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在哪兒?“卡特又問。

“瑞士,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這兒。”學生指著一個小點說著。

最後,卡特一臉正氣地說:“現在請你指給大家看,你家的那塊廣闊的田野在哪裏呢?”

這位學生急得滿頭大汗也沒有找不到。

他無奈地回答道:“對不起,老師,我錯了!”

這位學生就是由自負的心理呈現出了自傲自大的表現,最終將受人鄙視或嘲笑。我們要以一顆謙卑的心態去麵對一切,那才是一種真正高尚的情操。

透視心靈深處→

自負是過於自信或過高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種不切實際自高自大的心理表現,這種現象會使人言談舉止狂傲自私,瞧不起人。青少年有自負心理是一種嚴重的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有史以來,因為驕傲自大、極端自負而折戟沙場的例子甚多。如:拿破侖的“滑鐵盧之役”、曹操的“赤壁之戰”、關羽的“走麥城”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教訓。如今,有的青少年因為自負而不能和夥伴友們好地相處,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不良表現;有的青少年不尊敬長輩、對大人們傲慢無禮。還有的青少年因為自負不愛與別人說話,不回答別人問的問題。這種不正常的心理表現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富蘭克林曾說過:“自負是一個人要除掉的惡習。”可見自負對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一般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大多數是表現在獨生子女或是家庭條件較好的青少年身上。青少年有自負心理的一般表現為:自視過高,總是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從來不關心別人,任何事情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最終門庭冷落、孤單一人。自負不但會給青少年造成負麵影響,還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及心理健康。

青少年產生自負的原因如下:

1.不良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產生自負心理第一根源。有的父母過分地寵愛青少年,還有就是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比如您的青少年聰明可愛還會彈鋼琴,那麼,他的優秀被親人及同齡人讚歎不已。這些過分的誇獎從客觀上助長了他自視過高,目空一切。慢慢地自負的現象就表現出來了。

2.生活中的一帆風順。現在大多青少年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中,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挫折,在學校又因為成績突出,經常受老師的表揚,這就很容易使他們養成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3.過高的自我認識。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往往掩蓋自己的缺點,誇大自己的優點。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往往容易產生自負的個性。

自信的人對自己有著客觀的認識,所表現的是實際的內在自我。而自負的人恰恰正是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所表現的多是誇張的自我,或是幻想中的自我。自負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過於自尊”。具體來說,自負有以下幾方麵的表現:

1.自負者一個最主要的外在表現就是對自己的評價過高。自視過高,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別人都不行。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係疏遠。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對人沒有絲毫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個門庭冷落。而實際上,對自己的誇張和炫耀——自負的主要表現之一,本質上正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2.自負的人有較強的嫉妒心理。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其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極力去打擊別人,排斥別人。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樣幹,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他們隻考慮自己,不關心他人,總想讓別人都圍著自己轉,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

3.自負在對人待物方麵也可以表現出來,他們不懂得尊重別人,缺乏修養,以清高、盛氣淩人來顯示自己的優越。他們往往看不起別人,總是固執己見,唯我獨尊,喜歡自我欣賞,喜歡別人仰望自己的感覺,這樣就使人言談舉止狂傲自私,瞧不起人,從而搞得心理孤寂,交不到真的朋友。

解開心結→

自負往往會導致青少年自滿,會使他們喪失進取心,增強虛榮心。它會成為青少年性格上的弱點,會阻礙其前進的腳步,所以,青少年應該培養良好的習慣去克服它,不讓它滋生蔓長。要克服自負心理就要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青少年要善於接受批評

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是最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意見了,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可以在做事時可以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這樣通過別人的友好提醒。很快就會改變你過去固執己見、惟我獨尊的心理。

2.謙虛是良好的傳統美德

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要用一顆謙虛的心與別人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這是你個人自覺成長的開始。古人雲:“謙受益,滿招損。”你可以有豪氣萬丈,但絕不能半分有自負心理。就算你有超人的才識,也要虛懷若穀。

3.增強自我認識

要全麵的認識自我,不要孤立的自我評價,要把自己放在社會這個大係統中去觀察,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五指有長與短,人也一樣,不能總以己長去比人短而把貶低別人的價值。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負,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不要總是沉浸於過去的成就中,要放眼未來,因為輝煌的過去並不能代表現在,更不預示著將來。

