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克服心理弱點

1.別在忌妒中迷失自己

生活中,青少年們常常麵對“忌妒”的困擾。忌妒是什麼呢?忌妒是人的本能,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忌妒是一種難以公開的陰暗心理,也是一種以自己地位相似、水平相近、年齡相仿的同輩人為指向的帶有敵意的心理傾斜現象。培根說:人類“最卑劣、最墮落的情欲是忌妒”。所以,青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定不要有忌妒,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生活方式。隻要過得快樂,沒必要去嫉妒別人,嫉妒隻會增加自己的痛苦,不會帶來快樂。

認識忌妒心理

小紅與麗麗是某重點高中的高一學生,同在一個宿舍生活。入學沒多長時間,兩個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小紅活潑開朗,麗麗性格內向,沉默寡言。麗麗逐漸覺得自己像一隻醜小鴨,而小紅卻像一位美麗的公主,心裏很不是滋味。她認為小紅處處都比自己強,把風頭占盡,時常以冷眼對小紅。高三時,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主持人大賽,並得了一等獎,麗麗得知這一消息後妒火中燒,趁小紅不在宿舍之機將她的證書撕成碎片,扔在她的床上。她們倆個人形影不離到反目為仇的變化令人十分惋惜,歸根結底,都是忌妒惹的禍。

忌妒,是對才能、成績、以及條件和機遇等方麵比自己好的人,產生的一種怨恨和憤怒相交織的複合情緒。它是一種消極的情感,是一種十分有害的不良心理,忌妒別人除了對於自己的危害以外,他們還會常常的做出中傷別人、怨恨別人、詆毀別人等一係列消極的行為。忌妒往往是和心胸狹隘、缺乏修養聯係在一起的。一些心胸狹窄的人會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產生忌妒心理,還把本該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勾心鬥角上,別人任何比他強的方麵都成了他忌妒的源起。他們心胸狹隘,自我中心嚴重;爭強好勝,樣樣不服輸,看見別人好就生氣;對他人充滿敵意,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嚴重者甚至不擇手段地打擊、誣陷其所忌妒的對象。這些都是有忌妒心理的危害。

引起青少年忌妒心理的原因很多,在家庭方麵,與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而又對子女施加的心理壓力過大有關;在交往上,處於生理與心理急速發展時期的青少年特別喜歡攀比,看見別人穿了名牌衣服、名牌鞋,就想別人有的我也得有。這種盲目“攀比”,就會導致心理失衡,容易產生“忌妒”問題。一些青少年甚至看到別人的身材、相貌比自己好的時候,也會產生忌妒心理。在學校教育方麵,與教師表揚和批評不當有關,與集體主義教育以及學校目的性教育不夠有關;在他們自身方麵,與其心胸狹窄、缺乏理智、人格不健全、心理不成熟有關。

如何克服忌妒心理

忌妒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人人都有,沒有競爭心的人是不求上進的。但過度的攀比會產生忌妒甚至嫉恨,這種種負性的心理會給青少年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青少年們要理性的控製自己的情緒。在忌妒還沒有轉化成嫉恨前轉回到忌妒的原始起點上來,讓忌妒成為你們奮鬥的一種動力。然而,要克服忌妒心理,主要讓自己學會一些調適心理的方法,具體如下:

一、學會胸懷大度,寬厚待人

大凡嫉妒心理很強的人,都是心胸狹窄、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失衡、個性心理素質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麵對生活。也就是說要有廣闊的胸懷,要有容人之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能因為自己有所短而乞求別人不超過自己,也不能因為你的成績而阻礙別人的進步。

