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正確認識情感·第一節擺脫情感陷阱
學生青春期擺脫煩惱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為什麼父母一點也不理解我
你的困惑:父母有時候不了解我們,他們不知道我們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們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我與他們之間有很深的代溝,我與他們簡直無法溝通。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故事之(1)
女生宿舍裏,巧巧向好友述說著自己的煩惱:“今天早上和我媽吵架了。她說今天天氣不好,非讓我穿毛衣,我說我不冷,不想穿,就這點事就吵起來了。有時候真煩,都這麼大了,連這種小事他們都要幹涉,累不累呀!”
好友也頗為理解地說:“彼此彼此,昨天晚上我也和我爸吵架了。放學回家後,我趕緊打開電視,想看看那場都快結束的足球,剛看兩眼,我爸回來了,進門就在那喊:‘怎麼又在看電視,一點都不懂事,快做作業!’我說我剛看,馬上就賽完了,賽完我再做作業,你猜怎麼著,他上來就把電視關了,還說什麼,女孩子看什麼足球。唉,他們一點都不理解我!”
故事之(2)
馮勇是一名高二學生,但是在這個花季的年齡裏,他卻一直想著“把爸爸趕出去凍死,然後我出家”。原因是從小學二年級起,他每次都是被爸爸看著強製學習。為了讓他專心學習,爸爸拿走了他房間裏一切好玩的小東西,而且不讓看電視,不讓出去玩,學累了也很少讓他休息。有一次學累了,爸媽竟一人掐他腰,一人扭他耳朵讓他去學習。馮勇覺得很鬱悶,他覺得父母不了解他,於是處處和父母作對,不僅爸媽說的話堅決不聽,就連父母愛吃的菜他都不吃了,為的是“和他們劃清界限”!
透視心靈深處→
現代社會,思想的發展迅速,各種新興的思想隨之而生,家長的思想變化已遠遠趕不上時代的潮流,使本來就已存在的代溝現象更為嚴重。代溝成為困擾兩代人之間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那麼,“代溝”是如何產生的呢?
有56%的被調查學生表示自己不能被父母理解,其中10%的學生認為家長“根本不理解自己”。大多數人都反應,父母隻盯著他們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他們其他方麵的感受。“給你吃這麼好、穿這麼好,不就圖你學習上有長進嗎?”這句話幾乎成了多數家長的口頭禪,殊不知,這句話也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壓力。
每一個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覺得爸爸媽媽是最完美的人,上了中學後卻發現了他們的一些缺點;小的時候跟爸爸媽媽上公園逛商店,總願意爸爸媽媽拉著自己的手,可上了中學就不願讓他們領著了,總想自己去玩;小時候什麼都與父母說,長大了卻發現父母原來不了解自己,就封閉了這個通道。這就是“心理斷乳期”的表現,由於兩代人生活與成長的環境不同,在思想和行為上有一定距離是很自然,很正常的,有人稱之為“代溝”。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有其發生的必然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會慢慢蘇醒,同時對父母的意見不再是簡單地服從、照辦,而是要分辯是與非。他們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願意父母幹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對待兒童的教育方法,這已不能適應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於是就會讓青少年產生父母不了理我這樣的感覺。這就產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變成為代溝。
其次,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足之處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父母的一生總有這麼多的理想沒有完成,而他們習慣於將未完的理想與信念都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他們夢想的延續,他們設計孩子前程的同時,就是為他們年輕而未完成的青春理想而設計。而青少年也在追尋屬於他們自己的理想,這就產生了思想上的矛盾。就像一個名人說過“孩子在3~4歲是行為上的獨立,而16~18歲則是思想上的獨立”,他們不會任父母來設計自己的未來,這也是代溝產生的原因。
解開心結→
雖然代溝現象是常見的,但是不加以重視,也會產生巨大的危害。他可能是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學習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麵對代溝時,作為青少年不要一味的怨怪父母,以逃避了事,要敢於麵對,正確的解決才是科學之道。