4.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有自負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是目空一切,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這是自戀的表現,對身心健康極不利。要想徹底地克服這種不好的心理,必須要做到心中有他人、處處為別人著想,尊老愛幼,善待身邊的每個人,還要取他人所長補自己之短,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努力克服自負。

5.培養不顯露自己才華、常自省的習慣

自負者往往是習慣沉浸於虛無的勝利中的幻想者,常常因為一次的成功就自我滿足,眼前顯現的、耳邊響動的永遠是早已逝去的昔日的鮮花與掌聲。被光環圍繞得太久,就容易將光環演變為鋒芒,鋒芒在適當的場合可以發揮有利的作用,但是它有可能會刺傷到別人,甚至是自己,所以要學會正確地運用這把利劍。過分外露自己的才幹,不分場合地顯露自己的才幹,隻會讓別人瞧不起你,甚至排斥你。如果一個人能經常進行自我反省,能夠靜下心來想想自己今天所做所獲,那麼他就不會有自負心理了。

最後的這一點也是根治自負的最佳方法。那就是能夠接受批評。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這也是自負也很難做到的一點,他們認為接受批評就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接受批評並不等於讓自負者完全服從於他人,隻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來改變過去偏執的心態,達到最終克服自負的目的。

6.為什麼深陷抑鬱的沼澤

你的困惑:期中期末考試、各種課外學業、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不停的考試,再加上感情因素、生活壓力、虛擬網絡等,我覺得學生是人生最苦最累的日子,我終日被這些東西所累,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快樂,也不知道如何去麵對以後的路,因為我看不到未來的光明,而盡是灰暗。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正值花季的小瑤是職業高中高三的學生。原本一個活潑的女孩子,卻在高三的前半學期無誘因的開始出現失眠、頭暈、頭痛、胸悶、心慌、上腹不適等症狀,整天胡思亂想、鬱鬱寡歡,對前途悲觀絕望,常常無精打采,精疲力竭。之前很愛學習的她,現在也失去了興趣,經常曠課,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也不願說話,對即將來臨的高考也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她甚至想到了退學。幾次向父母提出都被勸說了回來,但即使回到學校,她上課的大多時間也是在發呆,而且經常會感到腦子不夠用,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就連生活作息也受到了影響,晚上難以入睡,早上卻醒得很早,常常清晨4、5點就醒了,一醒就發愁這一整天該怎麼過。這樣的情緒一直左右著她,讓她覺得生活沒有希望,自己是一個廢人,還連累了家人,很想一死了之,曾多次自殺未遂。

透視心靈深處→

這個故事裏的小張就是典型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是一種較持久憂傷情緒體驗,並伴有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的問題,多發於青少年,並女孩多發於男孩。在我國,抑鬱症的患病者約2600萬人,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之中有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抑鬱症的發病又位居精神疾病中的首位。由於青少年處於心理轉變的關鍵時期,他們還沒有具備適當的能力和技巧去應對挫折,加之目前的教育製度及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給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容易產生抑鬱的情緒。

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病率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但人們對此病仍是“不識廬山真麵目”。患者自身識別率幾乎為0,學校、家庭、社會對本病的識別率平均不足1%,一些綜合醫院的識別率僅為15%左右。病患者常心煩意亂,鬱鬱寡歡,常逃學要求調換學校對一些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情緒低落,學習不集中易疲勞失眠、頭暈胸悶不願與父母交流不管父母對錯都在抵觸,當青少年發病時,常常被誤診為頭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係統及消化係統等疾病,耽誤了及時治療的時間。下麵,向廣大青少年朋友們提供幾點自鑒方法。

沒有活力。青少年本應處於人生活躍的年齡階段,但是患病的青少年們卻感到整個人已經垮了,他很明確主要不是身體沒有力氣,而是精神上喪失了動力,做什麼(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別人催促或推他一把,否則就根本不想動。不少病人掙紮著想振奮起來,但總是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又放棄了。

有睡眠障礙。睡眠問題也是憂鬱症患者常出現的毛病,這些患者所謂的“睡不好”包括比正常情況多花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入睡的“入眠障礙”;就算入睡後也會在中途醒來好久次;或者比正常睡眠時間提早兩個小時醒來,稱為“早醒型失眠”等。