二、客觀對待別人和自己,化忌妒為動力

所謂人非聖賢、人無完人,一個大度有涵養的青少年,是不會讓忌妒任意滋長的,當對別人表示不服時,可將不服氣變為誌氣,使自己有一種競爭意識,把別人學習好、能力強的特點作為促進自己發憤向上的因素。不是把精力用在怨恨別人、打擊別人等無用功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提高自己的成績,增加自身的素質,在追趕別人的同時實現人生的超越。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去超過別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健康意識。這種意識表現得恰當,就會使自己的想法成為達到目標的動力,使自己的追求具有良知和道義。相反,如果總是忌妒比自己成績好的人,就會造成精神負擔,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三、客觀的看待自己

青少年易衝動,所以在忌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首先要做到,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要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找出自身的問題。其次,要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去評價他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因為,聰明人會揚長避短,尋找和開拓有利於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新領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先前沒能滿足的欲望,縮小與忌妒對象的差距,從而達到減弱乃至消除忌妒心理的目的。

四、充實自己的生活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忌妒是四處遊離的性欲,能享有它的隻有閑人。如果學習的節奏很緊張,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就不會有功夫泡在忌妒裏。可借助各種業餘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練書法、下棋等。另外,最好能找知心朋友、親人痛痛快快地說個夠,他們能幫助你阻止忌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

五、自我安慰與自我反省

阿Q的精神勝利法,就是自我安慰的最好方法。因此,青少年對於別人的成績、長處要心存讚許,不要總想著貶低比自己強的人。要想到別人的成功大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自己要取得那樣的成功,也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蓄意貶損別人,隻能敗壞自己的心情和聲譽,於己於人毫無益處。忌妒心理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績就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人固然應該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但還要客觀看待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化忌妒為競爭,才能提高自己。

六、減少虛榮心

青少年應多塌實,多學習,少虛榮就能少忌妒。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忌妒心理來說,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恰恰是虛榮的表現,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因此當你當你開始有虛榮心時,你就想一下自己為何要這麼做,這麼做是否有必要?別人做得好應該好好向別人學習而不是去忌妒。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一分忌妒心。

七、加強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情操

忌妒往往使青少年們情緒紛亂,難以平靜。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有號召力、奮進力的文章,多看一些名著,多讀一些精言名句,多看有關先進人物事跡的報道,領悟做人的道理。具備更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自己麵對漫長的人生,做到得意時謙虛謹慎,失意時泰然處之,最終走向成功之路。

忌妒心魔力量是可怕的,忌妒心理的預防和克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還自己純淨的心靈天空。還是需要靠青少年自己來努力,然而隻要認識到忌妒的危害並掌握一些克服忌妒心理的方法,就會很快找回自己的。不但如此,以後還會理智的控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永遠不會迷失在忌妒中。

2.趕走你心中的壓抑

壓抑是現代社會較為普遍的病態及社會心理。在心理學上,它是指個人受挫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和情感釋放出來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將這種心理表現壓抑在心頭,不願承認自己煩惱的存在。

壓抑危害大

壓抑是現代人所麵臨的共同困境。它是指一個人受到挫折後不能接受的,把這些不愉快的排斥到意識之外,壓抑到潛意識之內,推遲而滿足需要的狀態。像是當我們陶醉在童年故事中時,很想開懷大笑但卻因某種原因而又不敢在現實生活中放聲大笑的意境,這就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

壓抑的心理一般來源於外部環境,也有可能是來自自身的原因。在生活中,青少年要學會適當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但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每個人的情緒是不會自然消失的,如果你強行的壓抑情緒會讓你的心靈深處受到創傷。這種創傷可能會使你頹廢,甚至還有厭世的心理,從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小斌是某校高三的學生,他自幼學習成績就非常好,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學。因此,母親每天晚上都陪他看書、學習到深夜。由於小斌過重的學習及家庭的壓力下,他覺得自己的精神都快要崩潰了,甚至有不想參加高考的念頭。他的心情十分壓抑,總是不能安心的學習,性格也逐漸變得孤僻、易暴躁,以至於每天很晚了還是不能入睡,這種不良的情緒使他的成績更是一落千丈。最終,還是沒能考入理想的學府。

