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快樂來自心靈呼喚
有時我們費盡心機尋找快樂,卻更加迷失自己,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快樂其實就在我們的心裏。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快樂,但卻不知道快樂是自己給的,快樂是需要心靈呼喚的。
生活總有逆境和順境相伴,有苦難與喜悅相隨。麵對僅有的一碗幹小麥,悲觀的人隻會抱怨命運的不公,為明天的日子憂傷哀歎,沉浸在悲哀中無法自拔,而樂觀的人卻感到慶幸,並滿懷希望地思考著如何將小麥變成一碗香噴噴的小麥粥。
是的,其實,快樂是來自心靈的一種選擇。快樂的小馬駒“遠在天涯近在心靈”,它不在別處,它就在無垠的廣闊心田裏奔騰跳躍,隻要我們以一顆樂觀的心來麵對紛紜蕪雜的生活,追求光明,向往快樂,積極生活,我們就會變成那隻快樂的小馬駒。
讓快樂成為生活的主旋律
心境影響著我們所處的世界。一個擁有快樂心境的人,看到的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見到的是一個令人憤怒的世界;一個心中滿是憂傷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也許我們的境遇的確糟糕,但隻要能包容所有的不公,寬恕命運的不平,我們便不會再抱怨,因為我們擁有充滿信心的快樂。
快樂源於心中的感受,而並不在於身處的環境。有人花費半生的積蓄去外國度假,結果卻掃興而歸;而也有人在受災的災區中劃艇作樂,玩得不亦樂乎。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不會找到想要的那片樂土;如果心中充滿快樂,哪怕身處逆境,也可以泰然麵對。
有一個國王,雖擁有其他人想要擁有的一切,卻仍然抑鬱寡歡。雖然每日招一群優伶舞者為自己表演,但依然是終日悶悶不樂。於是一群好事的大臣紛紛給國王出謀劃策,希望能博取國王的開心。其中有一位大臣建議說:“如果能找到一個快樂的人,讓他把襯衫脫下來給您穿上,相信您就能得到快樂了。”
國王信以為真,馬上命令使者四處尋找快樂的人。使者以為富足的人肯定會快樂,於是就找遍國中的顯赫貴族,但卻沒有人認為自己快樂。他們每個人都有心事,都不快樂,他們覺得生活缺少樂趣。
使者們又想到小孩子應該是快樂的,於是又找遍所有的小孩子,但是小孩子都說自己不快樂,因為他們害怕大人的斥責,他們有許多想要的東西卻無法得到。
正當使者們沮喪擔心之時,他們看到一個在烈日下勞作的農夫,他裸露著上身,滿身大汗,一邊高聲唱著歌,一邊走到樹下納涼。使者走上前去問他:“你快樂嗎?”農夫說:“當然快樂啊!我自食其力,無憂無慮,真是快樂極了!”使者們聽後大喜:“那你能把你的襯衣給我嗎?”農夫抱歉地說:“哎呀,我沒有襯衣。”
快樂是什麼呢?其實快樂就是一種心態。當我們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包容的心態來麵對,就像農夫一樣,雖然生活很艱辛,但卻能樂此不疲,我們就會感到快樂。生活不可能按照我們的意願來滿足我們的要求,我們需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與生活融合。
的確,有時我們費盡心機尋找快樂,卻更加迷失自己,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快樂其實在我們心裏。
有許多人感到生活的壓力很大,於是便到網絡世界去尋找快樂,街角的網吧裏,煙霧繚繞,狹小的空間內是24小時無休止的電腦鏖戰,但是這樣的娛樂得到的隻是疲憊與空虛,而不是心靈充實的快樂,此時快樂已經淪為尋求刺激和興奮,沒有絲毫收獲,就更談不上充實了。
那麼,快樂是否在很遙遠的地方,在天涯海角,在我們無法觸及地方呢?當然不是,快樂在我們心中永駐,隻是我們沒有發現它。古人崇尚寧靜的生活,在寧靜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悠然中讀書品茗,平淡也快樂;陶淵明隱居鄉間,種豆南山,采菊東籬,寫詩作賦,寂寞也快樂;劉禹錫以文會友,陋室中永存德性,又有苔痕、草色,清貧也快樂;李白在月下對酒當歌,抒寫豪放詩文,即使失意,卻不失樂。擁有古人的心態,我們會發現擁有快樂其實很容易。
為生命塗一抹快樂的色彩
生命原本是無色的,當我們用正確的心態去裝扮它,它便會擁有絢爛的色彩。