常言道:“話不說不明,理不辨不清。”要解決代溝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要明白:父母是愛你們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你的將來考慮作為前提的。對你們事事關心,事事過問,一切都要控製住在自己的視野之下。這雖然是愛子心切的表現,但管得過死,難免就產生衝突,使孩子們感到父母不理解他們。在麵對這種情況時,要及時的把自己的想法說與父母,隻有讓父母明白了這一切,才有解決的可能性。假如你一時難以理解父母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與父母“對立”,記住父母的話,並在實踐中去逐步認識和理解。這樣,你就容易與父母保持友好、平等、和諧的關係了。最要不得的做法是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就更加封閉自己,並且不斷地埋怨。那樣隻會使隔閡越來越大。
另外,要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的父母多半都認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永遠是第一位的,因而忽視了子女在情感、興趣、心理等多層次的需要。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需求就會不但的升高,青少年們還有許多想法,有些想法是父母年輕時不曾有的,所以也就會意識不到,就出現了不理解。所以,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你的成長,那樣,就會生出理解與寬容。
現在人們常說“理解萬歲”,青少年們在要求父母們理解自己的同時,也要去理解父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能要求自己的父母沒有一點缺點和失誤。要知道,理解是相互的。
2.為什麼父母要離婚
你的困惑:前不久父母因感情不和而提出離婚,這讓我很難過,一想到曾經擁有著無數回憶的家庭就要支離破碎,我就沒有心情學習。我每天所想的就隻有一件事,那就是怎麼樣才能讓他們重歸於好。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故事之(1)
當兩個女兒都結婚之後,秦晴的父親向母親提出了離婚的條件,父親對女兒說,他的任務完成了,兩個女兒都不需要他了,他也要為自己活一回了。其實,說這句話時,秦晴是理解父親的,畢竟他與自己的母親吵架吵了半輩子,到現在為止分居了兩三年。從理性上說她也很同情父親,有時候甚至自己也會不自覺的想到這樣的結果。每次麵對父母的爭吵她都很煩,有時候甚至不願意見到自己的父母,但是現在父親把這個結果放到了眼前,秦晴卻無法接受。她理解自己的父親,每次都是上完班回來自己做飯,然後是送自己和妹妹上學。而母親從來都是對什麼都不管不問,隻會在輸了的時候和父親吵架。也許父親真的是累了,所以父親這樣做真的是無可厚非,但是秦晴就是無法接受,再就是她也不想看母親鼻子一把淚的在自己麵前哭泣,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
故事之(2)
在孟剛的記憶中,父母的感情就沒有好過。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暴躁的人,而母親是一個好強到極點的,因此性格的差異使得他們從來都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就因為他們都愛孟剛,都不想傷害孟剛,都想讓孟剛健康的成長,所以這個名存實亡的家庭一直維係著。
但是現在母親已經覺得忍無可忍,精神近乎崩潰了,那是因為父親的一次同學聚會,他要孟剛的母親去參加,可是孟剛的母親因身體不好就沒有去。這讓孟剛的父親覺得非常沒有麵子,他喝醉了回家,就對孟剛的媽媽拳打腳踢,以至於對孟剛的母親造成了難以磨滅傷害:每想到那天的事情,孟剛的母親連回家的勇氣都沒有。於是孟剛同意了父母離婚,可是令他難堪的是他不知道應該選擇誰,選擇跟父親他怕傷害到母親,選擇母親他又怕傷害到父親。他應該怎麼辦,這使他深深體會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深刻含義。
透視心靈深處→
美滿幸福的家庭,父母共同的關心與愛護是我們每個人,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所期望的,但是有時候人生往往會不盡人意,父母的婚姻也會出現一些不以子女的意誌這轉移的情況。離婚率升高雖然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是在此中青少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我們不難看到單親青少年經常會發生的各種問題:厭學、性格孤僻、打架攻擊別人、憤世嫉俗、心胸狹隘、偏執……所以,單親青少年更需要關愛。有許多的青少年害怕父母離婚,當他們得到父母要離婚就會出現茫然的狀態,麵對父母離異時,青少年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當然,也有成長得更好更堅強的單親青少年。那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能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解開心結→
