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探索學習之路

1學習是沒有盡頭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學習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終身學習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覺悟的聖賢也告訴我們,沒到達“無學位”,就是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學習乃是成為家庭快樂和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通過沒有止境的學習來不斷地提高自己,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的不會是苦澀,而是一種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學習永遠沒有盡頭

不管是哪一種成功,它的到來都不會是一朝一夕的結果。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成長和發展,就必須不斷要不斷地學習。不懂、不會,就要去了解,就要去學習,學習就是為了以後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孔子曰:“學不可以已。”向我們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和尚,他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為。他就找到了一位高僧;並懇求師父收他為弟子。高僧見他一片誠心,又天資聰慧,便收下了他。兩年後,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傳,便不想再繼續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於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

高僧一下子就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然後讓他往裏麵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小和尚答:“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兒就不見了,接著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進去,晃了晃缽子,芝麻又不見了。“缽子裝滿了嗎?”高僧再次問小和尚。

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可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這時,高僧又取來一隻杯子,讓小和尚往裏麵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滿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卻說:“不要停,繼續倒。”

結果缽子倒滿了水後,多餘的水都溢了出來。高僧這時候才讓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後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小和尚明白了師父的一片苦心,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做為青少年,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讓自己不斷地了解,不斷地學習。一個人是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秦孝公率先變法,使秦國強盛起來,“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別國不敢小覷;還有那“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王,正是他正視現實,勵精圖治,楚國才能傲視群雄!我們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我們去掌控,因此,我們一定要不停地去學習和前進,使我們的祖國能夠傲然毅立於世界之林!

如果我們現在的學習成績很優秀,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放心休息,安於現狀呢?如果有這種想法,那毫無疑問是想錯了。孔子集群賢之大成,振玉聲金,卻仍不斷地學習,若非如此,孔子是不可能從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儒家的創始人;當代圍棋世界第一人李昌鎬,雖已達至尊之位,仍毫不知足,依然勤力於圍棋,因此他的霸主之位才坐得穩如泰山。相反,王安石筆下的神童仲永,被他父親當作搖錢樹而沒有繼續學習,最終變成“泯然眾人矣”。因此,我們一定要像孔子、李昌鎬一樣,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這樣才能走在別人的前麵,走在時代的前沿,讓自己今後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

時刻謹記:學無止境,學習的道路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我們一定要一直向前行進!

我們需要終身去學習

在漫長的曆史之中,先祖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財富,因此我們有著永遠也學不完的知識,即使到老也學不完。從自身來講,學習是對精神的充實,在學的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人性會得到升華。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需要突顯自己的價值。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學是為了補充,補充空洞的心靈;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活到老學到老,平凡的一句話,是做人的大意境。做為中學生,我們一定要將終身學習這一理念根植於心靈深處。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但對於青少年來說,可能根本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存在,感覺好像是一句空話似的。但仔細觀察周圍,就會發現,“學到老”的例子居然可以信手拈來:嬰兒呀呀學語,兒童的各類趣味班,學生時代的在校學習,工作以後的在職培訓,退休後的重新認識生活,各處的老年大學裏更是人才濟濟,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斷學習,健康成長、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工作、人際交往、休息娛樂……

隻不過,有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善於了解、學習,於是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應付自如,遊刃有餘。有的人卻故步自封,懶於了解、學習,結果遇事時總是會感到不知所措,長大後與社會格格不入,最終被社會所丟棄。

生活中所呈現的一個個閃亮的珍珠,都是通過學習這條線而串連成了一條美麗的項鏈,使人生處處充滿色彩。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在學習,隻有明白了學無止境,需要終身學習這個道理,通過知識實現夢想,通過讀書來尋找樂趣,通過知識來創造未來,那麼,你今後的人生將會是一片光明。

2怎樣從學習中發現快樂

人類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學習。因此來說,青少年應該以輕鬆的心情來麵對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快樂。不要把學習看成是一種強大的壓力,我們可以發現學習中其實存在著很多的樂趣。仔細觀察那些學有所成之人,會發現他們都是快樂的,臉上總是帶著自信而陽光的笑容。

快樂是每個人都想從學習中得到的,哲人的睿智在於他對待學習的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人類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成為主宰,就是因為人類善於學習。而能否把學習做為一種樂趣,一種需求,一種享受,則取決於主觀的態度。如果你的學習很好,那麼你的快樂就會遠不止一次,甚至可以有成千上萬次的快樂來襲。

因此,隻要有快樂伴隨,學習將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精彩。用學習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讓學習變得就像每天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將學習成為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當今時代的中學生,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由於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會很容易造成情緒低落學習厭倦,但隻要我們敢於麵對,用正常的心態正確對待,無須像虐待自己似的整天生活在黑暗之中,讓憂鬱和煩惱充斥自己的疲憊的心靈。