有這樣兩個小兄弟,一個非常憂鬱,而另一個則非常樂觀。他們的父母把他們帶到精神病醫生那裏看病,想讓悲觀的孩子快樂起來,而讓快樂的孩子能正視生活中的障礙。於是醫生把悲觀的孩子鎖進一個擺放著許多新奇玩具的屋子,把樂觀的男孩鎖進一個擺滿了馬糞臭氣熏天的屋子。當重新打開屋門時,人們發現悲觀的男孩正在號啕大哭,不肯去玩那些玩具,因為怕把它們弄壞。而樂觀的男孩則正興高采烈地鏟著馬糞,他還興致勃勃地對父親說:“有一屋子的馬糞,那在這附近一定生活著一頭快樂的小馬駒!”
這是美國前總統裏根在他的演講中經常用到的故事。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在多麼困難惡劣的環境中,隻要擁有英雄主義的進取精神,從積極和樂觀的方向去思考和努力,就能取得成功。裏根總統一生的傳奇經曆也是這道理的最好寫照。
兩個人結伴到山中露營,當夜幕降臨時,快樂者看到的是滿天的繁星,而憂鬱者卻在為帳篷被偷而煩惱。路邊有一顆玫瑰,悲觀者為花中的刺痛苦,而樂觀者卻為刺上的花而快樂!一張帶著墨點的白紙,你會為白紙上的墨點而失意,還是會為墨點下的白紙而慶幸呢?
許多時候我們不快樂,不是因為快樂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還不知道自己和快樂之間的距離有多近。快樂不需要刻意經營,快樂也不一定完美,隻要舒心、輕鬆、愜意,那就是快樂!
讓不快樂的心情離我們遠去吧!青少年朋友,當你不開心時,建議你做做運動,比如打一場籃球或跑一場步,把你的情緒宣泄出來,不要埋在心底。或者大哭一場,或者聽聽音樂,想想開心的事,拋棄所有的煩惱吧。快樂其實很容易,放鬆心情,登高望遠都會有快樂的體驗。讓自己始終保持快樂的心境,是一種處世智慧,趕快快樂起來吧,你的快樂心情也能感染身邊的人!忘卻心中的迷茫,抹去眼中的憂傷,放飛心中的夢想,快樂其實就在你我的身邊。
喧囂塵世,受束縛的是生命,自由的是心情。隻要心空晴朗,人生就沒有泥濘。其實,快樂真的很簡單,有時,它就是潺潺流過心田的一抹微笑!快樂,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6.樂觀讓你受益一生
樂觀是指人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希爾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可見,積極樂觀這個習慣對我們的人生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樂觀是跌倒後的勇敢爬起,樂觀是受傷後的不怕痛苦;樂觀是受挫後的坦然麵對。一個樂觀者在每種憂慮和困難中總能看到一絲的希望;而那些悲觀者卻會在每種的憂慮和困難前看到了一種可怕的“影子”。聰明的青少年朋友,你會選擇追求樂觀,還是會追求悲觀呢?相信你一定會選擇前者吧!
樂觀與悲觀
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在挫折麵前,有的人會樂觀地麵對,而有的人卻一味的埋怨,甚至會結束自己美好的一生。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的是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的是危難,所以,青少年朋友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一定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擁有這樣的情緒將會使你受益一生。
有一位父親想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他的孩子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歎了口氣,走進另一個房間,卻發現那個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著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的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這兩種人,結局大不一樣。作為青少年的你,會選擇做哪一種人呢?
