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做成功的自己·第一節奠定自信追求
學生青春期健康成長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人重要的是自信
為什麼人最重要的是自信呢?成功是建立在信心之上的,有了信心,有了敢於拚搏的精神,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無論路途有多麼的艱險,多麼的坎坷,一旦有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勇氣和決心,再加上自身的自信心,其氣勢之大,不可阻擋,那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自信為人生加油
做為青少年,你認為一個情緒消極的人,他有可能成功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會,因為他連最基本的自信心都沒有,又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一句眾所周知的經典的名言,往往被人們加以引用:失敗是成功之母。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但誰又能真正的做到?你會問失敗和成功之間有必然聯係嗎?當然有,若想讓失敗化為成功,靠的絕不是運氣,而是一種鍥而不舍的堅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韌性,這就是自信。
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自信。自信是一個人的靈魂,沒有靈魂,人就隻是一具空殼,一具行屍走肉。自信是希望的火種,它能讓你在寒冷中感受到內心的溫暖,讓你在漆黑中看見希望之光。
美國第十六屆總統林肯,他這一生當中可謂是遭遇不少坎坷,自23歲開始,諸多不幸便紛至遝來,他一連串的遭遇失業、破產、喪妻和一次次競選失敗,但他從來沒有絕望,也沒有像很多人一樣灰心喪誌。而是咬牙挺了過來,直到52歲那年,他才終於過五關斬六將,以絕對優勢打敗對手踏入美國政壇,從此,平步青雲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總統對於自己之所以取得的成功,曾經做出一句精美絕倫的評語:“幸運總會光臨那些永不放棄的人!永不放棄,就是頑強和執著,就是一個人在艱難困苦中永不磨滅的自信。”他的話字字珠璣,引人深思。
其實,人本無強弱、高低、尊卑、貴賤之分。人的低微和庸俗,不是環境造成的,而是自身的原因,就是自己有沒有自信心,敢不敢向命運挑戰。也許曾經是弱者隻要敢於挑戰也許後來就變成了強者,區別在於他相信成功都從不輕看自己。麵對苦難的打磨,他們越挫越勇,不拋棄,不放棄,正確的麵對失敗,人要不斷地為自己鼓勁,增加自信,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是積累經驗然後進行總結,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繼續前行,成功之門必將為你敞開。
青少年們會認為,在我們平時的生活及學習當中,自信的人與不自信的人根本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實不然,有自信心的人的神態、儀表、姿態都表現得與眾十足,他們的語言、步伐表現得雄健有力,他的容顏容貌表現得可親可敬。自信可以使人長期維持樂觀向上情緒,同時自信可以減少距離,自信可以節省時間,加快速度,盡快的達到自己的理想中的目標。自信可以給你增加勇氣,從而戰勝磨難,自信可以激發你的鬥誌,從而使你的學業及以後的事業有所成就。自信使你的人生光芒四射!
自信人生,開出燦爛之花!
偉大的主席毛澤東曾經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這是他自信心的氣度,他在逆境中力挽狂瀾,六出奇計,絕處逢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是一位軍事天才,在世界堪稱一奇。自信是一種認識和態度,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還有指望誰來相信你呢?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就是奇跡。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會成功,才能使自己的學業和事業一帆風順。
當你看到別人的成績一路飄紅時,當你看到別人在燈光閃爍的舞台上盡現風采時,當你看到別人的文章貼滿整個校園時,當你看到別人在生活中遊刃有餘時,你一定在心裏想,那個人為什麼不是我?為什麼他們可以而我不可以?也許出類拔萃的欲望曾經無數次撥動過你的心弦,但最終卻因缺乏自信和勇氣而未曾付諸行動,誰都不願意自己永遠是一隻默默無聞的醜小鴨。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自信就是使我們發揮自身潛在能力的催化劑。人的勇氣來源於自信,恒久的信念來源於自信,睿智來源於自信,收益於逆境中的能力同樣來源於自信。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信,是對自我的肯定與超越,隻要能超越自己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擁有自信的人,全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積極向上的活力。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紮克說:“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自信心支持,才能勇敢的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那些已經沉積或者正在沉積的曆史都在不斷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成功,源於自信。前人又警示後人,那些還未曾誕生的曆史將由我們這一代人來譜寫,我們當然不願意在曆史的長河中寫下失敗。但正如俗話說的一樣好,信心是煤,成功是火。每一件事情都是從自信心開始並從自信心邁出第一步。當你要走入考場,當你要做出一項重大決策,或許你很害怕,但你都需要拿出自信。如果屈服或自卑,那麼我們就不會成功,我們要在不斷的摸索中慢慢長大,直到遇到事情不再躲躲閃閃為止。
有人會問自信心是在哪兒丟失的,自信心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丟失的,要想讓自己學有所成,就要戰勝失敗。如果我們不把紅叉叉看作恥辱,而是把改錯題看成一個再學習的機會,結果會怎樣?結果自不必說,同時,成績暫時落後、考試不理想、名次靠後,同學的譏笑,父母的責罵,這些都會瓦解我們的自信心,你很快就會認為自己不具備是學習的天賦,一旦有了這樣的念頭,你就再也不想學習了。