也許你會有疑問: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壞情緒一起來襲,該怎樣才能保持快樂,又到哪裏去尋找快樂,尋找一份好心情呢?其實尋找快樂並不是一件難辦的事情。隻要我們學會對症下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苗瑩是一個非常愛動腦筋的學生。談及在學習中發現快樂,她自己也頗有體會:說到學習,很多同學都會皺眉頭,我也一樣。剛學語文的時候,我覺得很深奧,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對語文漸漸產生了興趣,並摸索出了一些辦法。

就比如說,在學習《白楊》這一課時,我組織幾個同學,來到野外一片楊樹林裏,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幾個角色,並把片段用照相機拍下來,作成幻燈片。聽著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看著身邊同學扮演的角色,同學們都感到很新鮮,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本來難懂的課文,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同學們漸漸喜歡上了語文,好多同學還開始做起了小作家、小詩人的夢想。

學習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或許你正在為明天的考試而埋頭苦讀;或許你正在為昨日成績的不理想而煩惱和焦慮……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多了幾分乏味,緊張煩躁的情緒悠然而生。

這時,你不如丟開書本,拋去緊張,懷著一顆平常心,對著天空大吼兩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有了快樂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好心情不是人人都有,也不是時時都有,就像好天氣一樣不是每天都會有。但隻要我們能夠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懂得在學習中尋找快樂,那麼我們的人生肯定是光明而美好的。

的確,生活中確實會存在很多令人快樂的事,但對廣大的青少年朋友來而言,學習中的體驗到的快樂可以說是最深刻。不可否認“十年寒窗苦”,但苦中卻有樂同行,因為苦中蘊含著淡淡的甜。在獲得累累碩果之時,那種成就感和快樂感可謂是難以形容的。讓自己的學習生活充滿快樂,你會進步得更快,收獲得更多。要相信,隻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

讓快樂與學習同行

中國世界級的數學家陳省身曾經說過:“數學好玩”。從這裏可以看出,學習不僅不苦,而且是很快樂的。苦和樂永遠是是相對的,關鍵是你的態度,快樂學習是一種態度,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想一想,老師從容地走向講台,傳授知識,揭示那些未知的答案。然後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認真地聽講,積極地配合,與老師一起在知識的旅途中奮進前進。一路上,不知不覺的,自己的頭腦中裝滿了令人欣慕的知識,難道這不是一種快樂嗎?知他人之知,解他人之不解。

想要在學習在收獲快樂,首先就應該培養自己濃厚的學習興趣。沒有興趣,就不會主動去學習。隻有讓我們快樂的事情,我們才會產生興趣。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未知的東西,是發現的快樂;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便是收獲的快樂。

此外,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時興起或者半途而廢都不可能會有收獲。所以,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堅持而形成自然的過程。積水成淵,在點點滴滴的積累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會取得可人的學習成果。

或許你以前不喜歡學習,上小學時經常逃學曠課,天天以書筆為仇,以學習為敵。但當你捧著獎狀回家,看到父母臉上的燦爛笑容,聽到父母的誇讚時,當你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時,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感覺會讓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你會感覺到學習是件多麼快樂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漸漸喜歡上學習,因為你越來越體會到學習中所蘊藏著的快樂。

在學習生涯中,每一次成功,每一個進步都會讓我們感受到快樂,考試取得滿意的成績我們會快樂;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我們會快樂;完成一篇好文章我們會快樂,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會快樂……學習中的快樂是無窮無盡的,它像汩汩清泉一樣滋潤著我們的心扉。擁有了快樂,會進一步喚醒我們心中的鬥誌,從而激發我們繼續向前行進,與快樂同行。

3怎樣巧妙掌握學習技巧

在周恩來文集裏,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由此可見,學習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學習絕不是簡單地將信息塞入頭腦,而是需要掌握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而好的學習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學習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學習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學習方法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每一個都能夠接受同一種學習方法的,對於青少年來說,選擇一種非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讓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快的提高一個層次,更重要的是能在好的學習方法中找到學習樂趣,從而遊刃有餘的駕馭學習。

學習,方法最重要

“學習不僅要認真,還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句話的含義是很深刻的。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倘若把學習比作航船,勤奮則是輪船的馬達;正確的學習方法便是輪船的方向盤與航線。德國哲學家笛卡爾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在很久很久之前,一個非常貧窮的孩子遇到了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把路旁的一顆小石子化成金子送給孩子,孩子搖搖頭。老人用手指又把一塊大石頭點化成金子送給他,孩子還是隻是搖了搖頭。老人生氣地責問:“金山還不要,你要什麼?”孩子不慌不忙地說:“我要您的手指頭。”老人一聽笑了。對於青少年來說,我們在學習上需要的也正是這種“點金術”。事實上,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經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