保持這種不良的情緒一段時間,有的甚至會更久。所以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來引導自己從挫折的陰影中走出來。比如:對生活要抱有樂觀態度,要以微笑去麵對每天的人和事,胸襟要開闊,豐富自己的知識,多交朋友,走出自我的封地。或者可以告訴自己,挫折並不可怕,就如暴風雨,一旦過去,留下的隻是能夠讓人展顏歡笑的一跡美麗的彩虹而已。不妨把挫折看作是一件不完全的好事,因為它讓你成長。

5.為什麼自信過度即為“自負”

你的困惑:我是被家長捧在手心裏長大的,從小我就認為我自己是世界的重心,因為整個家族幾乎都是圍著我在轉,我所想所要的,他們都會盡力地滿足我。然而,當我把這種高姿態放在學校時,他們都私底下說我“自大”、“自負”,但那就是我啊,難道做真正的自己不好嗎?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有一天,卡特和他的學生在一起聊天,有一位出身富有的學生來到他們麵前,當著所有同學的麵,誇耀他家在瑞士附近有一片廣闊的田地。

當他在自吹自擂的時候,一直在旁邊不動聲色的卡特,拿出一張地圖說:“麻煩你指給我看,洛杉磯在哪裏?”

“這一片全是。”這位學生指著地圖得意洋洋得地說。

“很好!”卡特又問道,那麼希臘在哪裏?”。

這位學生好不容易在地圖上找出一小塊來,但和洛杉磯相比,實在是太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