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盲目從眾心理。有些青少年在媒體上看到一些因片麵追求升學率造成一些學生壓力太大而離家出走的消息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的青少年就會加以模仿,以為是找到了尋求解脫的好辦法。
5.拜金主義。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青少年通過各種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有些青少年就會對學習不感興趣,而熱衷於學習以外的東西,比如迷戀網絡遊戲或早戀等。另外,拜金主義嚴重的青少年,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力不從心的現象,進而逃學出去掙錢或學某些明星離家外出闖天下等。
眾多離家出走的青少年都具有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18歲是青少年離家出走的高峰期。
2.性格特點——據調查,離家出走的青少年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學校特點——有專家研究表明,小學高年級和青少年偏多。
4.居住特點——有些居住農村的青少年,離家出走後大多數居住在城鎮中。
5.誘因特點——由於青少年時期正處於從幼年走向成熟的階段,他們的自我認知和判斷能力都比較差,但是他們的獨立意識卻很強。
6.行為特點——青少年離家出走後主要從事打工、乞討要飯、賭博、做違法的犯罪活動等等。
解開心結→
青少年離家出走的行為是各有差異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學校環境和不同的性格特征等都是有可能離家出走的。總體來說,青少年離家出走對其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對於青少年離家出走,社會上大多從家庭和學校的角度去調解,其實,對於這一行為更多的是需要從青少年心理上去嗬護引導。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幫助自己解脫心理故障,走出劣性行為的魔掌呢?
1.學會傾訴和自我調節。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出過於偏激的事情,有煩惱或痛苦可以向自己信任的朋友訴說,把不良的情緒釋放出來,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如果是與家庭之間有矛盾,則應試著與家人溝通,而不要選擇讓父母擔心,賭氣報複的心理。
2.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自己的承受能力;適當地做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家庭充滿歡樂和親情;根據自己的自身興趣和愛好,向父母爭取足夠的發展空間;適當的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自己的責任感。
3.如果父母放下高姿態,願意與你平等交流,那麼你就應該試著,或者強製自己去接受,去理解父母。特別是那些離異家庭的青少年,更應該從心底去積極配合父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付出努力。
4.即使是父母錯了,對你做了不該做的事,那就應當用成熟的方法讓父母知道,如果父母鼓起勇氣向你承認錯誤,你就應該把握機會,進而縮短與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家庭和睦相信是每個青少年都向往的幸福。
5.為什麼網癮猶如精神鴉片
你的困惑:我無法抵擋網絡的魔力,父母不讓上網,我就去網吧,不論是遊戲還是網聊,都讓我興奮不已。我愛上了“上網”,我無法自拔,它猶如鴉片,讓我難以戒掉。但如果一定要拿學習、大學來換的話,我還是想要上大學,我想要逃開網絡的魔掌,誰能幫幫我?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浩仁的父母都是教師,浩仁在初中升高中時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進入了一個頗有名氣的“優等班”。浩仁的成績一直在班上是第一、二名,但這段時間以來,成績卻急劇下滑,據老師反映,該生逃課已成了家常便飯。原來浩仁上高二後就迷上了網吧,在今年高考前一天的晚上,浩仁出現了精神分裂被送往醫院治療,這實在令人惋惜……
一天深夜,某市幾名青少年,連續數小時在網吧玩遊戲,錢用光了,但還沒過夠癮,便相約上街尋錢,走到街上,看到一個同齡少年邊走邊打手機,便惡從心中。於是幾個人一擁而上,不僅搶走了對方的手機,還用水果刀捅傷了該少年。其結果最後當然是難逃法網。
透視心靈深處→
如今,電子遊戲機已從青少年的生活中退出並銷聲匿跡;但作為電子遊戲機的後繼者——網吧,則以另一種形式悄然占領了這塊失地。網吧作為新時代的產物,令眾人著迷,對青少年的影響則更為嚴重。網吧的適應麵積較為廣泛,男女老少皆宜,而其內容相較於電子遊戲室也是豐富多彩。但它對人們的危害性絲毫不亞於電子遊戲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它對於青少年的危害則更為突出,因為泡網吧者多為青少年。
網吧的利弊,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客觀來說,網絡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也快,這不失是青少年尋求知識的一個好的渠道,網吧的出現也為眾青少年的交流、創新、娛樂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盡管網吧給青少年帶來了一些積極之處,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影響卻大於其積極影響的成分。
沉迷網吧的危害
一、環境複雜
在這個複雜的地方,有著各形各色的人出入,青少年單純的心靈在這裏很容易會誤入歧途。在媒體上不乏看到,因籌錢上網而聯夥偷竊、打劫;為網戀上當受騙;這些都不能不令許多家長談網色變。青少年由於自控能力薄弱等自身原因與網吧的混亂管理等諸多種種客觀因素,讓網吧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由於在網吧,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有,所以難免會有抽煙者,青少年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必會抽煙成癮。當青少年成為被動抽煙者,必然會對其身體帶來傷害。
二、網絡設置不嚴
部分網吧中未設置不良信息過濾器,所以會有各種不健康的信息自動或在青少年不經意的鼠標點擊下跳出,如果青少年不能有效的辨別其健康與否,那麼這種不健康的信息就會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影響其心理健康。
三、電腦輻射
在網吧中至少會有近五六十台電腦設置,主機箱與顯示器離得也較近,這樣就會產生大量的強輻射,會給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傷害。顯示器的輻射容易導致近視,也很容易使皮膚幹燥缺少水分,引起斑點;電腦主機箱的輻射會讓人體的內髒受到嚴重損傷。再加上長期上網保持一個姿勢,會造成身體血液循環不暢,細胞長時間無法進行有氧呼吸,更嚴重的會患上頸椎病、腰椎病等,對青少年的身體所造成的健康損傷實在是太大了!