生活好似半杯水,也就是說:生活原本就不完整。麵對半杯水,悲觀主義者也許會說:“唉,隻剩下半杯水了。”意思是說生活已剩下半杯水,沒有什麼希望了。因此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敢再去嚐試,生活也不再充滿激情,甚至有的幹脆放任自流,決定庸庸碌碌地過完下半生。而樂觀者就不會這樣,麵對同樣的半杯水,他們會這樣說:“我真幸運,還有半杯水。”
事實上,想法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麵對人生中的多次失敗,大多數人最終敗給的並不是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悲觀。
“樂觀”向上,悲觀就會退避
生活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青少年雖然會麵對許多壓力與挫折,但也有許多機會猶如黑夜裏的星光般不斷閃現,隻是你抬起頭仰望天空了嗎?現代文明給了人們物質上的極大便利與享受,卻也讓人類的內心愈加不安與困惑,常常找不到生命的方向。在這些麵前,你不應該再祈求會有什麼世外桃源能讓心靈與世無爭地棲息下來,除了勇敢、樂觀地麵對現實之外,你別無選擇。
一個擁有積極情緒的人是不會被環境擊倒的,麵對困難,他們會永遠保持自信、愉悅,而這種心境不僅令他們的生活變得光彩起來,也有助於他們戰勝困難,迎接光明的時刻。
美國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成就無數,他之所以會成功,與他在困難麵前永不言敗的精神和樂觀麵對失敗的態度有著密切聯係。在他晚年的一天夜晚,他苦心經營的實驗室著火了,12千萬美元的儀器就這樣化為灰燼。當他的兒子四處尋找父親時,發現父親並沒有去救火,而隻是站在一旁觀看,愛迪生看到了來尋找他的兒子,他說:“快叫你媽媽來,否則她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這麼壯觀的場麵了!”
這是一句多麼震撼的語言!在一字一句中,愛迪生讓世人看到了他真正偉大的一麵,他將普通人看作是五雷轟頂般的打擊當作了一種激勵,也正是這種心態幫助他在幾個星期後有了自己的又一項發明——留聲機。
在從這個事例中,你是否體會到了什麼道理呢?成功之士之所以成功,不僅僅在於他智商的高低,還在於他身上所具備的那種遇事能從容不迫的良好心態。對於肩負使命的青少年來說,樂觀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情緒。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快樂,樂在其中。渴望人生的愉悅,追求人生的快樂,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充滿歡聲笑語的。快樂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是以寬容、接納、愉悅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世界。可是,現實生活並不如真空狀態簡單純一,不如意的事情是難免的。英國思想家伯特蘭·羅素認為,人類各種各樣的不快樂,一部分是根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麵對現實,以及麵臨生存的競爭,隻有樂觀才能讓你勇敢的麵對現實,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要擁有樂觀的情緒,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積極的那一麵。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樂觀,是成功者身上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樂觀,能以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以輕輕一笑緩釋痛苦,甚至以不幸中的萬幸聊以自慰;樂觀,能在困難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盡快走出陰霾,鑄就輝煌;樂觀,能發揮自己的優長,激勵自己的熱情,開掘自己的潛能;樂觀,還能吸引和感染周圍的人,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持與幫助。在樂觀麵前,一切都會不戰而敗,這就是樂觀的力量。
青少年朋友不應在困難之時感歎人生苦短,要學會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相信風雨過後的彩虹更美。樂觀與悲觀,就像是陽光與陰影,作為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在麵對小小挫折和困難時,一定要時常保持樂觀的情緒,用樂觀代替悲觀,會讓生活處處充滿陽光!也許就因為這一改變,會對你的人生發生直接的影響,而使你生命的篇章重新書寫,積極樂觀的思想會帶來積極的行動和反映,也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莫道困苦是羈絆,樂觀人生齊並肩,讓我們背起樂觀的行囊,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用自信、樂觀去麵對困難,用勇氣和智慧去戰勝困難,這樣風雨激蕩過後,一定會迎來一個美麗、不凡的人生!