青少年,我們不能為昨天的失敗而垂頭喪氣,我們要把握好今天。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隻發生於今天,今天永遠是最美好的一天,也是惟一可以依靠的一天,同樣是惟一可信任的一天。拿出勇氣和自信,我們還年輕,不要再讓青春年華在碌碌無為中稍縱即逝。“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短暫的生命孕育著更加短暫的青春,青春卻永存一種激動,那就是自信,讓我們擁有一顆自信的人生,讓我們在自信中更上一層樓。自信是知識的積累,它是一個人的良好氣質的體現,是一個人的魅力所在。
2.我自信我成功
自信是人生最珍貴的品質之一,是獲致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最為重要的一種心態。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奠基人和勵誌導師羅傑·馬爾騰說:“你成就的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你的信心的大小。不熱烈地堅強地希求成功,期待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天下絕無此例。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自信——缺乏自信,就會大大減弱自己的生命力。”
自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信心,也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狀態,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既定目標的心理傾向。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正確認知基礎上的、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是學習、事業成功的有利心理條件。
肯定自我,建立自信
對於任何自卑者來說,最為缺乏的是一種內在的自我價值感。自卑是個體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貶低或否定的內心體驗。這種貶低或否定可能來自於當事人自己,也可能來自於外界的評價,但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
自卑的反義詞很多人認為是自尊,自然不然,而是自信。自卑者往往有著超出常人幾倍的自尊需求,隻是他們的自尊心缺乏一個穩定的內核和堅固的外殼;於是,一點點小事就可能使其受到巨大的傷害。可見,對於自卑者需要的是調整對自我的認識角度,更需要的是通過不斷地發展自我建立一種獨特的人生優勢。
有的人往往帶有自卑感,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在說話方麵低人一等。這樣,他們對任何事情也不想積極去做,總說自己沒有自信,等有了信心再去做,結果他們總是一事無成。
由此,培養自信心,就不要依賴別人的讚許,當你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當你決定選擇一種行為,別人反對,也不要感到沮喪。因為那是一種自然現象,別人也不是啥都看得遠、懂得多。
自信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是一絲動人的微笑,是一片明朗的天空。自信讓我們變得幹練、成熟,自信使我們的腳步變得堅實穩健。一個不屈不撓的人,自信在心中必堅韌地站立著,站成精神上的鋼澆鐵鑄的脊梁,站成一幅永不凋謝的風景。
自信產生於努力之中。有人認為做事情隻有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去行動,這就好比人學會了遊泳之後再下水學遊泳一樣,是非常荒謬的。當我們徘徊於做與不做之間時,就應該在沒有自信的情況下,大膽去做。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的觀點,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期望獲得榮譽,因為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奮鬥過程中,真正有作為的事不是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而是需要創新。理解是具有滯後性的,如果不培養自我讚許的意識,就無法自我肯定,就堅定不了決心和信心,失敗就隨時“恭候”著你。
自信仿佛是人生坐標係上的原點,處境極其微妙,前進抑或後退,就在一念之間。具備自信就是具備了開拓進取的基礎和條件,因為有了自信,就有了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十分成功中有五分屬於自信。成功是船,自信是帆;成功是高山,自信是登山的小階;成功是遠方的路標,自信是腳下的跋涉。
自信是愚公移山的信念,是精衛填海的毅力,是誇父追日的追求。自信不是神話,但神話中的愚公、精衛卻樹起了一杆自信旗幟,飄揚在曆史的歲月中,讓代代傳誦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愛默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的確,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力量和毅力。隻有擁有了這些,困難才有可能被戰勝,目標才可能達到。在此自信絕非自負,更非癡妄,自信建築在充實和自強不息的基礎之上才有意義。
世界上有一些雖身處逆境,但充滿自信,自強不息,奮鬥向上,最終獲得輝煌成就的人。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結巴,語音微弱,演說時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終對自己信心百倍,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練習,終於成為口若懸河,辯駁縱橫的演說家。
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4歲時出天花,留下一臉麻的後遺症,後又患猩紅熱,高燒壞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視。他終身受疾病折磨。但他從未失去自信,在貧病交加中大無畏鬥誌昂揚幾十年。建立了行星運動三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打下基礎。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哥白尼天文學概要》,《宇宙諧和論》等。
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海倫·克拉,幼年因病造成又聾又瞎。她自信自強,14歲攻克多種外語,通曉德、法、古羅馬、希臘文學。20歲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學。後來成為著名作家。