四、摧殘身體
青少年由於長期泡吧導致過度疲勞,再加上網吧空氣不流通,人口密度大,煙味、汗臭味、食品味等,可謂是味味俱全;打鬧聲、機器聲、髒話聲等,也是不絕於耳;這些飛舞著無數細菌和髒話的環境,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一般情況下,玩通宵的網迷從網吧走出來時,都是眼睛紅腫、兩腿無力、蓬頭垢麵。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不分晝夜、不知饑渴地長時間泡網吧,對其身體的摧殘不亞於毒品。
五、網費容易成為犯罪的動機
在網吧消費的青少年一部分是在校學生,一部分是社會青年。這些青少年多沒有經濟收入,衣食住行都靠家長供應。尤其是家庭離異的子女,他們長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關愛,從小隨著祖父母長大。這些青少年很容易養成刁蠻任性、頹廢消沉的必格,這會令其對人生沒有信心,對社會充滿敵意。在網費不能支持之時,便會采取極端的方式來搶取財物,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六、形成不良行為傾向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處於心理斷乳期,心理上的不成熟,致使他們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進而效仿。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包括不良嗜好、外型、動作、服飾等。他們所效仿的事物都是不加分辯的,有時也是無論好壞照單全收。最常見的有:抽煙、講髒話、不良衛生習慣、打架等。
解開心結→
在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正以驚人的速度擴散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網吧”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網絡和其他新鮮事物一樣,也有“雙刃劍”效應。對於青少年來說,網上有許多有益身心的東西,如網絡學校,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得到名師的指點;有許多適合於青少年所需的知識和遊戲;還有各種各樣的電子報刊等等。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網上也有許多對青少年極為不利的東西,如色情網站、黃色圖片的不堪入目,若不正確引導,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甚至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禍根。
眾所周知,網絡是虛擬世界,但它也脫離不開現實社會,我們不能把它從生活中踢出去。網絡中有垃圾,也有寶藏;有精華,也有糟粕。就像生活中人們打的針,吃的藥不也都含有毒成分嗎?因此,如果青少年真的想上網,可以適當的玩一會,不能因為網絡上有垃圾便排斥它,當然也不要因為網絡上有寶藏而放縱自己。應該在父母給自己足夠的自主權利時,盡力的保護好自己,讓自己能夠正確上網。
樹立正確的上網心態
關於青少年上網的觀點,大致分兩種:一是宣傳上網優點與好處,比如可以培養青少年們的自學能力、開拓他們視野等,鼓勵父母要支持青少年上網學習;二是批評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如魔幻遊戲、網吧等,警告父母要嚴防死守。兩種觀點其實並不矛盾,結論也很明顯,沒有必要因此而因噎廢食。
客觀地來看,網吧在一定程度上對青少年的健康有著一定的危害。但在信息化縱橫的現代社會裏,網絡的普及,青少年接觸到網絡這是不可避免得的,進入網吧也是必然的。完全禁止青少年進入網吧是不可取的,因為有些家庭裏沒有電腦裝備,這樣,無異於切斷了部分青少年接觸外界信息的途徑。一味地強堵並不是良方,疏導才是根本。
一、調整好心態
青少年迷戀網吧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出於好奇,有的是出於娛樂、消磨時間,有的是心理壓力過大,以此尋找心理釋放,無論是出於哪一種原因,總結起來都是心理問題。部分青少年認為學習乏味枯燥,有的則是情緒浮躁,有此類狀況實屬正常,但他們卻都用網吧來作為解開心靈的丹藥。所以,青少年應該掌握一定的情緒調理方法,如運動或是找人傾訴,向家長和老師溝通,都是很好調節情緒的方法。
二、加強自身教育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的能力。通過父母、老師、媒體了解網絡的積極作用,增強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父母和老師的介紹與推薦找到適合自己瀏覽的健康網站、開辟主體聊天室等形式,深刻了解沉溺網絡和在不健康網吧上網的危害。注重增強自身的自律意識,青少年要時刻告誡自己不能沉浸於網上聊天、遊戲等虛擬世界,更不能瀏覽、製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網上的朋友約會,要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範,自覺抵製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做一個自學守法的好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