可見,壓抑情緒的危害之大!每個人在生活的海洋中努力拚搏之時,都會麵臨兩種狀況,即成功或失敗。如果失敗了可能會導致沮喪,然而,沮喪的心理最有可能會導致情緒的壓抑。要知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如果心情不好或情緒不穩定時,要采取積極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如與朋友交談、聽些愉快輕鬆的音樂、參加一些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等,也可以適度地大哭一場,切不可壓抑。因為,壓抑隻是起到暫時減輕焦慮的作用,它不能把那些不良情緒完全消失,而是會變成某種潛意識,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更為消極。

戰勝壓抑情緒

對於青少年來說,生活環境的不協調或經受過多的挫折都可能產生壓抑的心理。原因如下:

一、日常生活中的壓抑。青少年在生活中必然要麵臨學習、生活等事情,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能承擔這些正常的實踐任務或者經常過度地學習和生活,那麼就會感到痛苦和壓抑。例如:有些青少年麵對繁重的學習負擔及成績下降,就會感到壓抑消沉等消極表現。

二、日常的行為規範產生的壓抑。行為規範是調節、約束人們的行為準則。如果青少年有太多的行為規範或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嚴格,然而,這些行為規範與你的接受能力相差甚遠,因此極容易產生壓抑的心理。

三、人際交往產生壓抑。有些青少年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在學校的大家庭中因為自己性格孤僻、內向,不能被別的同學接納。因此,內心比較孤獨、憂鬱而產生的壓抑心理。

四、自身的條件產生的壓抑。有的青少年因為自己長的醜陋或者有其他的身體缺陷而產生自卑、憂鬱等壓抑心理。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總認為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其在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中會變得自閉或自暴自棄。

那麼,生活當中對於壓抑情緒的產生,青少年應如何戰勝壓抑的心理呢?方法如下:

1.要正確的看待自己。如果青少年遇到挫折時,要先找出自身的主觀原因,用自己的特長去彌補自身的不足;相信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隻要你積極向上、揚長避短,建立一個自立自強的心態,那麼,壓抑的心理就會自然而然的煙消雲散了。

2.要多交朋友。性格內向的青少年要多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向上的同齡朋友。這樣你就會體會到友誼的溫暖,從而走出壓抑的困惑。

3.讓快樂走進你的生活。有壓抑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放棄了自己最喜愛的業餘活動,要知道,這樣做隻會讓你的心情更糟。此時,解除心理壓抑的有效方法就是尋求快樂,你可以做些你喜歡的事情或是聽些你喜歡的音樂等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影響著他的情緒。如果你感到壓抑時,不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垂頭喪氣地走路,要像輕風那樣疾走;不要愁眉苦臉,要露出你魅力十足的笑臉,這樣你就會發現陽光照射著不同的色彩。

4.親近大自然。如果你的精神感到壓抑時,可以到公園或田間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

5.適當的鍛煉身體。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說“健康的人格寓於健康的身體”。據有關人士調查研究,曾有許多情緒壓抑者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在精神上就輕鬆許多。有壓抑心理的青少年可以做些適當的體育鍛煉。例如散步、打籃球、騎車和遊泳等。因為這些簡單的運動可以讓你的肌體得到徹底的放鬆,從而消除你緊張、壓抑的心情。這樣不僅讓你精力充沛,還可以讓你信心十足地麵對生活的每一天。

對於朝氣蓬勃的青少年來說,壓抑情緒的產生其危害性是極其嚴重的。處於壓抑情緒狀態下的青少年,一定要科學的認識壓抑情緒,並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進行防治,隻要懷著一顆戰無不勝的心去麵對,你就可以左右自己的情緒。

總之,美好、多彩的明天不應該被壓抑的情緒所控製,青少年應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正確的控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3.煩惱都是自找的

