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做快樂的自己·第一節尋找快樂心靈
學生青春期健康成長的教育藝術學生青春期教育與培養藝術
1.讓微笑在心中流淌
微笑是春天裏的一縷和風,吹拂過來總叫人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微笑是夏日裏的一股清泉,流淌而至總使人感到消暑解渴、清爽怡人;微笑是深秋裏豐碩的果實,總讓人感到在向你頷首致意、笑容可掬;微笑是寒冬裏的一輪朝陽,沐浴其中總令人感到溫和柔美,暖意融融。
原本一個冷冰冰的人,臉上掛了一絲笑容,你會覺得陽光照到他了;原本正在哭的小孩,臉上掛了一絲笑容,你會覺得他高興了;原本站在手術室外等待自己親人的苦惱臉上,掛上了一絲笑容,你會覺得希望來了;原本就不高興的人,在聽了一件不高興的事情,臉上卻還要為了維持基本的禮儀而維持笑容,你就會覺得笑容是多麼的美啊……這就是笑容無時無刻記載著人們的心情。
微笑——一種特殊的語言
對老人微笑體現著虔誠的敬意,對孩子微笑飽含著深切的關愛。看見陌生人微笑,你可能會得到同樣微笑的回報;碰見老熟人微笑,你定會得到他主動親切的問候。
境遇低迷時,不妨微笑一下,它可以增添你的智慧和勇氣,使你迅速擺脫心中的陰霾,揚起理想和事業的風帆;心情抑鬱時,不妨微笑一下,它可以推開你晴朗的心門,讓你很快領略風雨過後彩虹的美麗。
微笑能架起人們之間的友誼之橋,能讓人們喜歡與你結為朋友。微笑能將貴賤榮辱置之度外,不因功名利祿耿耿於懷。微笑能使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微笑,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更是一種感情,充分表達尊重,親切,友善,快樂的情緒。撥動對方的心玄,溝通人們的心靈,可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從而緩解緊張得空氣,架起友誼的橋梁,給人以美好的享受,但微笑不隻是動動嘴就可產生的,因為沒有人喜歡那職業化的微笑,真正的微笑應發自於內心滲透著自己的感情,表裏如一,毫無偽裝或嬌飾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視作綠色通行證,暢通無阻。
萬笑皆下品,微笑品最高。微笑的神情最入眼,微笑的感覺最美妙。微笑像昆侖山上的一株小草,給萬籟俱寂的山巒帶來生機,讓廣闊無邊的曠野彰顯春意;微笑如珠穆朗瑪峰上的一朵雪蓮花,給冰雕玉砌的大自然增添活力,讓玉樹瓊花的冰雪世界充滿靈氣!
我們都說,笑比哭好。但笑的程度不同,寓意也有所不同,其結果更是千差萬別。大笑雖然蕩氣回腸,但心髒不好的人不宜行之;狂笑亦可放浪形骸,無拘無束,但其結果往往走向歇斯底裏,使人分不清是笑還是哭;冷笑讓人身上疙瘩頓起,那多是奸佞小人的嘴臉,使人避之唯恐不及;媚笑令人心生厭惡,那是吞噬人心的勾魂酒、惑亂心智的迷魂湯。
微笑就像一縷清風,溫暖人的心田;微笑就像一片藍天,放飛人的心情;微笑就像無際草原,開闊人的視野;微笑就像一朵鮮花,鑲嵌人的麵頰。
其實,微笑並不難,時時想著營造一個好的心情,做一個向上翹的嘴型,再眨一眨彎月般的眼瞼就足夠了。微笑會讓人多一分美麗,多一點自信;微笑會讓人多一種氣質,多一個機遇。微笑感動著他人,充實著自己,如果人們都試著對他人微笑,生活將頓時別樣精彩,世界也會多一份美好。
讓微笑在心中流淌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RMI公司曾一度生產滑坡,工作效率低下,利潤上不去。後來,公司派丹尼爾任總經理,企業很快改變了麵貌。丹尼爾的辦法很簡單,他在工廠裏到處貼上這樣的標語:“如果你看到一個人沒有笑容,請把你的笑容分些給他”、“任何事情隻有做起來興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標語下簽了丹尼爾的名字。丹尼爾還把工廠的廠徽改成一張笑臉。平時,丹尼爾總是春風滿麵,笑著同人打招呼,笑著向工人征詢意見,全廠2000名工人的名字他都能叫得出來。在丹尼爾的笑臉管理下,3年後,工廠沒有增加任何投資,生產效率卻提高了80%。華爾街日報在評論他的笑臉管理時稱,這是“純威士忌+柔情的口號、感情的交流和充滿微笑的混合物”。美國人也把丹尼爾的這個方法叫做“俄亥俄州的笑容”。
我們還會懷疑笑容的力量嗎?飽含真誠的笑容,是人間最美的表情。人生歲月中浪費最大的日子是什麼?沒有笑容的日子。
我們生存在這個大千世界,我們麵對這世界的博大與繁忙,偶有苦痛爬滿心田,偶有憂慮成為我們前進的路障。但如果我們心若洞簫,微笑就會如歌,伴我們走過世態炎涼。如果我們的情似烈火,快樂就會同我們共度哀傷。把一個大大的笑容置於臉上,那麼情也酣暢,意也酣暢。
走過這如夢的日子,以恬淡之心,默默地承諾和接受。心之旅程在曆經苦澀和迷茫之時,我們應該留意中途那麼多微笑的小花兒,在悄悄地為你開放,送給你一路的喜悅一路的清爽,那是生命的呼喚與等待啊,那是如約而來的欣然與鼓勵。
微笑如歌,在我們生活中默默地彈奏著它快樂的音韻;微笑如歌,在我們的生命裏悄悄流淌著沸騰的血液;微笑如歌,在我們的心靈中冉冉升起燦爛的花朵。
青少年朋友們,一個微笑,就是啟開心鎖的那清脆的一響;一個微笑,就是打開心窗的那豁然一亮。始終保持微笑,讓微笑在心中流淌,笑就是你快樂的語言,就是你生活的陽光。隻要你心中有一份坦然麵對這世界的一切,那麼,如歌的微笑就會成為你生命騰飛的一雙翅膀。
2.為自己賺取快樂