在逆境中不自卑,麵對困難充滿自信,古今中外屢見不鮮:張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癱,她自信努力,成為作家翻譯家;屈原被流放寫成《離騷》;孫子受臏刑後著《孫臏兵法》;司馬遷遭宮刑寫《史記》;貝多芬耳聾後譜出《英雄交響樂》;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癱瘓中寫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成功是種自我選擇的結果。在別人的眼裏的成功者自殺了,而別人眼中的失敗者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你我都見了不少。可見,成功可能是財富、地位或健康、快樂等。不同的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中對成功的態度是不同的。因為成功是我們態度選擇的結果。
自信,就像一個自助餐廳,你要吃什麼,怎麼吃全在於你的態度,你可以選擇自己不動手,其結果你就餓肚子。你也可以選擇勤快,揀一些好吃的來,結果你就會快樂的享受食物。其實,成功有時隻是比別人好一點點。當我們想到成功時,總會認為要做得很好,要遠遠超過別人才算。
3.自信是成功者的鈣質
在現實中,強者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而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礙是缺乏自信。其實,隻要你自信,隻要你尊重自己、堅信自己,你就是偉大的,最終的成功必定是你的。自信是一切成功者的鈣質,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他將一事無成。對於青少年而言,培養自信的使命感是至關重要的。
沒有自信,何來成功?
當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日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青少年出現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然而,人們對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大多隻是停留在對他們身心健康狀況的調查,或者偏重於病理方麵等消極心理因素的研究。而對於他們心理或精神方麵的積極因素的研究卻較為欠缺,尤其是對青少年自信心的研究幾乎沒有看到。“自信”或“自信心”是人類心理生活中最為基本的內存品質之一,也是每個人內在“自我”的核心部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信心的強弱,決定著青少年個體的成功與失敗,也是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意識中都有一個理想的、積極的自我形象,但這個理想的自我形象,並不是總能指導和主宰自己的行為。因為,它會常常受到另一個消極的瞬息萬變的自我形象的幹擾。前者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後者遇事萎縮,知難而退。前者對你說:“我能行!”後者則會大唱反調:“我不行!”這個時候,你是選擇前者還是後者?或許下麵這個故事能給你一些提示。
一天,上帝分別送給三個年輕人一些同樣幹癟的種子:第一個年輕人大呼:“上天為何如此不公?這麼幹癟的種子怎麼能夠發芽?”隨手扔掉種子後,他在報怨聲中結束了一生。第二個年輕人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播種、澆灌、施肥,但很快就放棄了。後來,他終生為尋找一些飽滿的種子而努力。第三個年輕人相信:隻要精心嗬護、盡心盡力,再幹癟的種子也能長成參天大樹,自己的汗水會換來成片的陰涼。結果,第三個年輕人很快就擁有了一大片森林。在這個故事中,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了前者,可見,自信是人獲勝的法寶,更是事業的保障。
青少年朋友,你自信嗎?當你成績名列前茅時,你能否告訴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不是“這次運氣真好!”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當你成績有了進步,你能否對自己說:“學習有什麼困難,隻要努力,我一定能學好!”而不是“這次純屬僥幸,我不是學習的料。”而停滯不前;當你考試退步了,你應該向天發誓:“從現在開始,我一定努力,一定學好!”而不是“我永遠也學不好,學習對我來說就是活受罪!”而放棄了學業。如果你真的想擁有自信,就從現在起告訴自己:哪怕是一粒幹癟的種子,我也要長成參天的大樹!我相信:我能行!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艱辛,而成功者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們的內心也往往充滿著矛盾和鬥爭。高呼“我能行”,其實就是要強化心中那個積極的、理想的自我形象,戰勝和排除消極的自我形象的幹擾,用自信來融化存在於心中某一角落的自卑。
培養自信,戰勝自我
對於一個自信的人,他會勇於麵對挑戰,努力向自己定下的目標進取。追求自我實現,不僅可以帶來個人的成功感,而且在其他方麵也能得到全麵的發展,使自己更受人歡迎。相反,對於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他會逃避挑戰,不敢麵對失敗的風險,懷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因此,青少年們應努力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在任何困難都能說:“我能行!”
首先,應驅除自卑感:心理學認為,自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而人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在你的頭腦裏有一個錯誤的意識在支配你。比如說,你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自卑,這是因為在你的頭腦裏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你認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會令人輕視。你應該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家庭條件不好,學習條件惡劣,但是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我一定會學得更好,一定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我會贏得更大的尊重。這就是一個正確認識。要給引起自卑的事實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消除自卑心理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