反抗父母。有些青少年因為父母的管教過嚴,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後,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在學習上表現為逃學、曠課,較嚴重的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甚至要與父母斷絕關係。

無望感。感覺自己或者環境一無是處,或是感覺過多的、不恰當的內疚,感到個人的一切都很糟糕,前途暗淡無光,對未來喪失希望是抑鬱症的一種表現。即使是而對坦途,也並無喜,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出現休學退學的念頭。

情緒波動較大。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意誌消沉,幾乎每天如此。青少年表現為情緒的莫名急躁,經常是坐立不安和焦慮,有時達到激越的程度。焦慮可以引起缺乏耐心和憤怒,並且即使是低度的壓力,也使人難以應付。

有自殺的趨向。重症患者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反複出現自殺的念頭而沒有明確計劃,或試圖自殺,或有明確的自殺計劃。對自殺未果者,如果隻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鬱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複自殺。

解開心結→

抑鬱症給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那麼,青少年如何走出抑鬱呢?

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抑鬱的時候,常會感到,自己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厭倦的事情。現在,盡管令人厭倦的事情沒有減少,但可以計劃做一些積極的活動,即那些能給你帶來快樂的活動。例如,你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和朋友一起出去踏青,或者做些運動。抑鬱的人常常把時間用在痛苦的掙紮中,很少參加集體活動。有時候就算是出去玩了,也會常常想到其他的事情,比如,作業沒有做完,衣服還沒有洗,會因此而產生內疚感。其實,抑鬱的人需要積極的活動,否則,就會像不斷支取銀行的存款卻從不儲蓄一樣。積極的活動相當於你在銀行裏的存款,哪怕你所從事的活動,帶來的積極效果極其微小,你也要為此而高興,因為你的存款又增加了。

培養幽默感,學會自嘲。經常看看自己身上有哪些可笑的行為和觀念,但不是完全否定自己,兩者要區分開來。不妨把自己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戲劇,而且還是一部傳奇浪漫的喜劇。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當中,無不是戲劇化的場景,在演戲的同時,不要忘了欣賞。培養幽默感不僅能使生活變得詼諧,而且可以使人變得更有吸引力。研究證明,一個不懂幽默的人,他就不懂調節情緒的方法,他所遇到的困難也就越多,他的情緒也最容易消沉。

不要過度的追求完美。別求盡善盡美,比如在公共汽車上被人罵了一句,覺得損害了自己的形象,轉而又埋怨自己不好,認為自己無能,處處都倒黴。其實,這是自尋煩惱。要改變不正確的自責習慣。不要什麼事做完之後,都要對自己挑剔一番,事事都覺得不對,都後悔,那麼,這將會使你在做其他的事情時,變得畏首畏尾,顧慮重重,徒增心理上的壓力。

善於挖掘自己的優點。隻有使自己的優點在自己身上明確起來,使其發揚光大,使缺點與優點在自己身上明確地分離開,讓缺點在心中變得渺小,使其發揚光大的良好品質真正地在自己身上起支配作用,建立積極的心態,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最好的自我,更積極主動地充分發展最好的自我。青少年朋友如果能夠如此肯定自己,你才能得到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肯定,從而走向成功。

運用欲擒故縱法。美國一項研究表明,要消除抑鬱,必須要正視抑鬱,敢於體驗抑鬱,即每天拿出一段時間專門進行憂慮,即“用憂慮戰勝憂慮”。專家們發現,盡情地憂慮一段時間,更能驅除憂慮。但是,這樣做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指導,否則,如果把握好度,將會陷入更深的心理泥沼裏。心理學家建議這樣做:①平時通過想象、放鬆、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斷憂慮,告訴自己,會有時間專門去憂慮的;②每天專門抑鬱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③專門憂慮時不要坐自己平時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後一坐這座位就產生憂慮,也不要在晚上睡覺前安排專門憂慮。這樣可以逐漸消除抑鬱情緒。

讓抑鬱症遠離這個花一樣的年齡,青少年朋友們要有意識地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時不時地停下匆忙的腳步,反省一下是否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別人,這樣才能走出抑鬱的沼澤。讓快樂圍繞在我們的左右,讓成功變得可能,讓我們成為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