21世紀,這不僅是一個躁動不安的時代,隨著個人的壓力不斷增大,它更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因此,做為青少年,就一定要學會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沒錯,這就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快樂也許隻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習慣。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女士說:“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
走出憂慮的心境
根據美國一家調查機構在全世界22個國家調查人們的快樂水平,結果顯示:,美國人的快樂水平最高,有46%的美國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快樂,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樂嗬嗬地生活著,而中國人的快樂水平最低,位列榜尾,隻有9%的中國人覺得自己活得快樂。
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是由於不快樂的人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快樂,發現快樂。泰來神父說過:人要怎樣才會活得快樂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去做讓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快樂主導你自己的情緒。青少年可別忘記,快樂的心情也需要你自己來做主。
小華是某一實驗中學初三的學生。她平時的學習態度很認真、基礎紮實,也很得老師們的讚賞。可是心理素質卻欠佳,每一次一到考試的時候,她就會感覺自己的心如擂鼓一般,焦慮不已。
根據她的老師反映:她平時的作業很不錯,但一到了考試,成績卻總是徘徊在基本及格的60分左右。她自己也說,看到試卷腦袋發蒙,生怕考不好。
另外,上體育課的時候,練習跳遠,在她之前一個同學沒跳好,摔了一跤。結果她就非常焦慮,心裏也很緊張。結果到她跳的時候,果然也摔倒了。
所以,她的表現很明顯,就是焦慮症。
青少年一旦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結果是很麻煩的,不僅任何事情都做不好,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心理方麵的打擊很大,總是失敗,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態度都有有所改變。就像事例中的小華,如果她以後還不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戰勝焦慮。那麼,對她以後人生的負麵影響則是深遠的。
快樂的心情,需要你來做主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優者生存,劣者淘汰使得人們麵對不斷變遷的事物時常出現不知所措的焦慮心理。這是社會文明的必然產物,但又是適應社會和環境不得不克服的心理狀態。下麵,我們來介紹幾種用快樂的心情來戰勝焦慮的方法:
第一種,就是保持情緒穩定。對突如其來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關係重大的事情,人們開始麵臨它們時,生理上會發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這是由於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這種過度緊張,使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製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製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於抑製狀態。其實,適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產生一種增力作用
第二種,學會在水邊散步。有研究指出,因為在嬰兒時期便置身於羊水,因此人與生俱來就是親水的。在水邊散步,能有效地幫助人放鬆身心,即使煩惱再多,在有綠樹有流水的環境中,你也能暫時拋開一切,為自己“偷”得片刻悠閑。
第三種,正確估計自己,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多考慮我要怎麼做,要如何進取;在各種社交場合,應順其自然地表現自己,不要總考慮別人怎麼看待我,我要怎麼迎合別人。