每個人都曾有過煩惱,也許你現在正在經曆煩惱。其實,這些煩惱往往都是我們自找的。一顆浮躁的心靈往往被煩惱所牽掛。人畢竟是有理性和感性兩麵的,從感性方麵來說,煩惱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於每個人對待煩惱的態度不同,煩惱對人的影響也就不同,於是就有了所謂的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之分。樂天主義者是不會給自己找煩惱的,他們善於淡化煩惱,所以活得輕鬆,活得瀟灑;而那些悲觀主義者卻喜歡自找煩惱,一旦有了煩惱,就發揮了放大鏡的功效,愁思連連,剪不斷,理還亂,活得很沉重。

青少年若想遠離煩惱,就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要有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笑看雲卷雲舒,靜觀花開花落的心態。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釋放自己的心靈,讓笑容永遠在你的臉上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這樣,無論你麵對的事情有多麼困難,多麼複雜,在你看來,根本就不算困難。

心態左右心情

心態左右著我們的心情,我們開心時,就會感覺陽光很美好,做什麼都是幹勁十足,成功往往會也來得更容易些。相反,心情不好時,就算陽光再明媚也無法照亮我們的心空。我們所感受的就是那永遠的陰霾,甚至越是好的天氣越會讓我們感到煩悶,壓抑,那麼,失敗的機率也會大些。

保持良好的情緒,是我們促成成功的關鍵。積極的情緒是一種好的狀態,也是一種良好的自身修養,更是我們見到每個人時的必要條件反射。如果我們用一種低落的情緒去麵對我們身邊的人的話,那見麵一定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別人看到我們那個苦瓜臉,誰願意再和我們繼續呆下去呢?因為誰也不喜歡和一個情緒低落的人溝通!

青少年,以一種積極的情緒,以一種積極的狀態來麵對你們的生活。這樣你們會容易收到陽光般的回饋!要讓每一天都感覺特別有精神,特來勁,信心十足。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做什麼事,成功都會眷顧你們的。但是這種狀態,一般不容易控製,那我們又將如何才能讓自己達到自我娛樂,自我開心釋懷呢?去找到煩惱的根源。

有一個和尚,每次坐禪都感覺有一隻大蜘蛛在幹擾他,他想趕走它但總是束手無策,這使他很煩惱。師父知道後,讓他在坐禪前先預備一支筆,等蜘蛛來時就在它身上畫個記號,以便知道它來自哪裏。和尚照辦了,等他坐禪完畢,一看原來記號畫在了自己的肚皮上。

青少年,你們從這個佛學小故事讀懂了什麼?這個故事其實在告訴我們,煩惱就源於我們自己。如果你自己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明白了這個道理,你的人生怎能不快樂?

我們的煩惱是因為自己把自己捆住了。想要將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問問自己的心,是否真的在煩惱中。煩惱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20多個水杯擺在茶幾上。這些杯子各種各樣,材料也不相同,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瓷的,有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粗陋低廉……當你們渴的時候,讓你們自己去倒水喝,你覺得結果會怎樣呢?

大家會不會有意的拿起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呢?你們挑選的杯子是否都比較好看,比較別致的?你們是否選用了塑料杯和紙杯?誰都希望手裏拿著的是一隻好看一些的杯子,所以這也是很正常的,愛美之心人還皆有之,何況對待我們身邊的事物呢?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杯子的好壞,並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我們有意把心思用在雞毛蒜皮的瑣事上,自然就難免自尋煩惱。

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心情,如果你喜歡的杯子由於你的動作慢了一步而被別人拿走了,你會不會而心煩呢?如果你的心態沒有放在杯子上,而在於水上,你還會有煩惱嗎?

煩惱是想象出來的

煩惱都是我們內心想象的,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多煩惱。心理學家說:“一般人所憂慮的‘煩惱’,有40%是屬於過去的,有50%是屬於未來的,隻有10%是屬於現在的。其中92%的‘煩惱’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多是可以輕易應付的。因此,煩惱多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