在這裏,給廣大青少年找一些方法,以幫助你們走出迷茫:
首先,要弄清楚父母離婚的真正原因,看看有沒有複合的可能,如果有要盡力勸說父母不離異。但是要說明的是父母要離婚你隻能從他們子女的角度勸慰,不能阻擋。當然如果沒有觸犯的原則總是個,作為子女的也可做一些小伎倆使他們的感情回歸,比如說你媽媽給你買的或者做的好吃的。你留下來。送到分居後爸爸住的地方,說這是媽媽為你做的。盼你早日回家!你再給媽媽買點衣服了,物品等等!說是爸爸送媽媽的禮物!你爸爸對以前的離婚態度表示軟化和妥協吧!雖然是勸合不勸分,但是如果他們過的不開心,就像是案例二中的那個家庭,也許開分對全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如果因為你而讓你的母親繼續過這種不開心的日子,你認為這樣好嗎?他們實在是性格不合,已經到了觸犯個人原則的情況,實在沒有必要非在一起過下去,強扭的瓜不甜啊。
其次,對於這種情況,青少年不要介入到父母的感情糾葛中去。我們年齡還小,對具體情況又不太了解,判別是非的能力很低。從另一方麵說,不管對錯,生身父母到什麼時候也是自己的父母,這一點是永遠改變不了的。如果真的非離不可,那麼作為子女的就得考慮一下自己的出路了,未成年的需要選擇一個做監護人並且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考慮結果,成年人可以選擇呆在某一方那裏或者出去自力更生了,但是不管如何,能原諒父母的地方就盡量原諒,畢竟可憐天下父母心,不到這一步他們也不會提出這種要求的。他們有權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所以請不要以“家”來牽絆他們。如果有時間的話,要多陪自己的父母聊聊天,讓偏弱的那一方明白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你,讓父親或母親有生活的勇氣。讓他們過得更好,要明白即使是他不在一起,他們也還是你的父母,關心和愛護也不會因此而少。也許分開一段時間,冷靜之後,他們會發現彼此之間的可貴之處的。
第三,青少年自己要盡可能把影響控製到最低的程度。小小年紀遭遇了父母離異,生活的重大變化肯定會引起一連鎖的反應。說不受影響是不實際的。那麼你就要想既然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就要接受這個現實,有時候有一點阿Q精神也是很必需的,勇敢地麵對殘酷的現實,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健康生活。對於一些已成年的孩子來說,你的任務是聽取他們最後的解決辦法,沒有必要去教他們必須怎樣去做,這樣的青少年是聰明的。在一個家庭中,磕磕絆絆是難免的,做兒女的要懂事,去做父母關係的調和劑,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心頭肉的話是有分量的,父母冷戰的時候做兒女的更不應該無理取鬧,那樣隻會火上澆油,,你要董事,試著明白他們之間的誤會,跟她們談心,知道他們彼此為什麼生氣,才能解決誤會。
第四,作為青少年對於這種現狀已無能為力,這時最為重要的就是照顧好自己,這也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了,因為或許父母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會出現暫時性的想不到孩子的情況,這時作為青少年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也許隻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減少一些煩,少給父母本不好的情緒再添亂,切忌胡思亂想。父母對你的愛心一般不會因為離婚而發生變異,要相信他們會對你做出妥善安排的。他們不會因為離婚而不愛你的,還是那句話,父母永遠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愛子女的心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也不會因為任何的現實的改變而改變。
3.為什麼父母偷看我的日記
你的困惑:我的日記本是帶鎖的,那裏麵鎖著的是我青春的心情,成長的記憶,之所以要帶上鎖就是為了避免父母翻看,因為,我需要自己的空間。我曾經為自己的舉動而感到羞愧,我覺得我應該相信自己的父母,他們不會隨意來侵犯我的隱私的。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父母打破了我的愧疚感——他們偷看我的日記。我不知道該如何麵對他們,我恨他們的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