第四種,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精神要盡量放鬆,對麵臨事物有恐懼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著,惶惶不可終日,對其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在思想上不過分誇大事物與個人前途得失的關係;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製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第五種,正確看待自己。青少年應該學會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標,看準機遇,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不斷在快節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尤其是在學習中不要過分注意自己的弱點,多想自己的長處。
青少年,在出現過度緊張和焦慮的時候,首先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進而采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數數的方法,以此來轉移注意,穩定情緒。
隻要我們對麵臨的事物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了解,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保持精神鬆弛,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以及保持穩定的情緒,就可以克服緊張心理,以使自己處於最佳的臨場狀態。
3.走出悲觀的陰影
青少年的心態和情緒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及效果。心態好的話,就會很有信心的鼓勵自己去做好一件事。保持良好的心態,井然而有序的做功課,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任何煩躁情緒或過度緊張都會降低學習效率和影響學習效果。
控製情緒和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尤為重要,如果你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它將產生消極因素,必將成為你人生路上的一個絆腳石,影響你的心情和效率。隻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會產生積極因素,才能對你的工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學生,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樂觀心態尤為重要。
兩種性格的人走進同一片森林,悲觀的人可能會說這裏蚊子太多,吵哄哄的,影響了他欣賞風景的雅興;而樂觀的人可能會說這裏除了美麗的花草,還有蚊子在唱歌,真是太美妙了。如果兩個人接著走出森林,悲觀的人可能會說無聊、鬱悶和壓抑之類的話;而樂觀的人就會覺得四周一片明亮,自己的內心世界豁然開朗。在同一環境下,麵對同一件事物,心態不同的人會產生不一樣的言行。
心態影響行為
人生之路並不是坦途一條,獲得幸福之路也不是暢通無礙的。人生有順逆境之分,幸福的取得也有難易之分。但不管在怎樣的條件下,人們都不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在順境中,人們以舒暢的心情謀求幸福,在逆境中,人們依然應當堅忍不拔,矢誌不渝地追求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悲觀的陰影中。
曾有智者說:“生性樂觀的人,懂得在逆境中找到光明;生性悲觀的人,卻常因愚蠢的歎氣,而把光明給吹熄了。當你懂得生活的樂趣,就能享受生命帶來的喜悅。”他還告訴世人,“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會困住他;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情都束縛不了他。”
悲觀與樂觀態度決定了行為。麵對相同的事物,由於態度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每個人需要態度,這個態度就決定我們駕馭事物的結果是悲?是喜?
為了研究心態對人的行為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試驗:
首先,他讓10名試驗者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都成功地穿了過去。
之後心理學家打開房間裏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這些試驗者看清了房子內的一切,都驚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的地麵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就是他們剛才從上麵走過去的小木橋。
心理學家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沒有人回答。
過了很久,有3個膽子大的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